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吧,又是開局死主角?
哦,原來主角沒死,死的是主角的妹妹。
其實在如今異世界廁紙滿天飛環境下,開局團滅/死主角的劇情早已見怪不怪,倒不如說開局就死亡的設定更能順理成章地展開一場“異世界冒險”,而且就算沒有轉生異世界,也是個十足的噱頭(比如《佐賀偶像是傳奇》)。
但是《迷宮飯》不一樣,因為在迷宮中,人是死不掉的,只要有屍體就能復活(除非已經被消化成便便了)。
也正因如此我們才能看到,男主萊歐斯一本正經地說要趁著妹妹法琳還沒被消化掉的時候,把屍體從龍胃裡撈出來。
但是剛經歷過偽團滅的萊歐斯小隊,不僅錢和裝備都落在了迷宮深層,就連隊友也退隊了兩個,此時想要立刻返回救人,顯然不太現實。
但是救妹妹的事也耽誤不得,怎麼辦呢?答案是——自己動手,豐衣足食。萊歐斯一拍腦門,沒錢沒食物,我們可以吃迷宮裡的魔物呀!
於是在迷宮魔物料理大師森西的幫助下,一場吃穿迷宮順便救妹的冒險開始了。
1
人類有三大欲望,分別是:食慾、性慾、睡眠慾,《迷宮飯》便是將“食慾”這一原始慾望描寫到極致的作品。
但如果《迷宮飯》是“為了救人才吃魔物”的話,就會變成一場俗套的異世界冒險;如果是“為了吃而吃”,則會變成再普通不過的美食節目,無論從哪個角度看,它都不可能贏得如此高的評價。
那麼《迷宮飯》究竟特殊在哪?我想,用“以小見大”這個詞來形容它再合適不過了。
作者九井諒子是個忠實的CRPG愛好者,所以《迷宮飯》也基於DND,有著一套邏輯嚴謹設計完備的世界觀,不僅會介紹每個種族的區別與背景,還會給你科普每種魔物的習性與結構。
甚至連每一次的料理,都有具體的營養成分表。
但是動畫裡沒有營養成分表的畫面,有些可惜
正是從這些看似對推進劇情沒有用處的細節,才讓我們得以瞭解這個由迷宮組成的世界,也讓《迷宮飯》看起來就像是一本內容詳盡的“迷宮冒險指南”(也確實有這本書),這可比如今異世界廁紙那一套簡陋的外殼高到不知道哪裡去了。
2
更讓人佩服的是,九井諒子老師所設計的魔物總是充滿著無窮的想象力。
一般人絕對想不到活動鎧甲竟然是軟體動物;華貴的寶石和金幣其實是一種擬態昆蟲。
活動鎧甲
寶石蟲
使人做噩夢的夢魘原來是像蚌一樣的生物;即使是無形的幽靈也能用於料理……即使你不關注劇情,也一定會折服於九井諒子老師神奇的腦洞。
夢魘
用幽靈做的冰沙
一直看下去便會發現,其實《迷宮飯》中的魔物都能在現實中找到原型,而料理魔物的方法也是現實中會用到的烹飪手段。這種將現實邏輯解構,再將其於虛擬作品中重構的創作手法,讓《迷宮飯》在保持新鮮感的同時,也更容易讓讀者利用現實的經驗反推作品中魔物的觸感與口感,從而得到真實的反饋。
3
當然,除了完備的世界觀和神奇的腦洞,九井諒子老師對角色的塑造也是《迷宮飯》的又一大看點。
(以下部分涉及較多劇透,請謹慎觀看)
人們常說越能引起爭議的角色,其形象就越為豐滿,這一點在主角萊歐斯的身上尤為明顯。
或許很多觀眾在最開始看到萊歐斯選擇料理魔物的行為時都有些不能理解,明明親妹妹葬身龍腹,自己卻有心情狩獵魔物還費功夫做成料理,完全沒有救人的緊張感。
但實際上,吃魔物是正是當下的最優選擇。玩過生存類遊戲的朋友應該都清楚飽腹度對於戰鬥的影響,而導致萊歐斯小隊團滅的最大原因正是飢餓。俗話說人是鐵飯是鋼,保證自己吃飽飯才是救人的基礎。
只不過“吃魔物”這件事恰好對上了萊歐斯的獨特愛好:喜歡魔物。他對魔物的喜愛在漫畫中也無數次展現,每次見到新的魔物他都會下意識思考“能好怎”——能吃嗎?好吃嗎?怎麼吃?
