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源:微博@中國足球隊
“國足這次好像真的有希望進世界盃。”
這是最近一段時間,無數中國球迷唸叨著的一句話。
在過去的一年又一年裡,世界盃對於中國球迷而言,只是一個遙不可及的幻夢,連想都不敢想。但隨著此次美加墨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上,國足連勝兩場後,又在主場踢進日本隊一個球,致使整個小組的局面變得撲朔迷離。
C組六支隊伍除日本隊一騎絕塵外,包括中國隊在內的四支隊伍比分相同,而第二名的澳大利亞隊僅領先一分,國足保住了出線希望。
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C組目前的比分
更令人詫異的是,連續兩場比賽,國足踢出了血性。退錢哥也不喊退錢了,范志毅坦言結果可以接受,解說員詹俊同樣在誇中國隊踢得好。
此次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我們好像真的可以想得遠一些,也好像真的有一線希望重鑄23年前的榮光。
對於任何一箇中國球迷而言,2001年都是一個難以忘卻的年份。
這是中國足球第一次拿到世界盃的入場券,也是中國足球第一次可以正式踏入世界盃的綠茵場。
這一年,中國人等了44年。
1954年4月,25名20歲左右的年輕小夥分成兩批,先後搭上了北京前往莫斯科的長途列車,一坐就是九天九夜,抵達莫斯科後還沒來得及歇腳,又趕忙坐上了另一趟長達4天的火車,目的地——匈牙利。
這群年輕小夥中,有後來被譽為中國足球教父的年維泗、有後來擔任過中國男足國家隊主教練的陳成達、還有後來帶領中國女足三奪亞洲盃冠軍的楊秀武……他們之所以要去匈牙利,是為了“拜師學藝”。
中國球員在匈牙利
彼時的中國足球水平極低,國家隊先後以1:9和1:17的巨大比分輸給過保加利亞人民軍隊和捷克斯洛伐克人民軍隊,著實在全國人民面前丟了個大臉。很長一段時間,球員們連頭都抬不起來。於是國家體委決定派年維泗等人前往匈牙利“進修”,期望他們回國後能拯救中國足球於水火之中。
年維泗等人抵達匈牙利後,本想著跟他們的甲級隊伍切磋技術,交流學習一番,卻因自身實力夠不上,別說甲級隊伍,連跟丙級隊伍打比賽的資格都沒有。
年維泗印象非常深,他們這群人無聊時找飯店的服務員比拼顛球,結果輸得體無完膚,別人隨便顛十幾二十個,自己這邊好幾位隊員只能顛兩三個,彷彿這些服務員才是職業球員,自己只是剛接觸足球的孩童。認清現實後,國家隊球員們只好找當地的工廠和學校內的業餘球隊踢。
訓練課同樣是降維打擊,匈牙利教練在10米外的鋼架上擱了個皮球,聲稱三腳內就能用腳下的足球踢中它。球員們不信,其中一人笑道:“別說踢了,你就是拿手扔都扔不中那個球。”
話音剛落,只見匈牙利教練一腳大力抽射,腳下的足球騰空飛出,竟直接命中了10米外的皮球。年維泗等人驚到合不攏嘴,直呼不可思議。
可以說,這些來自中國的年輕人,在匈牙利的每一天,都在重新整理認知,更在重塑他們對足球的認識。
一年半的時間匆匆而過,年維泗等人也到了回國的時候。離開前,他們與一支歐洲的二流球隊約了一場比賽,結果踢贏了。
訊息傳回國內,媒體們稱“這是劃時代的進步”,評價此時的國家隊已有歐洲甲級聯賽末流隊伍的水平。
但相較這場勝利,年維泗等人帶來的另一個訊息更為重磅——世界盃。
此前的中國完全不知道世界盃是什麼,國人心中只有奧林匹克運動會,直至年維泗等人出國進修後回來,人們方才知曉世界上竟然有一個可以比肩奧運會的頂級賽事,同樣四年一屆,但只屬於所有熱愛足球的人類。
在那個中國渴求世界認可的年代,世界盃毫無疑問是一個絕佳的宣傳平臺,倘若能參與其中,勢必能名揚全球。
1956年,國際足聯收到了一批申請參加1958年瑞典世界盃的名單,不同於以往,此次的名單中多了一個全新的參賽隊伍——中國國家足球隊。
1957年首次參加世界盃預選賽,年維泗等人心情極度緊張
這是國足第一次衝擊世界盃,舉國上下,頗有信心。畢竟,只是闖進正賽而已,又不是奪冠。
但誰也沒有料到,光是第一步,便如此之漫長。
1932年,劉長春作為第一位參加奧運會的中國運動員,孤獨地站在田徑跑道上;
1984年,許海峰抬手扣動扳機,幫中國拿下了有史以來第一枚奧運金牌;
2008年,中國代表團狂攬51枚金牌,首次登頂奧運金牌榜。
從第一次參加奧運會至奪得第一枚金牌,我們足足走了52年。從第一枚金牌至奧運金牌榜第一,又是24年光陰。
奧運如此,世界盃呢?
