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的 Ye 可謂大動作不斷,在回到洛杉磯出席格萊美頒獎典禮後再度開啟「狂暴」模式,透過社交媒體瘋狂輸出。如果追溯這一系列鬧劇的原點,Ye 最初發布的長文或許就是「改變時間線」的存在,讓原本塵埃落定的 adidas 糾紛再度成為輿論焦點。隨後,他接連釋出 YEEZY SLPRS 鞋款和未釋出鞋款 BL-01 的圖片,併發布多條針鋒相對的博文,將矛頭直指 adidas。起因是 adidas 在搜尋結果中壓過 YEEZY 官網。但也是因為這場開頭有些「潦草」的風波,讓公眾有了深入瞭解 YEEZY 現狀及未來規劃的機會。
Ye 公佈的首日單日收入 | Via Instagram @ye
Ye 表示,品牌未來將繼續以 20 美元的價格策略顛覆行業,去年 YEEZY 網站在短短六個月內便收入 1 億美元,售出超過 100 萬雙 YEEZY PODS。其中,僅 1 月 13 日一天的收入就高達 2,339,096 美元。此外,過去兩年間,Ye 一直致力於開發十款不同風格的全新設計。
「YEEZY 大於一切」造就「新 DONDA」的誕生?
Ye 最初發布的炮轟長文 | Via Instagram @ye
Fear of God Collection 8 秀場 | Via GQ
除了關乎商業利益的炮轟,這場紛爭還牽扯出令人意想不到的人情糾葛:Ye 與 Jerry Lorenzo 的昔日「兄弟情」看上去面臨徹底決裂,Ye 不留情面地指出 Jerry 在自己與 adidas 僵持階段仍選擇與其合作完全是背叛,並控訴 Fear of God 在 Hollywood Bowl 舉辦的 Collection 8 大秀抄襲 YEEZY。但即便如此他當年仍奔赴現場支援,而未來 Ye 不會再甘當任何人的跳板,「YEEZY 大於一切」。
兩人在 2016 年出席《Pick Up The Phone 90210》首映派對 | Via Footwear News
「YEEZY 大於一切」這句話在 Ye 後續釋出的內容中還被反覆提及,看上去已經被其本人敲定為未來所有活動的第一準則,在這條鐵律之下曾經為廣大愛好者津津樂道的「DONDA 情誼」也已然被切割。根據這句話向前梳理 Ye 的人際關係,會發現他早已在過去一段時間的合作中貫徹這種模式。
Via People
此前的 DONDA 成員例如 Jerry Lorenzo、Samuel Ross、Matthew Williams 以及 Virgil Abloh 等人,都是在得到 Ye 的賞識後先進入 DONDA 負責一部分創意、設計工作,在他們「自立門派」後 Ye 也會不遺餘力地透過自身影響力和資源提供幫助。彼時也正值街頭潮流與高階時尚剛剛開始嘗試融合的階段,整體觀感上就像是 Ye 在和眾人一同努力,試圖從高階時尚領域啃下更多話語權,這才有了後來 Ye 和 Virgil Abloh 在 LOUIS VUITTON 秀場上相擁而泣的歷史性畫面,象徵著 DONDA 已徹底成為頂級奢侈品集團也無法忽視的存在。
Aus 負責的部分視覺、造型及舞臺設計 | Via Instagram @ausssssssssssssssssss
短暫輝煌後的事情想必大家也清楚,Ye 陷入巨大的輿論風波開始被主流媒體邊緣化,奢侈品潮流化的風潮趨於平靜,連帶著 DONDA 成員之間的關係也逐漸變得鬆散,Virgil Abloh 的離世在某種程度上也催化了這一過程。
YEEZY 與 Mowalola 一同推出的產品 | Via Oskelly
Ye 與 Mowalola 在 Marni 秀場上交流 | Via Instagram @alabigramm
Gosha Rubchinskiy 於日前宣佈離開 YEEZY 團隊 | Via Instagram @gosharubchinskiy
