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L 3366
8—12歲的孩子,對於典型的人際交往問題,表現差異非常大。舉個例子,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被拒絕後,孩子們常見的反應有:
A:哼,他不來我家,我下次也不去他家了。
B:他不想和我做朋友了。
C:我要想個辦法,讓他願意去我家。
D:他為什麼不願意來我家呢?我要找到原因再次邀請他。
E:一再糾纏,直到對方發怒
看似簡單的社交問題,卻能夠看出孩子是站在自我角度還是他人角度思考的。
不少譜系孩子,尤其是高功能的,在這個年齡層才開始真正打怪。父母對這些事的反應,對孩子有很大影響。
8—12歲,不可貌相的娃
幼兒園時,小朋友都很天真,表達也很直接,在老師的帶領下,大家很容易玩在一起,對於“淘氣的”,“木訥的”,“有點小狀況”的同學,發生矛盾後只要聽到一句“對不起”很快就能原諒。
高中生、大學生已學會了偽裝,相對來說,能夠對“另類”可以做到表面和諧。當然,能讀到這個階段的譜系孩子本來就是少數,而且能力也不會太差。
8-12歲,介於童年期和青春早期的時光,孩子們需要經歷生理、人際交往、情感和認知能力方面的迅速變化,而且各個方面的變化不是同步的。
抖音有這樣一條很“火”的影片,身高183的12歲的男孩連喊3聲“媽”,一臉不可置信地告狀:小女孩喊我叔叔。
外表跟行為和思維連線的不是那麼緊密,是8-12歲孩子的特徵之一。
與上一代人相比,現在孩子成長髮生了很多變化。
在身體發育方面,成熟得更早了,有些女孩7歲左右就出現了青春期身體變化的一些初期跡象,比如乳房開始疼痛。女孩子月經初潮的平均年齡也提前了。
在行為和情感方面,孩子們已經開始面對一些複雜的情感問題了,比如父母離異在上一代人眼裡大小還算個新聞,但在這代人中就已經很普遍了。
在功課方面,難度增大。與上一代人相比,很多知識提前一兩年就開始學習了,不少學校,從3年級開始,就為進入中學做準備了。
在社會能力方面,孩子的自我意識變強,很多8歲的孩子,就能對身邊的人事物和廣闊的天地,侃侃而談了。
因為每個孩子各方面的變化不是同步的,所以8—12歲的娃,常常出現兩極分化,外表和內心也常常出現不統一。
有個5年級的老師講,在她的班級裡,幼稚的孩子還津津有味地看著《寶寶巴士》動畫片,成熟的已經開始談戀愛了。
8—12歲年齡層的孩子,一方面身處人群差異大,社交情境多,人與人關係相對複雜的社交環境,另一方面又沒有受到荷爾蒙的影響,叛逆細胞並不強大,家長、老師的話也能聽得進去。
對自閉症譜系障礙,尤其是高功能的孩子來說,把握這個階段,可以很好地發展他們的社會能力。
在這個似懂非懂的年紀,教會他們如何處理社會關係,非常重要。對於本就有障礙的自閉症譜系孩子來說,家長能在實際案例中示範一二,他們能學會照貓畫虎,也是非常有益的。
家長通常怎樣做
社交問題應該怎麼教?
我們先來看看在處理孩子人際問題時,父母常常使用的三種方法:
權 威 法
家長透過強硬的態度,把自己的意願強加給孩子,來影響孩子的行為。
比如,
1.大聲吼叫,指責孩子行為不合理。
2.貶低、羞辱和奚落孩子,例如:人家不喜歡你,才不跟你回家玩。
3.一再反問。例如:我都告訴你多少次了,別人不理你你就別一直追著喊了。
4.看到孩子反覆糾纏別人,直接動手打。
雖然這種方法可能會使孩子暫時屈服,卻剝奪了孩子自身的力量感,使他們感受到氣憤和沮喪。
尤其是高功能的譜系孩子,甚至還會產生社交退縮,或更嚴重的攻擊性行為。
建 議 法
有些父母一看到孩子面臨社交衝突,就忍不住出主意。比如當孩子邀請別人被拒絕後,父母可能直接告訴孩子,“你跟他說,我們家買了變形金剛,讓他去玩。”
高功能譜系娃,父母更是會想盡辦法讓他們融入到所謂的正常環境中,所以一有衝突,就忍不住立刻給建議。
這樣做看起來很有效,但孩子卻始終被動,可能換一個情景,依舊還會出現問題。或是一遇到麻煩,第一時間就會不假思索地尋求並採納別人的建議。
解 釋 法
講道理,是全天下父母都忍不住做的行為。
回到開篇的例子,當孩子被別人拒絕後,大發脾氣時,不少父母可能就忍不住喋喋不休地幫助孩子分析、講解了。
但對於譜系孩子來說,一方面道理太長太多他可能聽不懂,另一方面解釋千次萬次,該發生的事情還是會發生,到最後父母也會覺得無能為力……
完了,常用的方法都不那麼有效,這該咋整?
