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寶匠原創,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進入12月,年的氣息越來越濃了~
陪伴我們走過41個年頭的春節聯歡晚會,也如期的釋出了2024已巳蛇年的新主題“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和全新標識“巳巳如意紋”。
蛇,古字為它,毒蟲也。
在《說文解字》中 “蛇”從“蟲”,從“它”,解釋為:”上古草居患它, 故相問滅它乎?”“它”本義為“巡遊之蛇”,“蟲”指“爬行小動物”。“蟲”與“它”聯合起來表示“會擺尾遊行的蟲”。本義:一種會擺尾遊行的蟲類。
雖然,人們自古就很怕蛇,認為其是惡毒、冷血的代名詞,但蛇在中國文化中卻佔有著極為重要的地位。
它不僅是我國早期的主要圖騰之一,更是我國傳統的十二生肖之一,在十二地支中,蛇與“巳”相對應。
巳是起,象徵著陽氣巳出,陰氣巳藏,萬物見,成文章。
2025年春晚Logo“巳巳如意紋”的設計靈感,正是來源於古老而神秘的甲骨文“巳”字,這兩個“巳”字並非隨意排列,而是以極其嚴謹且富有美感的對稱方式精心擺放。
經過巧妙地映象翻轉後,形成了“乙”字和“巳”字,不僅與天干地支紀年法中乙巳蛇年的干支組合相對應,更深度契合了中國傳統文化中對於平衡、圓滿的不懈追求。
“巳巳如意,生生不息”,因“巳”與“事”音相近,也可理解為“事事如意,生生不息”。
不僅表達了人們心目中最樸素、最真摯的願望,更展現出生命的頑強與延續,激勵著人們勇敢地去面對生活中的種種挑戰,無畏地去開拓未知的領域,永遠生生不息。
除了這個全新紋樣“巳巳如意紋”外,其實,在中國傳統紋樣上千年的發展歷程中,也有不少紋樣因其連綿不絕,被賦予了生生不息這一美好的寓意,比如回字紋、萬字紋、纏枝紋、卷草紋、渦紋等等。
接下來,就跟著J先生一起去看看吧~
卷草紋
卷草紋,又稱“卷葉紋”、“卷枝紋”、“藤蔓紋”,是我國傳統的裝飾紋樣之一。
它並非來源於某一種特定的植物,而是對忍冬、荷葉、蘭花、牡丹等眾多植物形態的一種藝術化提煉與融合。
卷草紋的精髓在於“卷”,由植物枝莖條連續波卷,組成S形枝蔓連綿的紋樣,常做二方連續展開。
小課堂:二方連續是由一個單獨紋樣,向上下或左右兩個方向反覆連續迴圈排列,從而產生優美的、富有節奏和韻律感的橫式或縱式的帶狀紋樣。
在世界各地的紋樣史中,都曾發現過與卷草紋類似的植物波卷紋樣。
比如,在古埃及墓葬壁畫中,古埃及人以蓮花、棕櫚、紙莎草為主題構成藤蔓,花和花蕾點綴在捲曲的莖葉之間,形成優美的卷草紋。
在阿拉伯地區類似的圖樣稱之為藤蔓紋樣,學者認為此紋樣源於希臘。
而我國流傳的卷草紋,並非是從國外引入,部分學者認為它承襲自魏晉時期流行的忍冬紋,之後在南北朝、隋朝時期不斷的演變發展,到唐朝時最為興盛,因此又稱為唐草紋。
盛唐期間,卷草紋構圖豐滿,絢麗多姿、雍容華貴,多用於壁畫、器皿裝飾。
五代、宋、西夏的卷草紋相對繁縟纖弱,到明朝時期,金銀首飾製作進入一個新的巔峰時期,卷草紋捲土重來,在金銀器上大放光芒。
在千百年的歷史傳承中,卷草紋那連綿不斷、蜿蜒伸展的線條,不僅暗含了中國傳統道教文化中的有無相生、長短相形的規律,更承載著生生不息的文化內涵,激勵著人們不斷克服困難,勇敢向前。
纏枝紋
“生生世世常相繞”,說的就是在外形上與卷草紋有幾分相似的纏枝紋。