1985年5月19日,晚上19時30分,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中國隊對陣中國香港隊。
北京工人體育館內,超過八萬名觀眾坐在看臺上為中國隊加油助威,有球迷還在現場舉起了自制的記分牌,上面赫然書寫著“中國:香港 2:0”。
這並非單一球迷的狂妄,而是所有球迷的共識。
彼時的中國足球堪稱亞洲一流,1984年1月的印度赫魯金盃賽,男足以1:0的戰績擊敗了足球豪強阿根廷隊,引爆世界輿論,阿根廷主帥比拉爾多賽後一臉不可置信,驚呼:“這樣一支球隊怎麼可能進不了世界盃呢?”
同年12月的亞洲盃,中國足球繼續統治著偌大一個綠茵場,最終取得了亞洲盃亞軍的好成績,是當之無愧的“亞洲第二”。
一系列戰績傍身之後,所有人都認為國足必定能夠衝進世界盃。事實上,也的確只差臨門一腳。
這一腳,就是1985年5月19日的這場比賽——打平即出線。
在過往的十年裡,國足與中國香港隊交手過多次,未嘗一敗。因此,球迷們無一不相信此戰必勝,甚至樂觀到“贏少就是輸”。
賽前,就連《足球報》的總編輯嚴俊君都親自撰文《竹密難堵流水過》,形容中國香港隊哪怕防守得再嚴密,也抵擋不住國足的強大進攻。
該文的副標題更是大膽預測:中國隊應能贏香港隊兩球以上。
當樂觀的情緒籠罩全國時,人們總是會下意識地忽略一些事:足球是圓的,一切皆有可能。
哨響,比賽開始。
國足直接發起猛烈進攻,怎料中國香港隊的防守如鐵桶一樣難以撼動,整整十幾分鍾都進不了一粒球。第18分鐘,由於我方被判犯規,對手獲得了任意球機會。只見胡國雄將球向右一撥,旁邊的張志德迅速接過,隨後右腳拉出一道弧線,越過人牆,球進了。
一時間,全場譁然,率先進球的竟然會是中國香港隊。
“踢的這麼亂!到底在慌什麼!”
主教練曾雪麟在臺下怒不可遏,命令隊員們穩住心態,重新組織好進攻勢頭。可他們的心理防線,早在第一粒進球的剎那被攻破了。
當比賽結束的哨聲響起,比分定格在1:2,勝者是中國香港隊。
沉默,還是沉默,偌大一個坐滿8萬人的體育館陷入了長久的沉默中。
那天晚上正好在下雨,雨水淅淅瀝瀝地落在綠茵場上,聲音清脆而細微,卻響徹了整個體育館。
直到部分球迷開始哭泣,悲傷的情緒瞬間氾濫開來,哭聲漸漸掩蓋掉了雨聲。
我們錯過了世界盃。
1989年,國足第四次向世界盃發起衝擊。
彼時的國足已經失去了四年前的統治力,但實力依然不可小覷,順利殺進了預選賽的最後階段,需要跟沙特、阿聯酋、韓國、朝鮮、卡達五支隊伍分別交手一場,角逐兩個寶貴的出線名額。
1989年10月12日,國足首戰告捷,2:1贏下沙特。
第二場對陣阿聯酋的比賽同樣無比順利,第61分鐘時,隨著唐堯東一腳遠射,足球落入了對手的球門內,中國隊1:0領先,且一直領先到80多分鐘。
眼看勝利在即,主教練高豐文高興極了,只要加強防守,再堅持幾分鐘,勝利就是我們的了。
也正是高豐文的盲目樂觀,讓他做出了一個悔恨終生的決定——用後衛董禮強換下中場核心謝育新。
剛剛上場的董禮強由於還未進入狀態,迅速成為了阿聯酋隊的破局物件。第87分鐘左右,董禮強的一記長傳被阿聯酋隊乾淨利落地切斷,隨即展開反攻,最後由蓋尼姆的一記頭球贏得比分。
董禮強失誤導致丟球
比賽快結束時被進球是大忌,極其影響球員心態。
事實的確如此,僅僅過去1分鐘,又是因為董禮強的一次帶球失誤,被對手斷球后傳給了阿德南,阿德南輕鬆越過防線,然後一腳將球送入門內。
