過去這幾年,運動品牌紛紛開始將設計師或時尚 icon「視為品牌的一部分」,由其主導一個重要的企劃或開闢全新的產品線,基於品牌文化塑造獨特的新形象。這種「非聯名」的形式也逐漸形成了趨勢,為品牌注入活力的同時消費者也有了更新的產品體驗,亦進一步凸顯品牌於市場競爭的創新力和前瞻性。
FILA 聯手 PALACE 創始人,繼續「瞄準」年輕市場?
Lev Tanju | Via Instagram @fila_plus
2024 年的第一個月,英國品牌 PALACE 的創始人 Lev Tanju 在運營品牌多年後獲得了一個新的身份——成為義大利運動品牌 FILA 的新系列 FILA+ 創意總監。這個任命一度被外媒列為 2024 年最具看點的合作之一。
這項合作官宣後,FILA 全球品牌總裁 Todd Klein 表示:「我們非常高興 Lev Tanju 可以擔任 FILA+ 的創意總監。他前瞻的思維方式與我們創新的使命一致,同時也致敬了 FILA 作為高階運動品牌的傳統。」
FILA Archive | Via size?
而 Lev Tanju 對於這次合作,也表示之前有收到類似的邀請,但 FILA 是第一個能夠吸引他的品牌,關鍵就在 FILA 豐富的品牌檔案中實在有太多啟發性,有太多不為人知且不可思議的東西存在。基於對運動服裝的熱愛,再加上對 FILA 品牌的濃厚興趣而促成這次的合作,他認為能與團隊有著非常舒適的配合。
雖然該合作系列需要到今年 6 月才正式浮出水面,但目前亦有非常多值得關注和討論的點,首先是 FILA 給予了 Lev Tanju 很大的信任,這其中之一體現在了 FILA 交由其開闢了非常多品牌此前還未嘗試過的模式。
Via Instagram @fila_plus
據 VOGUE 報道,新的 FILA+ 系列重新詮釋了品牌標誌性的 F-BOX 標誌,其最初由 Sergio Privitera 於 1973 年設計,在 Lev Tanju 的重新演繹下以三個代表著義大利國旗的顏色呈現,以此示意 FILA+ 將延續品牌的義大利傳統文化,併成為系列核心。
另外是銷售方面,FILA+ 與直面消費者的模式並不同,而是採取了批發模式,這也是一個品牌從未嘗試過的方式,並且對於 Lev Tanju 也是一個新的挑戰。而在設計靈感方面,Lev Tanju 提取了大量可以發揮創意的品牌檔案,比如標誌性的運動套裝和品牌對不同文化領域的影響。
來自 80 年代的 FILA 滑雪系列 | Via FILA
Damon Albarn 與 Blur 在 90 年代演出現場 | Via Patti Ouderkirk
對於新的 FILA+ 系列,將會以傳統品牌的「進階版」方向推進。不得不說 FILA 此舉也算是捕捉到了當下年輕潮流玩家領域中的流行趨勢,開始重視品牌豐富的檔案庫。從此前的部分合作物件來看,也能猜測出 FILA 正有意進一步「重塑」品牌形象。
FILA x Thug Club | Via Instagram @thug_club
例如最新的合作鞋型,FILA 精準選擇了當下炙手可熱的韓國新銳 Thug Club 合作。由設計師 Min 和 Kwon 創立的韓國新興街頭品牌 Thug Club 今年熱度大增,打造的產品也區別於 FILA 大部分合作風格,為打造前衛造型提供新選擇。
FILA x Gosha Rubchinskiy | Via VOGUE
FILA x Slam Jam | Via FILA
FILA x Y/Project | Via Office Magazine
FILA ARCHIVE by POST ARCHIVE FACTION | Via Instagram @postarchivefaction
而在 2022 年,FILA 則先後聯手義大利時尚名所 Slam Jam 和韓國品牌 POST ARCHIVE FACTION 兩家先鋒單位。在 2021 年攜手 Y/Project,在創意總監 Glenn Martens 的領導下打造了多款超現代時裝。以及更早還曾與 Gosha Rubchinskiy 聯名,這類精準「拿捏」年輕玩家的先鋒合作系列,想必已足夠充分體現 FILA 一直在緊靠更年輕的潮流市場。
設計師直接參與內部設計的形式,多個品牌早已先行
