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喜歡看直播,那麼你可能會知道這樣一個男人。
和那些喜歡在漂亮房間中直播的人不同,這個男人的直播地點每次都是在一片林場中,如果你仔細看,還會發現,男人所在的林場附近竟然是一片巨大的沙漠。
孫國友
鏡頭中,男人總是熱情洋溢地向剛進直播間的觀眾介紹他那邊的情況:
“老鐵們,我現在正在寧夏靈武狼皮子梁的林場,剛來直播間的老鐵們可以點個關注,我會帶你們看看周邊的環境……”
這個男人名為孫國友,他並不是一個專業的主播,更確切地說,這個男人從未想過將直播作為自己的職業,因為他真正的事業是——綠化沙漠。
從2003年開始,孫國友就在沙漠裡面紮了根,他想依靠自己的努力,將寧夏毛烏素沙漠改造成一片綠色的海洋。
很多人說他這樣的想法太過理想化,畢竟在沙漠裡種樹的難度非常高,更何況毛烏素沙漠更是有著“百年寸草不生”的稱號。
但是孫國友就是這麼犟,他變賣了自己所有的財產,帶著老婆孩子一起住在林場,19年裡,他種樹100多萬顆,在實現自己理想的過程中,也贏得了社會各界人士的一致好評。
那麼,孫國友到底是一個怎麼樣的人呢?在他身上又發生過怎樣的故事呢?今天,筆者就帶領大家來了解孫國友背後的故事。
奇怪主播,不為錢財
2019年被稱為短影片元年,這一年,隨著短影片的真正崛起,越來越多的人注意到了這裡面暗藏的商機,也越來越多的人加入到短影片平臺,成為了一名創作者,並以此牟利。
作為一名“商人”,孫國友也發現了這一風口。
但是,孫國友並沒有打算以此牟利,而是希望能夠依靠這樣的平臺來喚起更多人的環保之心。
說幹就幹,同年4月,在經過一番準備之後,孫國友將林場的環境拍了下來,上傳到了短影片平臺。
孫國友的影片獲得了巨大的流量,也引來了許多人的關注。
孫國友沒想到會有這麼多人關注自己和林場,於是,他調整了生活計劃,每天都會按時直播。
孫國友認為,自己直播的受眾面很廣,因此能夠讓自己的故事和經歷被更多人熟知,這樣就能夠最大力度地實現自己的環保理念。
就這樣,孫國友在寧夏沙漠種樹的故事傳播開來,也打動了許多人。
有人將孫國友的故事稱之為現代版的“愚公移山”,為了支援孫國友環保事業的發展,有很多網友透過在直播間送禮物的方式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直播間收到打賞,想必是每一個主播都十分開心的事情,但是孫國友卻很是抗拒:
“我幹這個不是為了錢,或者說,如果我為了錢,那麼我就不會幹這個,我只是希望能有更多的人意識到環保問題的重要性,這就足夠了。”
孫國友關閉了直播打賞功能,只是將直播間作為自己和網友們交流的平臺。
對於這樣的行為,很多人都不理解。
“天下熙攘,皆為利往,難道真的有人做事情不為錢?”
但是,當這些人真正瞭解了孫國友的過去,他們就會發現,真的有這樣的人,孫國友便是其中之一!
突發奇想,偉大計劃
故事要從2003年說起,那一年,孫國友還是一個普通的包工頭,從事的工作也都是與建築相關的,跟環保沒有任何的關係。
那一年,孫國友接下了一個工程,那就是去毛烏素沙漠修路,該工程有著很大的利潤,孫國友在準備完畢後馬上便帶著工友們來到了沙漠。
這是孫國友第一次在沙漠工作,也是孫國友第一次見識到沙漠環境的惡劣。
不僅天氣總是令人難以預測,而且還有著巨大的溫差,不僅如此,巨大的風沙更是讓人苦惱。
因為風沙大,工人們的眼睛總是被風沙影響,這樣也直接導致了工程的進度緩慢,很多時候,孫國友會和工人們一起抱怨這裡的鬼天氣。
一次,孫國友在一片沙灘上休息,就在他發呆的時候,意外發現在一片沙子上竟然有一灘清水,孫國友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大沙漠裡竟然還有水?”
孫國友再三確認,這水確實是從地下流出來,此情此景讓孫國友心中突然萌發出了一個想法:我要在這裡種樹!
沒有人知道孫國友為什麼突然會有這樣的想法,而且令人難以理解的是,孫國友竟然要將這個想法變成自己的事業。
孫國友諮詢了一些專家之後便開始把大把的錢投入到了這個專案中。
如果說這個專案是賺錢的,那麼還可以理解,但是這純屬是孫國友的個人行為,絲毫不牽扯任何利益關係,這屬實是讓人不敢相信。
更不可思議的是,因為該專案十分困難,孫國友甚至拿出了自己的全部身家,打算全部投進去。
孫國友的舉動受到了家人和朋友的一致反對,所有人都認為他是在異想天開。
“拿著那麼多錢去沙漠種樹,這不是拿錢去打水漂嗎?”