短短3分鐘,天堂跌入了地獄,好端端的優勢頃刻間化為烏有。
此時的中國隊再想組織起進攻已經晚了,裁判很快便吹響了象徵著比賽結束的哨聲,中國隊1:2敗北。
兩個極其嚴重的失誤,讓董禮強成為了全國球迷怒火的宣洩物件,數不盡的謾罵與內心的自責幾乎摧垮了他。
比賽結束第二天,他打算出門散散心,但腦海裡全是因自己失誤而釀成大錯的畫面,心緒難以平靜,以至於走著走著,在大街上暈倒了。
好在這場比賽的失利並未斷送國足的世界盃預選賽之旅,我們依然有機會。
接下來兩場比賽,國足一負一勝,懸念留給最後一場對決——中國隊:卡達隊。
賽前,有專業人士計算過國足的出線條件,必須同時滿足「中國贏卡達」、「阿聯酋不能贏韓國」兩個條件才行。
當出線的命運還掌握在別人手中時,為避免一切會發生的可能,中國足協特意找到韓國足協,懇請他們千萬不要放水。
1989年10月28日,決定命運的一戰正式打響。
或許是冥冥之中自有天意,四年前的一場雨,落在了北京工人體育場,四年後又是一場雨,落在了新加坡加冷國家體育場,不詳的預兆瀰漫在全國球迷心頭。
上半場,國足與卡達針尖對麥芒,你攻我守,我進你退,雙雙打了個平局。直到下半場的第76分鐘,伴隨著段舉、吳群立和馬林三人的完美配合,國足率先打破僵局,摘得1分。另一頭的韓國與阿聯酋的比分則維持在1:1,大有平局收場的勢頭。
這也就意味著,只要國足穩住,不讓對手進球,就能拿下最後一張世界盃入場券。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距離比賽結束只剩5分鐘,而兩邊的比分始終沒有任何變化,無數中國球迷攥緊了拳頭,勝利的歡呼懸在喉口,亟待喊出。
第86分鐘,突生變故。
卡達隊的邊路驟起攻勢,由15號球員曼蘇爾帶球闖入腹地,隨後傳給12號球員,只見他一腳墊射,皮球被踢進了球門內,比分扳平。
卡達扳平比分
不同於上次的打平即出線,這回必須勝利才行,於是中國隊迅速組織起攻勢,欲要再進一粒球。但這也給了卡達隊反攻的機會,第89分鐘,隨著穆夫塔的一記捅射,球進了。
電視機螢幕外,中國球迷一個接一個傻眼,短短十來天,“黑色三分鐘”竟然再度上演。
賽後,英國雜誌《世界足球》評價:中國隊是“只差6分鐘的晉級失利”。
也正是這6分鐘的失利,竟需要耗費12年來償還。
1997年的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被譽為是中國足球最有希望的一屆。
無他。
這是世界盃歷史上首次將參賽球隊數量擴軍至32支,亞洲球隊的名額也由原先的2個增加到3.5個。
此外,中國足球的職業化聯賽改革初見成效,培養了一支“史上最強中國足球隊”,球員包括范志毅、孫繼海、高峰、區楚良等人。
他們不負眾望,在世界盃預選賽的小組賽中,憑藉五勝一平的不敗戰績挺進十強賽,最後一場對陣越南隊時,更是踢出了4:0的大比分。
舉國上下,士氣大振。
球迷們相信,咱們這次一定能進世界盃。
1997年10月29日,來自福建的球迷老榕帶著9歲的兒子乘坐飛機抵達了大連金州。父子倆皆是球迷,一直想著能親眼見證國足挺進世界盃的歷史性時刻,於是不遠萬里趕至此地。
第二天,酒店的服務員無意間提了一嘴:“明天比今天再冷點就好了,那卡達隊哪裡見過這天氣。”老榕兒子將此話牢牢記在心裡,趕忙回房看大連晚報上的天氣預報,看後大喊不妙:“明天比今天還高5度!”
