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4日,在國務院新聞辦公室舉行的釋出會上,國務院國資委副主任袁野表示,將著力推動提高央企控股上市公司的質量,強化投資者回報。
1、絕大多數央企都是把自己最好的資產打包上市。
無論是三桶油還是移動電信聯通,一般上市前都先成立一個集團公司,一個股份公司,將優質資產注入股份公司,拆分上市。所以相對來說,上市央企的經營質量比較高。
當然,這並不是說剝離出來的部分就是渣滓,只是為了便於消化歷史包袱。經過十幾年的運作、輸血造血,這些曾經拖後腿的資產早已煥然一新,現在大部分央企的非上市部分也都得到了最佳化。
2023年三季度報告顯示,383家央企控股的境內上市公司總資產、淨資產規模分別達到53萬億元、17萬億元,實現營業收入和歸母淨利潤分別達到18.63萬億元和1.06萬億元,整體淨資產收益率達7.53%。
383家上市公司中已經有154家處於戰略性新興產業,佔比超過了四成。2023年末,央企境內控股上市公司市值達到13.5萬億元。
2、上市央企的大股東是國資委。
一般來說,央企的上市部分第一大股東是集團公司,而集團公司的實控人往往是國資委。這也意味著,強化投資者回報的同時,最大的受益人還是國資委。
當然了,央企的盤子大多比較大,中小投資者即便是沒有控制權,在央企業績靚麗、分紅大方的前提下,依然可以坐擁紅利。
恰逢年報季,很多央企2023年的業績表現不錯,大機率會有很好的分紅。
3、國資委正在考慮將市值管理指標納入考核。
長期以來,央企的負責人(董事長、高管等)都是標準的“職業經理人”,不持有股份,公司股價漲跌毫無關係,只要完成考核任務,就可以拿年薪。很難實現和廣大投資者“同呼吸共命運”。
長期以來,考核央企負責人的主要指標是業績,後來加入了社會責任。
其實中國對央企的考核極其先進,超出大多數人的理解。國資委率先大規模啟用在日常財務分析中不太常用的EVA分析法,對央企進行經營指標的考核(我曾經在《上市公司財報分析實戰》裡使用EVA分析法對上市公司進行分析,效果遠超普通的指標體系)。
據報道,國資委已經推動央企把上市公司的價值實現相關指標納入到上市公司的績效評價體系中,在此基礎上,將把市值管理成效納入對中央企業負責人的考核,引導中央企業負責人更加重視所控股上市公司的市場表現,及時透過應用市場化增持、回購等手段傳遞信心、穩定預期,加大現金分紅力度,更好地回報投資者。
這是一個非常好的訊息,基於現狀,央企股份很難大規模分給央企負責人,但完全可以把市值管理相關指標納入考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