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長城自7月份以來已經連續3個月沒有采取回購操作,499.99萬股的已回購股份數量距離當初擬定的最低標準尚有一大段距離。隨著12月份回購期限的臨近,中國長城此次回購計劃會以失敗告終嗎?
記者 |鄒永勤
圖源 |視覺中國
上市公司如果在期限內沒有完成回購計劃,會怎樣呢?
2024年11月5日,(000066.SZ,下稱“中國長城”)釋出了關於股份回購進展最新情況的公告。公告稱,截至10月31日,該公司已回購股份數量約為499.99萬股,成交總金額約為4429.01萬元。
記者留意到,中國長城自7月份以來已經連續3個月沒有采取回購操作,499.99萬股的已回購股份數量距離當初擬定的最低標準尚有一大段距離。那麼,隨著12月份回購期限的臨近,中國長城此次回購計劃會以失敗告終嗎?
11月5日,記者以投資者身份致電中國長城董事會秘書辦公室進行諮詢。接電話的工作人員表示,雖然他們正努力去推進回購計劃的實施,但目前面臨的一個問題是,現在的股價已經超過了回購計劃的最高限價。
“此次回購計劃能否如期完成,現在還是有一定的不確定性。”上述工作人員表示。
回購計劃或將泡湯
中國長城是在2023年12月1日召開的董事會會議上,審議通過了《關於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的議案》,其目的之一便是“維護廣大投資者的利益,增強投資者信心”。
根據議案,中國長城將使用自有資金以集中競價交易方式回購公司股份,回購資金總額不超過3億元,回購價格不高於13.02元/股,回購數量不低於1600萬股、不超過2300萬股,回購期限為自董事會審議透過本次回購股份方案之日起不超過12個月(即2024年12月1日前)。
據記者統計,2023年11月至12月是A股市場的一段回購小高潮,多達149家上市公司提出了期限為12個月的回購計劃。截至目前,這批公司絕大部分已經完成或接近完成回購計劃,比如同為華南上市公司的中集集團(000039.SZ)和TCL科技(000100.SZ),已分別於2月和6月完成回購計劃。
相對而言,中國長城的回購操作顯得“姍姍來遲”:雖然2023年12月1日便通過了董事會審議,但直到2024年2月1日才開始首筆200萬股的回購操作。之後,中國長城僅在2月、3月、7月這3個月份有進行回購操作,並使得已回購股份數量於7月31日增加至約499.99萬股後,便再無進一步的行動。
根據11月5日的公告,截至10月31日,中國長城已回購數量仍然停留在約499.99萬股(佔公司目前總股本的0.1550%),最高成交價格為9.96元/股,最低成交價格為8.17元/股,成交總金額為4429.01萬元。
二級市場上,中國長城股價近期持續大幅飆升,在10月30日後持續收盤在13.02元/股的最高回購限價之上,並於11月7日創出近4年的新高20.33元/股。根據回購議案,超出最高限價是不能進行回購的,但其當前的已回購數量遠未達到公告中的最低迴購數量的要求。
那麼,上市公司如果在期限內沒有完成回購計劃,是否屬於違規行為?會受到處罰嗎?對此,上述中國長城的相關工作人員表示,他們對這方面的規定並不太清楚,並向記者反問道:“這個因為股價原因導致完成不了回購也是沒辦法的,畢竟現在的股價已經超過最高限價,那怎麼回購呢?”
“上市公司在期限內沒有按照約定完成回購的,或將遭到處罰,此前已有相關的案例出現,比如博威合金(601137.SH)、合縱科技(300477.SZ)等。”11月6日,上海古北律師事務所律師婁霄雲對記者表示,在中國證監會2023年底新修訂的《上市公司股份回購規則》第三十七條中,明確規定:“上市公司及相關方違反本規則,或者未按照回購股份報告書約定實施回購的,中國證監會可以採取責令改正、出具警示函等監管措施,證券交易所可以按照業務規則採取自律監管措施或者予以紀律處分。”
婁霄雲進一步表示,實務中交易所會結合公司回購期間的股價波動和實際回購情況,有權決定是否下達監管警示。
“就中國長城這個案例來分析,在10月30日之前的整個回購期間,其股價都是低於回購價格上限的,但是公司回購方案完成率明顯偏低,這種情況跟當年的博威合金十分類似,所以不排除後續中國長城也會遭到交易所監管警示的可能。”婁霄雲說。
公開資訊顯示,博威合金於2021年2月9日實施回購計劃,但由於“股價持續高於回購方案規定的回購股份價格上限”等原因,導致實際回購金額並未達到回購計劃金額下限的要求。上海證券交易所鑑於該公司股價在回購期限內有約4個月高於回購價格上限,存在實施回購的客觀障礙,經酌情考慮後,最終對博威合金及時任董事長謝識才予以監管警示。
行動為何這麼遲緩?