由於對魔物的喜愛太過突出,才顯得萊歐斯對人類“漠不關心”,這也招致了不少誤會。
以上為噩夢畫面
其實萊歐斯並非對人類漠不關心。在漫畫的中期,萊歐斯一行人遭遇了變形怪,隊伍中的每個人都被分別複製成了好幾個略有不同的樣子。在排除最明顯的錯誤答案後,要從剩下幾個幾乎完全一樣的隊友中分辨“真假美猴王”,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但萊歐斯完美地解決了問題。因為不論是隊友們的個性、下意識的習慣、還是一起經歷過的冒險,萊歐斯早已牢記在心,這正是他關心隊友的證明。
4
隨著劇情的推進,萊歐斯這種“所見之物皆可入胃”的觀點也揭示了迷宮乃至現實世界的基礎規則,即“眾生平等”。
現實世界有食物鏈,迷宮中同樣也有,從人類踏進迷宮的那一刻起,便被納入了這條龐大的食物鏈中,要麼吃,要麼被吃,就是這麼簡單。
死亡是所有生命的歸宿,不死才是世界上最惡毒的詛咒。迷宮將人們的靈魂永遠束縛於肉體上,讓人們深陷於不死的詛咒,死亡也因此變得無足輕重。
而唯一能夠打破不死詛咒的方式,唯有被吃被消化。在看到了妹妹的骸骨、接觸了黃金鄉的遺民後,萊歐斯他們才真正體會到了“死亡”這一詞的重量。
真正高明的作者從來不會為了說教而安排劇情,而是藉由人物之口,隨劇情的推進自然而然地探討道德倫理等嚴肅的話題。在《迷宮飯》的最後,九井諒子老師便藉由瑪露西爾之口,道出了整部作品的真正意義:學會接受死亡。
在一些少數民族中,依然保留著“天葬”這種喪葬方式,即在人死後將屍體運到指定地點,讓 禿鷲 (或其他 鳥類 、 獸類 等)吞食。
拋開宗教方面的說法,“天葬”本身也是最符合自然之理的。我們生於自然,死後也應當迴歸自然。肉體被動物分食殆盡,骸骨被自然風化分解,最後塵歸塵土歸土,這是世間萬物應有的歸宿,人類也不例外。
5
扯遠了,讓我們回到“吃”本身。
我一直覺得,“吃”是一件神聖的事,是大自然所賜予的最基本的權利,被吃的一方雖然死去,卻會化作進食者活下去的力量。
吃,是生者的特權,在殘酷的自然之理下,唯有進食才能活下去,也唯有活著的生物才能享受進食的過程。因此生者更應該在進食中學會敬畏食物、敬畏生死。
人類可以有很多種瞬間讓自己體會到“活著”的感覺,但這麼多種瞬間裡,一定少不了吃飯。
不知道你們有沒有經歷過“吃到吐”,但我是經歷過的。不過別誤會,吃到吐的原因並不是飯難吃,而是因為太好吃了。
不記得那是幾歲的事,只記得那頓飯是牛排。明明感覺已經吃不下了,卻不知是食慾爆炸還是貪慾上腦,又或是鬼使神差地想著不能浪費食物,我竟然沒有停下那張進食的嘴,結果就是走出飯店沒兩步就撐吐了。
當然,大家吃飯還是好好吃,按食量吃,畢竟吃吐了這種事不僅是折磨自己,本質也還是浪費了食物。
畢竟生活已經如此艱難,唯有美食不可辜負,只要我們還活著,就請一直吃下去吧。
那麼,我開動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