同樣的反常,還發生在其他地方。
起初,中國足協原定的比賽場地是能夠容納8萬人的大連人民體育場,但直到比賽日將近,方才意識到國際足聯規定過球場必須南北朝向,而大連人民體育場是東西朝向。不得已之下,中國足協只好臨時將比賽場地改為可容納3萬人的大連金州體育場。
主教練戚務生亦同。比賽日上午,他突然接到母親的電話,電話那頭讓他趕緊回家一趟,哪怕戚務生解釋待會還有比賽也拗不過,一問才知,剛剛有匿名電話打給老媽,恐嚇她“戚務生人沒了”,所以她必須親眼見到兒子才肯安心。迫不得已,戚務生只好在臨戰前一刻請假回家一趟。
事出反常必有妖,但難以消磨掉萬千球迷滿懷期待的心情,畢竟這回的對手是公認小組最弱的卡達,只要贏下他,便能圓所有中國球迷的夙願。
下午16時15分,決定終局的一戰正式打響。
現場氣氛火熱,加油吶喊聲直破雲霄,老榕的兒子興奮到打算站著看完全程,而趕回來的戚務生則在教練席不停踱步,心緒難平,彷彿有不妙的事情即將發生。
開場第21分鐘,范志毅與高峰透過一番配合,將球送進了對手的球門內,國足先下一城。但隨著卡達戰術的轉變,反撲的節奏猛如狂潮,宛如換了一支隊伍,坐鎮後腰位置的李鐵抵擋不住攻勢,連續兩次出現失誤,險些丟球。
戚務生後來才知道,卡達臨陣前經歷過一次換帥,整支球隊無論是精氣神還是戰術,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但由於輕敵,教練組並未重視卡達的情況,殊不知,禍根就此埋下。
李鐵的失誤引起了球迷們的不滿,看臺上開始響起“換李鐵”的聲音,聲浪一浪高過一浪。第36分鐘,主教練戚務生頂不住壓力,遂決定將李鐵換下,改上彭偉國。這還沒完,因彭偉國身上帶傷,更加難以守住防線,戚務生又緊接著讓范志毅回撤到後腰位置。
戚務生換人
一通操作後,依舊無法控制住卡達的反攻,上半場即將結束時,卡達的中路抓住轉瞬即逝的機會,一腳射門,球進了。
丟球后,緊張的情緒瀰漫於綠茵場,球迷們彷彿回到了4年前的“黑色三分鐘”時刻,開始有球迷雙手合十,祈禱悲劇不要重演。
下半場第10分鐘,隨著江津與徐弘的配合失誤,再度被卡達抓住機會,一腳將足球踢進了空門中。國足還未晃過神,又是馬明宇的一個失誤,球踢到對手腳下,隨後一記抽射,再得一分。
短短五分鐘,中國隊陷入絕境,球迷們的心亦墜入深淵。
“中國隊加油”的吶喊聲漸漸減弱,轉而是雷鳴般的“戚務生,下課!”
顯然,所有人都已不抱任何希望。
第82分鐘,范志毅終於替國足扳回一城,但已無力迴天,他們只能呆呆地望著卡達球員慶祝勝利。
比賽結束時,范志毅失聲痛哭
老榕的兒子站在原地失魂落魄,始終不敢相信這個結局,直到維持秩序的警察出面,他才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大連金州體育場。
待父子倆回到酒店,兒子突然開口說道:“今天就是太熱了點,不然我們準贏!”老榕聽後,眼睛有些溼潤,不知道該怎麼回覆他。
深夜,望著入睡的兒子,老榕心如刀絞,於是開啟電腦,寫下一篇文章,取名——《大連金州不相信眼淚》。
“國足還能進世界盃嗎?”