也是在經歷這段低谷期後,Ye 與藝術家的合作肉眼可見地多了一絲「謹慎」。譬如曾被 Ye 邀請加入 YEEZY 團隊的 Prototypes 創始人 Laura Beham 和 Callum Pidgeon、YEEZY 現如今的視覺總監 Aus Taylor、一同推出 YEEZY 聯名產品的 Mowalola,乃至是曾經入主 YEEZY 的 Gosha Rubchinskiy,都藉助與 Ye 的合作收穫了更大的知名度或者重新回到愛好者的視野當中,但似乎也僅限於此。Ye 的合作模式從原先的幫助藝術家們站到更大的平臺上,以共同達成宏大的時尚願景,退回成了利用他們的才華打造更加完整的 YEEZY 產品,「YEEZY 大於一切」的宗旨就包含在其中。
Ye 出席 424 旗艦店開業派對,後續多次上身 424 產品 | Via Reddit
Ye 在這場風波中釋出的帖子同樣得到了眾多親友以及早前合作物件的點贊:424 主理人 Guillermo Andrade,前 YEEZY 造型師 Greg Ross、Venedaa Carter,前 YEEZY 設計師 Dingyun Zhang,OUR LEGACY 御用造型師 Nicole Walker。他們當中的相當一部分目前都被外界視作 YEEZY 美學的繼承和傳播者,即使並未如上個階段的 DONDA 成員那般一舉坐擁頂級曝光度,卻依舊對處於風暴中心的 Ye 表達了支援。
Greg Ross 在 YEEZY 時期的負責的造型 | Via Greg Ross
如此看來,以 YEEZY 為中心的合作模式反倒是為 Ye「篩選」出了一批在藝術追求的步調上更加同頻的創意合夥人,或許基於相似時尚理念和藝術追求的「新 DONDA」便已經悄然誕生了。
鞋履依舊是「舊 YEEZY」和「新 DONDA」的重要發力領域
Randall Yarborough YEEZY 時期的鞋履作品 | Via Instagram @ray_5
Randall Yarborough 釋出的動圖 | Via Instagram @ye
而除了這部分對 Ye 點贊表達支援的「新 DONDA」藝術家們,Ye 最初那篇「炮轟貼」的評論區中還出現了 Randall Yarborough 的身影,釋出了一張耐人尋味的動圖。這個名字或許對於大部分愛好者來說相對陌生,但他參與過的球鞋設計各位一定記憶深刻——YEEZY NSLTD Boot、YEEZY QNTM、YEEZY BSKTBL KNIT 以及從曝光到正式發售時間跨度長達五年的 YEEZY 1050。不對這張動圖做過多的解讀,姑且將 Randall Yarborough 定性於「舊 YEEZY」的陣營。
Ye 釋出的 YEEZY SLPRS 工程圖紙上出現中文,應該依舊由中國製造 | Via Instagram @ye
這場風波正式開始湧動之後,Ye 最大的動作就是上架了 YEEZY SLPRS 鞋款以及主動釋出 BL-01 圖片,不難看出在 Ye 的視角中,鞋履產品依舊是 YEEZY 與 adidas 進行正面「碰撞」的主要賽道。
與 adidas 的多款合作 | Via adidas
Dingyun Zhang 與 Crocs 推出的 Diffuser 鞋款 | Via Instagram @dingyun_zhang
事實上不止是 Ye 本人,從目前形成的格局來看,「舊 YEEZY」和「新 DONDA」未來最重要的發力領域依舊是鞋履產品。上文被歸類在「新 DONDA」陣營的 Dingyun Zhang 到目前為止與 adidas 建立多次合作,還推出了全新設計的鞋款 Kouza,在其品牌 2025 春夏展廳「SCAR:CITY」中登場的 Crocs 合作鞋款 Diffuser 也已經正式發售。
Randall Yarborough 參與的多雙 BURBERRY 鞋款 | Via Instagram @ray_5