面對親朋好友的質疑,孫國友沒說什麼,此時此刻,或許只有他自己知道自己正在做什麼——他正在實現自己一直以來的夢想。
坎坷人生,不忘初心
孫國友出生於1959年,老家在四川,家庭條件也不是很好。
但是,儘管家庭條件困難,孫國友的父母還是想盡一切辦法送他去讀書,因為他們相信讀書可以改變一個人的命運。
孫國友也很喜歡讀書,只是,沒過多久,孫國友的父親就去世了,這讓本不富裕的家庭更加雪上加霜。
家裡的頂樑柱倒了,收入也少了一大半,孫國友的母親再也拿不出錢供他讀書了,孫國友只得輟學出去打工。
孫國友跟幾個朋友一起來到了寧夏,剛開始他只是跟著別人幫忙,時間一長,孫國友便想自己做些什麼試試。
孫國友先嚐試了簡單的擺地攤等小生意,但是生意並不好,常常是入不敷出,給了初出茅廬的孫國友當頭一棒。
於是,孫國友轉行去做了計程車司機,每天帶著不同的乘客去往不同的地方。
孫國友為人熱情,和哪種型別的乘客都能聊上兩句,也正是在拉客的過程中,孫國友結識了一個做工程的朋友。
兩人相談甚歡,有相見恨晚的感覺。
在得知孫國友的生活比較困難之後,這個朋友便邀請孫國友跟自己一起包工程試試看。
孫國友為人踏實,他的工程專案從不缺斤少兩,很快便打出了一片市場,隨著事業的發展,孫國友也成為了當地小有名氣的富豪之一。
唐國友(左)
孫國友的錢來之不易,這都是他親自跟工友們在工地上用雙手創造出來的,也正是因為如此,親朋好友才不希望孫國友拿這些錢來打水漂。
孫國友的妻子問他:“你為什麼一定要執著於這件事情,難道做些別的不好嗎?”
孫國友沉默了一會兒,隨即抬起頭,笑著對妻子說到:“你知道我在沙漠修路的時候想到什麼了嗎?”
“我想到了你跟我說的話,你說你是土生土長的寧夏人,小時候家裡就經常受到風沙的影響,常常半夜颳大風,到了早上就是一院子的沙,你和家人用小推車把沙往外運,一拉就是一天。”
孫國友的回答讓妻子吃了一驚,她從來沒想過,丈夫在沙漠裡種樹原來是因為自己無意之間的一句話,也終於明白了他的良苦用心。
在改造沙漠之前,孫國友先是將沙漠裡面的沙土和水源的樣本送到了科學實驗室裡進行了檢測,在得到了肯定的答覆之後,孫國友便馬上開始行動了。
他用五十萬承包了這片土地,之後,孫國友便開始學習相關的知識,他四處請教人,詢問如何才能夠更加有效地種樹,如何才能讓自己種下的樹有著更高的存活率。
最終,結合各種因素,孫國友選擇了胡楊樹作為自己第一批的種植目標,胡楊樹耐乾旱,是最有可能在沙漠裡存活的樹木。
胡楊樹
克服萬難,終見成果
2003年開始,孫國友每年的春天都會帶人來到沙漠種樹,之後再回去包工程,來應付沙漠的開銷。
俗話說萬事開頭難,剛開始的時候,孫國友遇到了不少的困難。
孫國友買了不少的小樹苗,這就需要開車把它們運進來,但是這裡是沙漠,沒有公路,有的只是深一腳淺一腳的沙子,運輸十分困難。
孫國友嘗試了很多方法,但是都不適用,無奈之下,他友只好親自帶著人一起將小樹苗拉了進來。
初步解決了運輸問題,接下來要面對的就是水源問題了。
前面我們提到過,孫國友曾在沙漠裡發現過部分水源,但是因為種種原因,彼時的孫國友還沒辦法對這片水源進行開採。
於是,孫國友只有再次帶著人從沙漠外面一桶一桶地把水挑進來。
這兩個過程全部都是孫國友和工人們親自操作的,其困難程度可想而知,一番勞作下來,大家的臉早已被曬得黑裡發紅,他們的肩膀上,也因為挑水被勒的通紅。
這樣“苦行僧”一樣的生活並沒有勸退孫國友,追隨孫國友的工人們也都是一腔熱血,看到老闆都如此肯吃苦,他們也都願意跟著孫國友繼續幹!
