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在閒逛商場之餘恰好發現了一箇中古椅具設計展,本著來都來了的原則(其實是免費),索性進去逛一逛。有趣的一點是,裡面展出的椅具 80% 都是出自丹麥、瑞典和挪威等北歐國家,難道只有幸福指數高的北歐國家才能做得出好的設計?這麼說不一定對,但是有一定道理的,因為他們善於創造舒適溫暖的氛圍。
image:SlimB
這也讓我想起了丹麥文化中盛行的一個詞——Hygge,它是一個無法被準確釋義的詞,形容讓人感到幸福、舒適、美好、愜意的瞬間或氛圍。
Hygge 可以是從日常忙碌的生活中抽出時間陪伴你重要的人,可以是冬日獨自在家裹上毛毯喝上一杯熱拿鐵,更可以是在清一色娛樂購物的商場中出現一個設計展。
邁克 · 維金著《丹麥人為什麼幸福》| image:alpacalma.pl
逛家居產品大概是內傾型人格最舒適的瞬間,因為他們更偏向於將時間精力交給熟悉的人或場景,並從內部獲取能量。這也是為何他們更願意花時間去裝飾自己的家,打造“Hygge 式舒適區”。
image:IG@madspatial
如今,或許我們比過去任何時候都更關心我們的居所,且不說買毛坯房自改了,連租房也要進行一頓爆改。從以往簡單購買一兩件傢俱單品升級成購買整個家居場景,並非幾件北歐風傢俱就能滿足,而是更加抽象化透過不同單品組成讓人感到 Hygge 的家居場景。
為此,我從自身角度總結了幾個小 Tips,如果你也希望在家中營造出 Hygge 感,不妨看看?
曾經同事來我家時抱怨光線過於昏暗,並非條件所限而是有意為之,因為晚上我一般只會開角落處的幾個暖光燈。暖光相較於白光更加偏向於自然光的顏色,攝影界會將日出和日落後的一小時稱為 Golden Hour(黃金時刻)。這是一天中光線變化最豐富,也是最為溫暖柔軟的光線時刻。
image:SlimB
在丹麥,每人每年用掉的蠟燭重達六公斤,這足以說明暖光對於營造 Hygge 感有多重要,透過蠟燭散發的光線將疲倦的身軀包裹住,這是白光無法做到的事。蠟燭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我並不建議,具體原因等到後面再揭曉。
野口勇的 Akari 紙燈大家都見怪不怪了,這裡更想推薦兩款同樣擁有傳統工藝融合現代設計語言的燈具。
義大利燈具天花板 Flos 和丹麥 &Tradition | image:Flos / &Tradition
如果對燈具比較有追求的話,可以考慮一步到位衝 Flos。Flos 的這款 Gatto 並非以紙為罩,而是透過科技纖維噴絲成型後再新增環氧樹脂作防護強化,於是光線透過這層如蠶繭般的燈罩後轉化為柔光氛圍。
而丹麥品牌 &Tradition 將傳統亞洲燈籠樣式融入西式設計,無論是單獨吊掛還是相互搭配都各有姿態,還有彩繪聯名版可以選擇,不過光線呈現方面可能就會差點意思了。
image:&Tradition
從前我非常喜歡赤腳踩在木地板上的感覺,雙腳與地面直接接觸會安心很多,但衛生與溫度始終是最大的敵人。而地毯的出現,除了一定程度上解決了上述問題外,還有一個很重要的功能——塑造邊界感。
image:everydayobject.us
不同於以往家居空間中的單一功能,客廳、餐廳和臥室這種常見核心空間功能逐漸多元化。客廳不再侷限在某個固定空間內,不同的陳設賦予空間不同的使用場景。沙發、茶几和地毯組成圍合式聊天區,餐廳透過增加置物架、燈具等也可以組成工作區。
看似空間感被弱化了,實則是我們更強調了使用場景中的邊界感,在精心營造的場景中展示自己的生活與態度。
image:Nordic Knots
瑞典地毯品牌 Nordic Knots 有趣的一點是,它擅長將地毯設計成幾何圖案樣式並轉化為拼圖般,可做獨立部分使用,也可將幾塊進行拼接組合。這種設計有點像小時候玩過家家的那些拼圖地墊一樣,透過具體使用場景來增添空間的大小。
image:Nordic Knots
一個完美的家,需要具備的條件不用多。一盞光線柔和的燈、一張紮實平穩的桌子,和一把舒適、設計優秀的單椅足矣。不知道為什麼,比起沙發、長椅和躺椅等來說,單椅的設計和感受總是更奇妙的。它甚至更能傳遞個人專屬空間的感覺,提供有別於多人沙發的個性化表達。
一把設計完美的椅子,就像是家中的一座小型藝術品裝置。
設計師深澤直人認為,客廳不一定要沙發,兩張優秀的椅子也能擁有好的生活。| image:heavenraven.com
丹麥傢俱設計師中,Hans J. Wegner 被認為是最具創意與生產力的設計師之一,甚至被稱作「椅子大師」。他在一生當中設計了近五百把椅子,在 1950 年創造的 Wishbone Chair 至今仍在生產,其中為 Carl Hansen & Søn 設計的 CH23 更展示了他年輕時獨特的設計方法與精湛的工藝細節。
Hans J. Wegner 與 CH23 | image:fair-design.com
或許換上一把好的椅子不能成為你人生的轉折點,但可以肯定的是,它一定會給你的日常生活掀起一些漣漪。
有次趁著晴天把床品都換洗了一遍,當晚回到家中推開門的那一刻,迎面而來整個屋子充滿的香味,乾淨、愉悅且幸福,那是我第一次意識到氣味對於塑造一個空間是有多麼重要。
氣味往往聯絡著我們的情感、記憶與性格,就像無形之中詮釋自己的故事。相較於視覺與觸覺,香味給人的感受會更加立體,也是塑造 Hygge 感最容易實現的一種方式。
image:IG@hforhozzie
雖然香氛蠟燭是我們最常使用的塑造氣味方式之一,但安全隱患也非常之大,這也是上面不推薦蠟燭的原因,即便香氛蠟燭能給我們提供光與氣味方面的雙重加持。線香一直都是東方文化中的重要一環,更是承載著人文與信仰種種與我們密不可分的事物。
相信我,當整個空間足夠安靜與無風,煙軌呈現出垂直向上的一條線時,你此刻就會明白什麼叫 Hygge。
鼠尾草也是一直想要嘗試的,有燒過的可以底下評論一下 | image:IG@madspatial
當然,理想總是很豐滿,現實各種因素阻撓之下讓我們很難去營造一個理想中的家。這也是為什麼迄今為止逛宜家仍是不少人的休閒活動之一,或許他們並不是愛看傢俱,而是愛宜家給他們營造出的 Hygge 感。
丹麥的 Hygge、瑞典的 Lagom 和 Fika,這三個詞代表了大部分你能想到的北歐風格,其實都在傳遞出一種美好、可持續、追求平衡的生活態度。我們不一定非得出去逛公園才能獲得這二十分鐘效應,倘若家中佈置精心得當,二十分鐘居家效應也是存在的。而閱讀一個人的家,就是閱讀一個人的生活,這一生過得如何,還得靠自己去佈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