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說一,今年各地春晚有點看頭。
除了立意略顯歹毒的部分小品外,創意年俗秀、歌舞戲曲類節目,屬實把龍年傳統文化拿捏明白了。
既有冪的《入夢風華》,沿襲唐、宋、明三朝脈絡,提花燈、執絲扇、戴金簪。
將竹絲燈籠、緙絲技藝、花絲鑲嵌等非遺之美用心呈現。
又有詩在《年錦》中的「柿柿如意」之色,輔以中式傳統紋樣的細節美,呈現出晚唐的絢麗頹靡。
特別是這款年錦圖,由93歲敦煌藝術和工藝美術設計研究專家常沙娜、首次親手為春晚設計,優美典雅、別具韻味。
紋樣之美,本就源於人民。
又在舉國同慶的舞臺上,將這份寓意吉祥喜慶的祝福、以及對幸福繁榮的美好向往送還給我們。
從古至今的審美內涵、加上繼往開來的技藝沿襲,讓這份華彩傳承之美在龍年顯得格外有意義。
畢竟,我們都是龍的傳人。
常老的繪製花絮
敦煌守護神 | 常沙娜的父親常書鴻先生
24年春晚對傳統文化上的用心雕琢,也註定這將是我們在各個層面展現文化自信繁榮式大爆發的一年。
具體看,盛世非遺文明對當下審美流行奠定了怎樣的基礎、併產生哪些影響?
漢制 | 姐的扮相直接讓福建友人捨不得換臺
從大面的流行風格、到精緻的細節補充,工藝-紋樣-色彩等維度又為龍年新中式帶來怎樣的美學啟迪?
古人博大深遠的審美造詣為當下重塑美育核心有哪些積極作用?今天就來聊聊這些。
傳承盛世繁榮的非遺美
《年錦》好評如潮的古風造型“春晚四美”,美在妥帖華麗的扮相。
所謂扮相,扮得越像、演的越像,美得呈現也更有說服力、觀眾信服感更強。
扮相從「服」與「飾」的雙重整體性,解構了曹植在《美女篇》以美人為載體的審美意蘊:
“明珠交玉體,珊瑚間木難。羅衣何飄飄,輕裾隨風還。”
《武則天》1995
以衣衫的古典含蓄、輕盈飄逸,代指美人。
又以美人姣花照水般的鮮活明麗,映襯盛世繁榮之美。
自古以來,越是女性話語權高的時代,審美越包容多元。
就像武則天在位期間,女性掌權迎來了打破儒家禮法桎梏的著裝風尚。彼時女性前胸圍成弧形圓領,形成了極富特色的唐代袒胸樣式。
穿衣風格大膽的同時,並不低俗,反而是坦蕩的大氣、矜貴的優雅。
同時色彩用色鮮豔豐富,配飾點綴也不拘一格,盡顯美人一肌一容的盡態極妍。
《武則天》1995 蕭淑妃
非遺之美的多元化不僅體現在前衛大膽,更在開拓與新意。
就像充分展現紫妹美感優勢的文成公主扮相,很好的呈現了彼時坦領半臂襦裙+名為「陌腹」的新式裙裝這一組合。
類比到現代裝扮,就是短袖+抹胸短上衣的花樣疊穿。
女性友好的盛唐之美,更是“ 雲想衣裳花想容,春風扶檻露華濃 ”旖旎雍容。
《至尊紅顏》2003
彼時輕薄透光的衣料頗受女性的青睞。肩背、手臂處若隱若現卻不直白坦露的含蓄性感,更具張力。
再加上流行的愁眉、啼妝,將雙重buff的白蓮花風韻拉滿,純欲風在她們面前不值一提。
服裝上類似的精緻夢幻曳地長裙,被後世大牌各種“借鑑”。
Dior 2021 SS
妝面上莉莉·柯林斯征戰Metgala時的聖母落淚,很難說最初靈感來源不是東漢啼妝。
畢竟同樣的美人泣淚,我們可比聖母早太多年。
再看中晚唐自安史之亂後嚴格意義上的「漢服復興」,摒棄外來胡風的影響,迴歸正統中式審美。
裝束也由長錦裙+寬袖織錦衣+與身體等長的畫帔構成。
這次詩的造型就源於晚唐女性形象。
自唐代盛行的、花鈿+斜紅+面靨的妝面美,經過宋代珍珠妝的創新補充,對當下流行趨勢產生深遠影響。
如今再看超模icon們火爆全球的鑽石貼面妝,也不過是老祖宗玩剩下的材質簡化版。
傳承至今的非遺文化,在整體造型美的大面上為中式華貴奠定審美基礎,並由肌理等高顆粒度的細節補充,創造出更恢弘盛大的美學帝國。
寄託吉祥如意的肌理美
中式傳統紋樣高規格的精緻奢靡美,豐富了服裝除剪裁之外的、肌理美的細節。
這些提花織物上的花紋圖案,設計主題囊括自然景物,與各種幾何圖形/變體文字兩大類。
即寫實,又寫意,還囊括了創新性變形等多重表現手法。
不僅展現對崇高美的敬意,更傳遞出對人文的關懷:美好的寓意讓疏離神聖的紋樣美充滿世間溫情。
呈現紋樣的工藝技法也多種多樣,經典且富有民族特色的就是刺繡。
囊括其間絲線刺繡和羽毛刺繡兩種風格,為服飾紋樣的肌理質感賦予別樣的官能體驗。
或細密或疏鬆的視覺對比,或凸起或凹陷的觸感差異,都是構成中式繁盛美的重要細節。