資料顯示,在2023年12月1日至2024年10月29日期間,中國長城的股價一直低於13.02元/股,最低時更是一度跌至7.25元/股。顯然,在上述長達11個月的時間裡,中國長城是具備充裕的時間進行回購操作的。
是什麼原因導致中國長城的回購計劃在10月30日前鮮有行動,甚至幾乎處於停滯狀態呢?
中國長城在10月31日披露的2024年第三季度報告顯示,該公司前三季度除了大幅虧損6.88億元外,還有幾個財務指標比較異常:一是短期借款餘額由上年度末的15.01億元大幅增加至26.26億元,增幅為74.89%;二是營業外支出亦較上年同期大幅增加了306.94%;三是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8.71億元。
對此,有業內人士向記者指出,通常情況下,短期借款的大幅增加和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淨額為負可能共同反映出公司的資金流動性緊張,短期借款的增加和營業外支出的大幅上升也可能增加公司的財務風險。
第三季度報告同時顯示,中國長城存放於中國電子財務有限責任公司(下稱“中電財務”)的存款餘額,由期初的36.50億元下降至期末的23.97億元;向中電財務貸款的餘額,卻從期初的13.53億元增加至期末的21.51億元。
此外,為了“提高資本利用效率”,中國長城更是在8月份決定以不低於6.36億元的價格掛牌出售全資子公司長沙湘計海盾科技有限公司持有的湖南長城銀河科技有限公司40%的股權。
上述種種跡象,似乎均指向中國長城今年以來對資金的需求在增加。那麼,中國長城是否正是因為缺錢才導致此前的回購操作處於半停滯狀態呢?對此,上述工作人員給予了明確的否定。她表示,整個回購計劃是有一個期限的,目前仍然在期限內;當前由於考慮到公司各方面的原因,所以暫時沒有展開回購操作而已。
“一方面,此前因為釋出財務報告,按規定是不能回購的;另一方面,畢竟現在的股價已經超過最高限價了,按規定也是不能回購的。”她進一步表示,實施回購的目的之一就是提升市場的積極性,從而使得公司的股價漲起來。現在股價已經漲起來了,回購的意義也基本不存在了。
股價大漲背後:飛騰公司成色幾何?
繼11月6日漲停後,中國長城的股價在11月7日繼續漲停,以20.33元/股報收,較回購最高限價的13.02元/股已經高出56.14%。按照這個趨勢,中國長城的股價在12月1日前跌落至13.02元/股以下的機率是比較小的。
11月7日收盤後,中國長城釋出股價異動公告稱,公司實際控制人和控股股東未籌劃其他關於公司相關的資產重組、股份發行及其他有重大影響的事項。記者留意到,中國長城股價自9月份以來走出持續拉昇的井噴行情,除了“9.24行情”的大背景外,背後或與飛騰資訊科技有限公司(下稱“飛騰公司”)有關。
據記者統計,截至11月7日,9月份以來共有4家券商就中國長城釋出了5份研究報告。這5份研究報告均重點提及飛騰公司對中國長城的巨大影響,比如國投證券9月9日的研報題目為“攜飛騰打造自主計算產業國家隊”;東吳證券11月3日的研報更是透露,飛騰公司在9月份中標某大型企業2024年IT硬體集中採購專案,隨著飛騰大單不斷以及下游黨政信創業務的重啟,中國長城營收有望重回高增。
根據公開資訊,飛騰公司是CPU研發設計的國家隊、國內領先的自主核心晶片提供商,致力於通算處理器、智算處理器等高階晶片的研發設計和產業化推廣。為“進一步充實核心關鍵技術、完善業務結構和最佳化產業鏈”,中國長城在2019年透過收購獲得飛騰公司35%股權,從而使自身具備了晶片、自主可控、國產替代等一系列概念題材,並在其後每一輪股價的上漲行情中均伴隨飛騰公司的身影。
但統計資料顯示,中國長城的歸母淨利潤在2016年至2018年連續3年高增長後,反而從2019年開始逐年下降,並在2023年出現了高達9.77億元的鉅額虧損。由此可見,收購飛騰公司股權後的5年多時間裡,中國長城似乎並未因此受益。那麼,隨著近期飛騰公司“大單不斷”,中國長城受益程度如何呢?
對此,中國長城的上述工作人員表示,雖然他們是飛騰公司最大的股東(當前持股已經變為28.04%),但並不是控股股東;“它只不過是我們的一個參股公司而已,並沒有合併報表,因此受益與否基本上體現在投資收益方面。但由於它們近幾年並沒有分紅,所以也就談不上什麼受益了”。
The END
微訊號 |eeojjgcw
新浪微博 |@經濟觀察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