不久前 Randall Yarborough 也「認領」了他過去一年為 BURBERRY 設計的多雙鞋款。這位「舊 YEEZY」時代的成員將 Daniel Lee 手下標誌性的斜格紋設計融入進鞋履產品,設計出 Neptune Sneaker,圓潤且極致貼地的大底設計是此前鮮在傳統時裝屋中看到的設計。根據領英顯示的資訊,Randall 與 BURBERRY 的合同已經到期,目前他正在頻繁地為個人品牌 JOYSHED 造勢,或許不久後就能看到其獨立推出的鞋履產品。
Via Instagram @salehebembury
Salehe Bembury 與 Moncler 的最新合作 | Via FASHION PRESS
Salehe Bembury 主動曝光的最新 PUMA 合作,但似乎並非 PUMA Hoops 籃球鞋款 | Via Instagram @salehebembury
還有一些舊 YEEZY 的關鍵人物則已經進入了鞋履行業更加核心的位置。Salehe Bembury 透過極具辨識度的個人元素,相繼與 New Balance、Crocs、Moncler 等品牌進行合作,更是於 2023 年被 Crocs 任命為 Pollex Pod 創意總監,帶領品牌探索運動鞋領域。在此基礎上又於去年官宣負責下一代 PUMA Hoops 的設計,但令人出乎意料的是,不久前曝光的與 PUMA 首款合作卻並非 PUMA Hoops 產品矩陣中的籃球鞋款。
Steven Smith 與 YEEZY 700 | Via Instagram @sneakerswithfinch_404
設計生涯涉足過 adidas、Nike、Reebok 和 New Balance 等品牌,擔任 YEEZY 系列設計總監和 DONDA 工業設計主管期間締造出 YEEZY BOOST 700、YEEZY 450、YEEZY FOAM RUNNER 等經典作品的傳奇設計師 Steven Smith 在與 Ye 分道揚鑣後,被 Crocs Inc. 納入麾下成為創意創新主管,負責 Crocs 和 Hey Dude 兩大核心品牌的鞋款設計。
Ye 與 Aus | Via Reddit
看起來不論是以藝術家個人名義進行合作還是步入品牌的核心位置,抑或是如今的 Ye 靠著 YEEZY「單打獨鬥」,「舊 YEEZY」和「新 DONDA」似乎對於鞋履的未來形態都掌握著極大的話語權。兜兜轉轉這麼多年過去,鞋履審美的演變仍舊被這一批人牢牢掌握在手中。
20 美金策略讓 YEEZY 習慣妥協?
Salehe Bembury 在與所有品牌合作中都帶有格外濃烈的個人元素 | Via Instagram @salehebembury
「舊 YEEZY」和「新 DONDA」設計師們如今頻繁受到各個品牌伸出的橄欖枝也在釋放一個明確的訊號——在已經徹底冷靜的球鞋市場下,顛覆式的創意是驅動增長為數不多的可行途徑已成為品牌共識。更何況這其中還包括 Crocs 這種試圖拓展運動鞋市場的品牌,急於需要突出的設計幫助它在擁擠的市場中站穩腳跟。在這樣的前提下,已經攪動過市場的 YEEZY 設計師團隊自然也就成為各大品牌瓜分的物件。
Ye 為 BALENCIAGA 走秀的圖片當年遭到品牌刪除 | Via ELLE
但如今 Ye 所面臨的現狀還與這些設計師們不同,輿論困境使得他幾乎已經失去了再與大品牌合作的可能性。這背後代表的是 YEEZY 的開發和分銷成本將不斷增加,而且沒有 adidas 的規模優勢,業務的每一部分都會變得更加困難和昂貴,在推出 YEEZY 自有鞋款時必然會受制於這些。
Instagram @yedefenseteam