一次又一次地滿懷期待,一次又一次地希望落空,越來越多球迷逐漸失去了信心,他們開始不再關注國足,不再關注足球,轉而將目光放在家庭、生活與工作上。
直到2000年,北京國安俱樂部的副董事長張路將一名來自前南斯拉夫的足球教練——博拉·米盧蒂諾維奇,推薦給了中國足協副主席張吉龍。
足協看了一眼米盧的執教經歷,頓時喜出望外。
米盧曾率領過4支不同的國家隊打入過世界盃,且皆創造了本國曆史最佳成績,其中不乏美國、奈及利亞這種首次闖進世界盃的隊伍。
中國人普遍信奉「福星論」,人們認定米盧定是一名福將,或許有他坐鎮中國足球,“519”“黑色三分鐘”這些厄運時刻將不再發生。
足協當即拿出了四倍於米盧原薪水的工資,將其簽下,而希望的火苗,再一次於億萬球迷心中點燃。
米盧執教後,發覺國足的實力其實不錯,擁有亞洲一流水準,最大的問題是心態不穩,一遇到險境便容易自亂陣腳。
於是,米盧在國足內部罕見地提出了“快樂足球”的訓練模式,試圖引導球員們功利心別那麼重,享受足球,享受比賽。
米盧執教現場
米盧的改革並未迅速起效,2001年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小組賽階段,中國隊抽到了被球迷們認為“歷史上最好的一支籤”,與馬爾地夫、柬埔寨、印度尼西亞幾支弱旅同組競技。
結果第一場對陣馬爾地夫時,國足竟然被這樣一支由漁夫、司機、學生組成的業餘球隊進了一球,比賽雖然贏了,但雖勝猶恥,現場球迷的憤怒溢位螢幕,米盧也被稱作“江湖騙子”。
球迷將18:0的比分印在後背
他也好,國足也罷,都需要一場證明自己的比賽。
2001年10月7日,國慶假期的最後一天。
瀋陽這座城市卻突然擠進了大量的人潮,酒店爆滿,位於和平區青年大街南端的五里河體育場附近的小旅館更是一床難求,以至於許多飯店的包廂裡都開始擺放行軍床,供遊客歇息。
之所以如此,是因為當天的一場比賽——中國隊對陣阿曼隊。
一如往年那般,中國隊打平即可出線,但哪怕有過前車之鑑,球迷們依然願意相信中國隊,相信這次一定能出線。
晚上19時30分,比賽正式打響。
根據米盧的指揮,中國隊球員沒有選擇大舉進攻,反而踢得較為穩健,猶如一頭正在狩獵的豹子,虎視眈眈地盯著遠處的獵物,一旦看見機會便會迅速出擊。
機會來了。
第35分鐘,李鐵一記長傳將球踢向李霄鵬,李霄鵬立馬將球頂往球門方向,就在皮球落地的剎那,于根偉趁對手反應不及,迅速射出一腳,球進了。
此後的57分鐘裡,中國隊沒有給阿曼隊任何機會,始終掌控著球權。
時間一點一點流逝,鐘錶的秒針刻度每轉動一次,中國隊便離世界盃近了一步。
終於,當鐘錶指向21點21分22秒時,主裁判吹響了代表比賽結束的哨聲,億萬球迷的電視機螢幕上同時打出五個大字:我們出線了。
44年的漫長路途,10次世界盃預選賽的艱苦磨礪,還有一代又一代球迷的苦苦等待,中國足球終於拿到了世界盃的門票。
而在瀋陽五里河體育場看臺的一角,一個名叫桂二牛的知名球迷陷入了瘋狂地喜悅當中,他拉著身邊的球迷朋友在看臺上不停地唱歌、不停地歡呼。體育場到點關門,他們便聚集在門口繼續狂歡,一直嗨到凌晨3點,所有人都筋疲力竭。
可桂二牛等人依然覺得意猶未盡,遂找了一家餐廳喝酒。期間,喝得滿臉通紅的桂二牛緩緩走上臺,情緒彷彿到了一個極點,他當場衝著所有人聲嘶力竭地喊道:“中國足球萬歲!”
桂二牛無疑是所有中國球迷的縮影,整整44年漫漫征途,中國足球終於挺進了世界盃,球迷們無法不為此歡呼,也無法不為此喝彩。
如果這是一場夢,他們甘願就此沉醉下去。
它不是夢,卻依舊短暫。
當球迷們以為,國足將以2001年作為踏上巔峰的起始時,怎料它竟是墜落前的迴光返照。
2001年後,我們彷彿回到了比原點更遙遠的地方,世界盃再一次,成為了一代又一代球迷心中的夙願,“我們能進世界盃嗎”“我們何時進世界盃”,這些問題又再再再一次迴盪於綠茵場上。
轉眼23年過去,中國足球第13次站在了世界盃亞洲區預選賽的舞臺之上,那些曾經說著再也不看球的球迷默默地回到了電視機前,那些怒喊過“退錢”的球迷也重新回到看臺上加油助威。
球迷們愛過、恨過、罵過,但從未真正放棄過,哪怕只有一絲希望,仍然滿懷期待,願意獻出全部熱情。
因為球迷們追逐的不僅僅是世界盃這一至高榮耀,更是屢敗屢戰的拼搏精神。
每一屆世界盃都仿若生活中一道又一道難以逾越的坎,我們總是經歷著“差一點”“可惜”“努力後卻未得到回報”的結局,但我們仍然心懷信念,堅信下一次一定行。
因為我們始終相信:
漫漫長途,終有迴轉;餘味苦澀,終有回甘。
參考資料:
1.《球迷桂二牛,去也》——新京報
2.《中國首代留洋國腳:那會能贏歐洲二流隊 最愛看恒大》——京華時報
3.《中國隊衝擊世界盃故事片》——B站@足球影像館
監製:視覺志
策劃:Muse
影片號:視覺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