纏枝紋,俗稱“纏枝花”,又名“萬壽藤”,它以藤蔓、卷草為基礎提煉,枝莖委婉多姿,連綿不斷,象徵“生生不息”、“連綿不絕”。
這一紋樣通常是由花卉、枝蔓和葉片三個部分組成。
其中,中間的花卉為紋樣的主體,花朵相對較大,四周的葉片及枝蔓相對較小,向上下、左右延伸,形成波線式的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以藤蔓的蜿蜒纏繞,展現出生命的蓬勃與堅韌,寓意著生命的延續與希望的傳遞。
雖然,纏枝紋最早被明確記載出現在漢代,但若追溯其歷史淵源,早在2000多年前戰國的漆器中,就悄然出現了纏枝紋的基本雛型。
到了唐代時,纏枝紋更是迎來了其發展歷程中的鼎盛時期。
這一時期的纏枝紋,枝葉相互交織、纏繞,線條流暢而富有張力,風格富麗奔放,頻繁的出現在陶瓷、絲綢、珠寶首飾等各種器物之上。
到了宋代,受到士大夫階層審美的影響,纏枝紋通常花頭碩大,枝莖纖細,葉片較小,風格恬淡自如,呈現出一種內斂含蓄的風格。
明清時期的纏枝紋,造型變得更為豐富多樣。
不僅會融入常青藤、扶芳藤、紫藤、金銀花、爬山虎、凌霄、葡萄等藤蔓植物為題材,也有纏枝蓮、纏枝牡丹、纏枝菊等纏枝花卉紋,畫面婉轉流暢,在明清時期廣泛應用於瓷器裝飾中。
(相關閱讀:)
方勝紋
方勝紋,古時又被稱為“長命紋”,是由兩個菱形壓角相疊而組成的一種特色紋樣。
“勝”在這裡暗含兩種寓意,一種指的是勝本身的吉祥寓意,比如勝利、戰勝等等;另一種則指的是古代婦女的花型首飾——方勝,通常製成花草的形狀插玉髻上或者綴於額前。
在《山海經·西山經》中曾記載:“西王母其狀如人,豹尾虎齒而善嘯,蓬髮戴勝,是司天之厲及五殘”。
可見,勝在秦漢時期就已出現,是漢代人信仰的神仙之一、身份尊貴的西王母所佩戴之物,屬於一種祥瑞配飾。
而方勝紋正是從這一配飾演變而來,它大小相同、方向一致,造型規整而有秩序,呈現出同心相連的形態、對稱連續的結構,兩個菱形相互交疊的造型,更被賦予了生生不息的寓意。
渦紋
渦紋,是由圍繞中心的數條旋轉狀弧線組成,因造型酷似燃燒的火焰,又被稱為火紋。
作為我國最古老的一種紋樣之一,早在5000多年前的屈家嶺文化遺址中就已經悄然出現,這一時期的渦紋,線條簡潔而流暢,雖然略顯質樸,卻蘊含著原始的美感和力量。
從夏代晚期到戰國,渦紋的發展從未間斷。
除了單獨使用,渦紋有時還會與龍紋、雷紋、捲雲紋等紋樣組合出現,成為這一時期青銅器上最常見的裝飾紋樣之一。
在中國的傳統文化中,渦紋因那富有動感的造型,還被賦予了生生不息、迴圈往復等吉祥美好的寓意。
連珠紋
連珠紋,又稱聯珠紋、連珠、圈帶紋。
它是由數個圓形或球形互相銜接,呈一字形、圓弧形或S形排列的一種幾何紋飾,象徵著生生不息,連綿不斷,在青銅器和玉器中較為常見。
早在5700年前新石器時期的馬家窯彩陶上,就已經出現了類似連珠紋的圖案,這一時期的連珠紋並沒有實際意義,只起到裝飾作用。
隋唐時期,隨著東西方文化的交融,連珠紋被賦予了團圓、美滿之意,並作為一種常見的裝飾紋樣,出現在了紡織、陶瓷、建築、壁畫等各個領域。
在之後的發展過程中,連珠紋的樣式也不再僅僅侷限於簡單的圓形相連,而是演變出單層連珠紋、雙層連珠紋、內層連珠紋和卷草連珠紋等不同的結構,中間的內飾主題從動物到人物再到植物,變得更為豐富多樣。
雲紋
雲紋,以雲朵為原型的一種紋飾,其流動飄逸的曲線、舒展大方的形態,寓意著祥瑞之氣的生生不息,是中國傳統的吉祥紋樣之一。