Via Sole Retriever
從 Ye 為 adidas 打造的 YEEZY 產品系列到現在,運動品牌與名人合作打造一個新系列或是支線,在潮流領域來說確實已經不算是新鮮事了,近年來陸陸續續有這樣的合作誕生。
PUMA X F1 by A$AP Rocky | Via Instagram @asaprocky
在 Lev Tanju 加入 FILA 之前,還有 A$AP Rocky 為 PUMA 主導與 F1 的合作系列引領賽車潮流,同時 PUMA 也借勢復刻品牌檔案鞋款,到現在已經制造了不少話題。
Fear of God Athletics | Via The Face
Jerry Lorenzo 與 adidas 的「合作成果」也在去年底正式亮相面向大眾發售,一些熟悉的 adidas 品牌檔案也被 Jerry Lorenzo 挖掘,於 Fear of God Athletics 新支線中重新呈現。
New Balance MADE in USA | Via SoleSavy
作為 New Balance MADE in USA 的新任創意總監,Aimé Leon Dore 主理人 Teddy Santis 也將品牌的「Vibe」直接注入 New Balance 產品,重新詮釋多款經典鞋型。
而 Kiko Kostadinov 在與 ASICS 多次聯名之後,也轉變了「身份」直接帶著設計團隊進入品牌參與內部設計,並且近年還打造新的「ASICS NOVALIS」系列。
ASICS NOVALIS | Via ASICS
這些自帶「流量」的名字加入品牌,幾乎與話題和銷量等因素直接掛鉤,粘性使用者的數量也將增加,這也自然是品牌想要看到的。我們在此前的文章就提到過,這類合作就像是新一代設計師的「搶椅子游戲」一樣,只不過早前多數出現在奢侈品牌,現在是面向更廣泛消費群體的國際運動品牌。
相較於「品牌 x 品牌」的聯名產品,運動品牌與知名設計師的直接合作無疑更能拉攏大批粉絲,藉助其影響力和風格創造出一套新的品牌語言。但值得一提的是,從 adidas、ASICS、New Balance、PUMA 到現在的 FILA,多家頭部運動品牌都已經採取了這類商業模式,但 Nike 目前還「並無此意」。
Via Nike
回看此前 Virgil Abloh、權志龍到 Travis Scott 等名人與 Nike 的聯名,都在潮流領域有著極大影響力。這些 icon 也都在 Nike 獲得了極大的設計許可權,但都沒有一位是發展成「品牌一員」。即便這類合作已近乎成為一種「主流」的形式,但 Nike 目前似乎也還需要專注於「運動產品」領域,而暫時放棄這種商業模式。
Reinhold Messner 在 70 年代末穿著 FILA White Rock 系列 | Via FILA
回到 FILA,雖然目前 Lev Tanju 打造的 FILA+ 還未正式亮相,但從現有的情報中可以基本確認的是,Lev Tanju 將會從品牌檔案著手打造 FILA+ 的產品系列,並且其本人也分享了其中一個很大的靈感來源,是 Pierluigi Rolando 於 1970 年代中期為 FILA 打造的 White Rock 登山系列,且「FILA x PALACE」的聯名計劃短期內應該是不會出現的。
根據此前 Kiko Kostadinov 與 ASICS 的合作,Teddy Santis 打造的 New Balance「新美產」系列來看,都有著非常不錯的市場反響。基於 FILA 近幾年對年輕市場的嗅覺,再加上 Lev Tanju 的品牌運營經驗及設計功底,相信雙方的聯手也能夠產生一些奇妙的化學反應。總的來說,設計師直接為品牌注入創意這類商業模式,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品牌的經典大貨產品將得到重塑,或是誕生一些更具創新力的產品,這對比起單一的聯名無疑是更具長遠性的。
AUTHORterry
「掛點彩」!Realtree 迷彩今年勢頭迅猛?
Umbro 才是那個 2024 年最酷的運動品牌?
這些新晉日系品牌,會是接下來的「黑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