最直觀的例子便是 YEEZY PODS,在 2023 年 12 月最開始推出時售價達 200 美元,由義大利生產,而這甚至已經是妥協後的結果,畢竟 2019 年 Ye 承諾過 YEEZY 的產品將完全在美國生產,可這種高昂的成本以及相對低下的生產效率顯然不在 YEEZY 如今的可承受範圍之內。直到後來 YEEZY PODS 轉而使用中國產線才開始交付拖欠已久的訂單。
Steven Smith 手稿 | Via Instagram @no9designlab
在 Steven Smith 被 Ye 解僱前,他曾在一次訪談中被問及如今為 YEEZY 工作的現狀,雖一再表示出於個人友誼和職業自由,他將堅持繼續為 Ye 工作,但對於未來的悲觀情緒仍然難以掩飾,即使在他口中 Ye 對於創作的熱情從未被削減。這種低迷情緒大都來自失去了 adidas 提供的資金、營銷、倉儲、分銷等方面的支援。
直到 Steven Smith 離開後的今天,這些問題仍然橫亙在 YEEZY 面前。在這基礎上 Ye 還決心要將 20 美金策略貫徹到底,或許這個定價可以被視作品牌營銷的一部分,在大部分的服飾產品上也行得通,但放在結構更加複雜的鞋履產品上,這個數字無疑就變成了一道「枷鎖」。
YEEZY SLPRS 可選尺碼,YEEZY PODS 更是僅三個尺碼 | Via YZY
Ye 曝光未釋出 YEEZY SLPRS 配色 | Via Instagram @ye
回看 YEEZY 目前已經上架的鞋款 YEEZY PODS 和 YEEZY SLPRS,均是使用了相對簡單的鞋面結構,並透過減少可選尺碼的方式進一步縮減開模帶來的成本,還能在 20 美金的狹窄空間下尋得利潤。可問題是這種簡單的鞋身結構抑或是一體式設計的可變動範圍終究是有限的,被 Ye 視作當下重心的 YEEZY 真的甘心困於這兩種形式當中嗎?
YEEZY BL-01 | Via Instagram @ye
目前還未發售的 BL-01 相較前兩者無疑更加接近傳統球鞋的形態,鞋身由織物、麂皮構成,鞋舌和部分裁片採用的弧形設計更是頗有此前 YEEZY 的神韻。從與 YEEZY SLPRS 相同的大底中還是能窺得品牌在盡力縮減成本的痕跡,如果真的要在該鞋款上繼續奉行極端的 20 美元策略,極大機率會繼續捨棄部分尺碼,部分消費者的體驗勢必會被犧牲。
時至今日依舊令人驚豔的 YEEZY 950 | Via X @SneakerNews
Justin Laboy 在與 Ye 的採訪中稱獨立的 YEEZY 幫助 Ye「擺脫控制」| Via YouTube @Justinlaboy
現在的 YEEZY 鞋款似乎更多的是在圍繞成本進行勉強搭建,在 20 美元的售價範圍內拼湊出一些可以盈利的產品。曾經在球鞋領域持續引領變革的 YEEZY 美學和創新精神,已然被不斷的「妥協」腐蝕到千瘡百孔。
YEEZY Season 8 | Via Ala Champ
Ye 和 YEEZY 當下雖然依舊能憑藉過往作品及積累下的人氣在球鞋領域保持一定的號召力和話語權,但長此以往,很難樂觀地說這種影響力不會在「妥協式」的設計中逐漸減弱。低價 YEEZY 同時也作為 Ye 本人長久以來的願景,如何在創意與成本之間完成平衡,已成為 YEEZY 當下亟待解決的問題。
「舊 YEEZY」和「新 DONDA」的成員們已然牢牢掌握了未來鞋履審美的主導權,YEEZY 美學的弧光或許將在他們身上得以延續。而對於 YEEZY 和 Ye 本人,全球的粉絲與愛好者們顯然還不認為他已經淪為舊時代的殘黨,只需交出一些妥協之作,便可以沐浴在往日的榮光下「安度晚年」。前衛與顛覆,才是我們對 Ye 和 YEEZY 這兩個名字最根本的印象,現在遠未到他「退役」的時候,期待能早日帶回 YEEZY 專屬的那份欣喜。
AUTHORWoody
建議鎖定這雙「聯名不斷」的 adidas 寶藏
接下來…誰能拯救 GUCCI?
「只玩真實」現在是品牌省錢、省力又叫好的絕佳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