新石器時期的旋紋,是雲紋最早的初始形式。後來,在數千年的漫長髮展與演變程序中,雲紋這一獨具魅力的樣式,得到了持續不斷的豐富與發展。
在莊重肅穆且禮儀制度嚴格的商周時期,流行的雲雷紋以其規整有序、嚴謹莊重的風格獨樹一幟;
到了春秋戰國時期,隨著社會思想的活躍,文化交流頻繁,靈動飄逸的捲雲紋,展現出了自由奔放的姿態,成為了時尚的代表。
秦漢時期,舒展流暢、氣勢磅礴的雲氣紋,因與秦漢時期大一統的恢弘氣勢相得益彰,從而備受追捧。
魏晉南北朝時期,輕盈靈動、自由灑脫的流雲紋,因與這一時期的文人雅士超脫塵世的精神境界相契合,曾頻繁的亮相雕刻、服飾、傢俱、器具等各大領域。
隋唐時期,造型飽滿、圓潤優美的朵雲紋大放異彩,它那華麗張揚的風格,不僅反映了當時社會的富足,更表現出人們對美好生活的追求與嚮往。
宋代時,雲紋的造型更為繁複別緻,出現的雙勾卷朵雲紋、單勾卷朵雲紋和經典的如意雲紋。
明清時期的雲紋,除了造型上更為豐富多樣外,還被賦予了吉祥、美好等寓意,成為了當時獨立於動物形態之外的一種陪襯紋樣,盛行一時。
回字紋
之前,J先生曾介紹過這種有著4000多年曆史的傳統幾何紋樣。
它以漢字“回”字為主體框架,由橫豎轉折組成,因形如“回”字,而得名回字紋。
《說文解字》中記載:“古文,低迴漢衍貌”。
它的形態變化豐富,方圓兼具,圖案迴環反覆、整齊劃一,常以二方連續或四方連續的形式出現,由古代陶器和青銅器上的雷紋衍化而來,是中國典型的傳統紋樣之一。
早期因其規整、秩序、又具有韻律感的圖形特點,成為了青銅器上的主要裝飾紋樣,奠定了商周時期的主流審美。
後期,回紋樣式開始朝著靈動、婉約的方向發展。
尤其是回紋中的一筆環連型回紋,因其回紋的連續性,更被賦予了連綿不斷、子孫萬代、富貴不斷頭、生生不息等諸多美好的寓意。
萬字紋
萬字紋,即“卍”字形紋飾。
在古代,“卍”字是一種符咒,意為“胸部的吉祥標誌”,用做護身符或宗教標誌,常被認為是太陽或火的象徵。
在梵文,“卍”字意為“吉祥之所集”,佛教認為它是釋迦牟尼胸部所現的瑞相,有吉祥、萬福、萬壽之意,這種標誌舊時譯為“吉祥海雲相”。
早在4000多年前的新石器馬家窯文化時期,古人便在陶器上繪製“卍”字紋,以表達對自然、圖騰的崇拜。
到了東漢時期,隨著佛教進入我國,“卍”字紋更是成為了佛教的代表性符號,在與佛教有關的各種器皿、用具中廣泛使用。
隋唐時期,隨著佛教的盛行,“卍”字紋得到了進一步的普及。
武則天當政時,“卍”字紋被正式用作漢字,讀作“萬”,用“卍”字四端向外延伸,又可演化成各種錦紋,這種連鎖花紋常用來寓意綿長不斷、萬福萬壽不斷頭之意,也叫“萬壽錦”。
明清時期,佛教再度興盛,這種寓意吉祥的萬字紋頻繁的出現在瓷器、服飾、擺件等各種物品上,以表達人們對福壽安康、生生不息的美好期許。
小課堂:納粹萬字符即近代德國的納粹黨的黨徽,由於“國家”和“社會黨”的德文字頭均為“S”,兩“S”交錯而成“X”形,連其周邊空缺,整體呈菱形,相當於一個逆時針旋轉45°的“卐”,從外形上看,兩者的方向是相反的。J先生說:除了上面提到的,你還知道哪些紋樣被賦予了生生不息這樣的美好寓意呢?歡迎留言分享~
注:本文圖片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絡小編刪除~
推薦閱讀:
與沙皇一見鍾情,46歲慘死地下室,俄羅斯末代皇后究竟是什麼來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