刺繡作為中式傳統手工藝的代表,它對西方歷年高定大秀的影響深遠且綿長。
在全球審美大爆發時期,國風被優秀設計師致敬並詮釋,以直白且絢爛的方式展現。
就像比2010年身穿龍袍在紅毯登基的鎖皇還要早的,是1992年讓紫禁城器宇軒昂的龍氣加身的球花。
Dolce&Gabbana 1992 FW
以及2004年戛納紅毯上龍紋旗袍加身的鞏皇。
頗具皇室宮廷氣的珍珠流蘇耳環,又讓整套造型比起秀場的呈現更添一份中式風雅。
右 | YSL 2004 SS
可以說,沒有「飾」的補充,「服」的存在就很孤立。
黃金累絲、珠寶玉石也為整體造型的肌理層次畫龍點睛,就像古時在各個層面都能起到裝飾作用的鑲嵌工藝。
它把配飾的存在感推至一種不可替代的雍容華貴。
華妃點翠鳳冠
同樣,若沒有色彩的輔助,設計再精美的紋樣也會單薄平面、黯然失色。
配色審美聯合印染工藝一起,讓中式傳統紋樣的肌理質美更上一層樓。
以同類色為主色調+一點鄰近色為輔色的組合,往往能帶來別樣質素靜美的情緒體驗。
以同類配色紋制的龍紋,也遠比很多粗暴浮誇的雜亂配色來的更高階。
也更貼合其在上古圖騰時代,被先人視作神物的恢弘感。
Valentino 2016 FW
古時藍金這一配色在紋樣的應用中十分廣泛。
尤其是在龍鳳紋上,或深或淺、或明或暗,對尊貴帝后氣質的加成都很強。
再拓展到互補色的藍橘調、對比色的青紅調,同一配色邏輯會帶來類似卻具備不同色彩情緒的視覺體驗。
敦煌方形紋樣
不同意向的紋樣、不同情緒的色彩,構成不同寓意的審美,這種細膩又系統的美向來是讓西方痴迷的東方魔力。
中式花鳥紋樣漆面屏風 | 香奈兒女士走到哪背到哪
從他們瘋狂借鑑並反向輸出的行為我們也該意識到,華流才是真正的頂流。
煥新文化自信的核心美
傳統文化復興有望,復興的是對文化的清晰認知+自我歸屬感。
尤其是在漢服寫真熱正盛的當下,良莠不齊的服飾造型層出不窮,這時特別需要警惕其他文化混淆式入侵。
就像韓式古風劇拍多了,很容易把借鑑來的文化反向輸出。
作為風格文化起源國的後人,我們自己應搞清傳統沿襲至今的各類風格名詞。
比如略有爭議的唐裝,本就是指唐制漢服。
但因西方的一知半解誤把穿中山裝、或演變自清代常服馬褂的新中式服裝,統稱為“唐人裝”。
《塞宴四事圖》乾隆帝形象
譬如嘉爾在巴黎大秀上穿的服裝,外場中山裝、內場“唐裝”,這裡的唐裝指代的並非男士唐制漢服。
反倒是《山河詩長安》中為了呼應李白唐裝的張若昀,穿的更有新中式唐裝的意思。
既然概念已經約定俗成,現在我們更多把各朝傳統制服的現代演繹,稱為改良版漢服。
包括大秀上的中國風,視作龍年新中式要更合適。
M Essential 2024 SS
認知越清晰,對文化的自信與歸屬感就越強,也就更方便我們擺脫西式洗腦營銷下的「審美界的替身文學」。
正如那些二次加工後傳回來的審美霸凌產物,妄圖用魚目取代珍珠。
特別是痴迷於對中式傳統紋樣的各種“致敬”:Chanel珠寶、Celine凱旋門、LV老花直接照抄。
更過分的還有那些在品牌效應的包裝下名不副實的高奢包,連造型也是低配版抄襲。
看看中國博物館裡的包,才是傳承文明的奢侈品。
因此,我們的審美自信不是建立在Logo效應上的消費自信,而是底蘊深厚的文化共榮。
於是看到“借鑑”已稱固定風格、甚至抄到有點飄的Dior後,只會不屑地說一句:“無所畏懼,我們的明制自會出手”。
Dior 2021 SS
春晚明制命婦裝 | ©悅燁未央
此時的審美自信不僅體現在對文化的堅定維護上,更體現在著裝自信不畏流行禁錮的豁達與巧思。
就像為了維護馬面裙的存在、不讓它被輕易混淆偷走一樣,大家已經把它融入穿搭日常。
《如願》陳麗君、李雲霄馬面裙
一字肩+馬面裙的搭配既滿足日常的利落,又有華麗的常服美,反映著當代人特有的審美觸覺。
©若谷君
還有髮簪配旋裙+吊帶開衫,翡翠玉石配新中式唐裝等等。
這些逐漸湧現的各種流行現象,也是精神核心上的自我認可+知行合一的體現。
民族的就是世界的,當下審美界中很多風向都是中式美學的延續與變種。
而在龍年重新復興的傳統文化,更是我們建立全民美育的新的起點與落點。
相信在不久的將來,一切都將是欣欣向榮的文化共舞。我們也能在這個進步的過程中,不斷拉高自己的審美上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