別急,試試解決問題法!
解決問題法
解決問題法與其他方法相比,不同之處在於,讓孩子們參與到思考過程中,讓他學會思考自己在做什麼,以及為什麼。
這點,在此前的文章《 》中,也有提到。
對於阿斯和高功能娃,教他們社交就像教認知一樣,掌握了基本的套路,就能勉強在社交情境中應付一二。
具體來說,解決問題法有5個步驟。
一
理解別人的感受和看法
通常來說,孩子的行為是以其感受為基礎的。在孩子能夠理解別人感受並做出決定之前,他必須先學會認真對待自己的感受。
不管是譜系孩子,還是普通發育孩子,都有各種情感,區別在於,他們是否能夠並願意考慮自己的情感。
父母需要先幫助孩子建立情感意識,幫助他理解情感意識的兩個方面:
1.自己和別人都有明確的情感
2.對於同一件事,自己和別人在不同時間,也會有不同的感受
二
理解別人的動機
幫助孩子明白,同一件事,每個人的行為在不同的情況下是不一樣的。
比如邀請朋友來家裡玩,他昨天可能很樂意,但今天就不願意了。行為背後是有原因的,這點需要幫助孩子學會分析。
家長如果覺得孩子的能力在這一環節稍欠佳時,可以用列出幾個選項,用做選擇題的方式引導孩子思考。
三
找到可替代的解決方法
鼓勵孩子思考不同的解決問題的方法。
回到開頭的例子,當孩子被拒絕後,家長可以引導他思考對方為什麼今天不願意來家裡,針對這個原因,有沒有其他解決辦法。
四
考慮後果
讓孩子明白行為對應的後果,從而讓他們學會行動之前先思考。
比如在別人不願意來自己家玩的情況下,如果讓爸爸媽媽一起用力把他捆回來,會發生什麼?
五
分步計劃
對譜系孩子來說,教他們解決人和人之間的問題,就像製作一個飛機模型一樣,要給出明確的分步驟說明書。
結合孩子的能力,制定出分步驟計劃。 引導 孩子們思考:
1.要達到目標,我能採取哪些步驟,每一步都做什麼?
2.在執行這個計劃的過程中,我會遇到什麼障礙?
3.如果這個障礙無法克服,還有沒有其他方法?
4.什麼時候實施這個計劃最好?
5.完成計劃需要多長時間?
舉個例子,邀請朋友來家裡做客被拒絕後。家長可以按照以下步驟引導孩子處理社交關係。
第一,先觀察孩子的行為,是無所謂,還是很生氣?
第二,跟孩子聊一聊他為什麼想要讓朋友來家裡,比如分享新買的玩具,還是其他。
第三,讓孩子想一想朋友為什麼拒絕了邀請,比如家長不允許。
第四,有沒有其他方法,能夠說服朋友,比如給他媽媽打電話,說好回家時間。
第五,如果朋友還是不樂意,該怎麼辦?
此外,如果孩子特別想讓某個同學(比如明明)來家裡做客,也可以提前制定計劃,慢慢引導孩子完成。
第一,我想讓明明來家裡玩,需要做哪些準備,比如購買他喜歡的玩具,提前說好時間等;(家長需要結合實際情況,儘量幫助孩子把每一個步驟都考慮到)
第二,邀請明明來家裡會遇到哪些困難,比如天氣不好,或明明有其他事情;
第三,會遇到哪些障礙,有什麼解決辦法。比如明明爸爸媽媽不允許他去別人家玩,那是不是可以約在公園?
第四,什麼時候邀請明明來家裡玩比較好呢?週末還是平時。
第五,需要做哪些準備工作,比如練習社交用語,準備玩具,這些需要多長時間。
也許有人擔心把社交當作解題一樣學習,會不會太不自然?哎,能自然社交的,這篇文章就可以忽略啦!
很多社交情景中,我們認為自然而然能想到、做到的細節,對譜系孩子來說都是難點。
對譜系孩子來說,社交就是練習題,只要能讓孩子養成思考習慣,別怕拆分得太細,會套用了,能解決問題就是王道。
* 本文參考《如何培養孩子的社會能力Ⅱ》
本文僅代表作者觀點,不代表本號立場。文章版權歸「大米和小米」所有,未經許可,嚴禁複製、轉載、篡改或再發布。本號長期徵集線索/稿件,一經採用,稿費從優。提供線索/投稿請聯絡:[email protected]。
點選撥打大小米服務熱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