種樹的過程中,孫國友異常的小心,他用鐵鍁在沙漠中挖出一個坑,然後將小樹苗埋進去,把土埋實了,然後再用塑膠膜將小樹苗包起來。
即便孫國友已經如此用心了,但是沙漠裡面的惡劣天氣還是最大的隱患,這邊孫國友等人剛完成種植,一陣大風吹過,他們的小樹苗馬上就被連根拔起。
這絕不是孫國友等人埋得不認真,而是因為沙漠裡面的沙子太過鬆散,風一吹就飄起來了。
看著自己辛苦勞作得來的成績一瞬間沒了,孫國友感到非常無助。
當時,除了少數的幾個人,再也沒有人支援孫國友的行為,他也知道,如果自己這事兒失敗了,那麼鐵定要被別人所恥笑。
於是,孫國友整理了情緒,再次行動起來了。
就這樣,孫國友帶人種樹,風吹走樹,幾個回合下來,孫國友種下的一些樹竟然奇蹟般地存活下來,一段時間之後,存活率更是提升到了百分之二十!
看著原本光禿禿的沙漠中出現了一抹生機盎然的綠色,孫國友流下了激動的淚水:“我沒有做錯,這裡是可以種樹的,這裡是可以種樹的!”
看到丈夫“美夢成真”,孫國友的妻子也十分震撼,作為土生土長的寧夏人,沒有人比她更懂這些樹對當地人來說意味著什麼了。
於是,妻子成了孫國友最堅強的後盾,在孫國友外出工作的時候,她總是解決好家裡的一切事務,偶爾閒下來了,她還會跟著孫國友一起去沙漠裡照顧樹苗。
隨著改造計劃的進行,孫國友意識到,自己當前這樣的規模實在是太小了,如果真的有強烈的沙暴天氣,那麼他的這些樹還是不堪一擊,於是,孫國友決定擴大種植規模。
為了加快進度,孫國友專門包了一項工程,那就是自費在毛烏素沙漠上修路,這樣一來,孫國友的樹苗就不用靠人力搬運,可以大大地提高種植效率。
解決了運輸的問題,孫國友便決定也把水源問題解決。
孫國友找來了一批專家,一起在沙漠裡對水源的位置進行勘測,前期後後三年,經過幾次嘗試和失敗,孫國友終於在沙漠中打出了一處水源。
當第一股清泉湧出來的時候,孫國友激動得像個孩子一樣:“有水了,有水了!”
水源問題的解決是十分重要的,它一方面可以保障小樹苗的生長,另一方面可以為工人們的勞作提供更多的便利。
這兩個大難題被解決之後,孫國友的改造計劃進行地更加順利了。
但是,隨著改造計劃的進行,一個更大的問題暴露在了孫國友的面前——沒錢了。
雖千萬人,吾往矣
前面我們說過,孫國友曾經依靠包工程攢下了不少的積蓄,但是,在沙漠裡種樹在是太費錢了,時間一久,孫國友的口袋迅速癟了下來。
雖然妻子理解自己,但是家裡也是有老人和孩子的,本來他們可以享受不錯的生活,但是為了自己的夢想,讓他們失去原有的生活,這樣真的合適嗎?
孫國友之所以會產生這樣的想法,是因為他的女兒多次對他的行為表示不理解,甚至多次勸說他早點放棄,還是老老實實過日子最好。
那個時候,距離孫國友在沙漠上種樹已經過去十一年了。
孫國友也明白,因為自己的任性,家裡的條件越來越差了,為了工程建設,他幾乎變賣了自己的所有財產,如今自己的車子沒了,存款沒了,甚至連房子都沒了。
“我這麼做真的值得嗎?”
但是,當孫國友看到沙漠中充滿生命力的樹林的時候,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選擇。
是啊,這裡原本只是一片荒蕪之地,正因為自己的努力,這裡才有了生命的跡象。
“這些就夠了。”孫國友想到。
在發展林場的同時,孫國友也在當地建造起了一些養牛場,以此來維持林場的開銷。
但是這些錢哪裡能夠補上林場的窟窿呢,改造計劃不是他承包的專案,完全是自己花錢自己動手的工作,更談不上什麼補助和支援,人活著總是要花錢的。
也正是在這個時候,短影片風潮來了。
透過短影片,孫國友的狀況得到了好轉,與此同時,越來越多的人開始真正地關注環保事業。
2020年6月,孫國友被評選為“幸福鄉村帶頭人”。
焦裕祿
面對記者的提問,孫國友不好意思地說到:
“我小時候的夢想是成為焦裕祿那樣的好官,但是因為沒文化,沒這個機會了,但是我還是想跟焦裕祿一樣做一些有利於人民的事情,這便是我最大的願望。”
十九年的堅守,孫國友完全詮釋了什麼真正的“焦裕祿”精神,他將光禿禿的沙漠變成了一片綠洲,試問,有幾人能夠做到孫國友這般?
“雖千萬人,吾往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