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1月19日,美團市值超越2萬億港元,成為僅次於騰訊和的港股第三大市值公司,相較於2019年上市時,增長了4倍。那時候美團也是所謂的網際網路大廠。
時間來到現在,美團股價在去年11月份之後持續下跌,終於在前幾天跌破了發行價,市值比當初上市時還要低,美團這些年白乾了,辛辛苦苦付出了五年勞動結果,結果還不如不幹。
王興也是迅速地做出了回應,從1月10日開始美團連續幾個交易日每次斥資約4億港元進行股價回購,試圖將股價企穩,最終還是穩定在了4200億港元,即發行市值左右。
甚至在美團的業績電話會上,王興更是直接對投資者喊話,“美團股價被低估”,“美團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只反映了外賣單一業務的估值,並不符合公司的內在價值。“
這也從側面反映出王興是真的急了,之前美團釋出財報後股價下跌時,美團通常採取的措施是降本增效,每次基本只能在一段時間內維持住股價,就像美團正是因為財報資料亮眼才取得2萬億市值一樣。
其中一次降本增效發生即發生在股價創新高的2021年。
根據媒體報道,美團調整了其配送規則,將原來的佣金細化為根據距離、價格、時段三個部分計算的服務費,並根據整體距離的遠近和價格的高低收費,於2021年5月1日起在美團外賣的全部直營城市實行,此舉變相提高了美團從外賣業務中能獲得的收入。
根據相關券商的研究,新政實施後美團的餐飲外賣交易金額及增速重回上升,所以新政實施後不久的2021年9月份,美團股價開始回暖一直持續到2021年底。
至於市場一直針對“高佣金”的質疑,王興還在一次財報電話會中稱,“由商家和消費者所貢獻的配送服務業務營收,仍然無法覆蓋我們向快遞員支付的配送費成本”,也就是說王興準備好了賺更多的錢。
但不斷地降本增效只能是殺雞取卵,交易佣金的上漲只會讓商家不堪重負,況且交易佣金的上漲幅度還受到了相關政策的控制,比如2022年發改委釋出《關於促進服務業領域困難行業恢復發展的若干政策》後,美團即降低了商家的佣金抽成比例。
交易佣金難以調整,外賣業務也遇上瓶頸,在美團不得不降低佣金費率的2022-2023年間,整個平臺的使用者量並沒有顯著增長,反而由於經濟下滑的影響,客單價也有所下滑,美團的核心業務前景不再是那麼美好。
美團現在的外賣業務為了在不支付額外成本的同時提高使用者體驗,直接把成本轉移支付到了騎手身上。
根據多家媒體報道,美團平臺甚至給騎手自行規劃電動腳踏車“逆行”,引導騎手在短時間內送餐,全然不顧這樣做的後果。
為了重拾增長,美團還開發了香港的外賣業務,此業務在去年10月份正式上線,目前已經有超過130萬用戶下載註冊,商家數月增速均超過30%,目前已有近萬商家入駐,這也讓美團股價實現微漲。
外賣之外,美團把寶押在了本地生活和新業務上。
本地生活指的是為當地餐飲、休閒娛樂、生活服務等商家提供的服務,類似於美團點評的升級版,商家透過線上進行推廣,消費者線上消費線下履約。
這一領域原先的巨頭即是大眾點評和美團點評等線上的點評網站,美團點評在2012年的千團大戰中獲勝,以及合併大眾點評之後,毫無疑問的佔據了頭部地位。
這部分業務在之前可謂是美團的“現金牛”,畢竟已經做成行業中數一數二的龍頭,但是今年抖音的插入讓美團陷入了困境之中。
2023年三季報中美團本地生活的經營利潤從去年同期的111億元減少到了101億元。
而據媒體報道,抖音在去年大規模投入本地生活,成交額目標接近4000億元,其中到店及酒旅業務目標2900億元,接近美團2021年的水平。
抖音在2022年進入本地生活市場後,市場一直在擔憂其對美團的侵蝕,美團卻不以為然,根據媒體報道,2022年上半年,美團曾針對抖音本地生活業務做過一輪調研,從其獲得的資訊來看,抖音這個新生的對手帶來的威脅範圍可控。
但這個威脅一年後來看是真的了。為了防備抖音,美團大舉投入廣告和補貼,比如美團開始給予0.5%-1%的佣金降幅。
王興寄予厚望的新業務也接連遇到波折。
美團最初的雄心是做餐飲行業的企業服務提供商,不光提供配送服務,後續還相繼提供了美團優選、美團買菜、餐飲供應鏈快驢、網約車、共享單車等在各個環節提供配送能力的服務。
新業務的策略依然跟美團外賣相同,前期透過廣告、補貼等方式搶佔市場,提高市佔率,在使用者形成粘性之後收取服務費。
但美團的新業務燒了很多錢後也沒能成功。比如2023年三季度,美團的新業務合計虧損約51億元,歷經長達5年時間新業務依然還在虧錢,外賣賺的錢都拿來喂這個填不飽的鯊魚了。
2017年美團開業第一家社群生鮮店鋪“掌魚生鮮”,後改名為小象生鮮,成立美團買菜事業部,然後成立美團優選事業部,美團優選在所有業務中虧損規模最大
王興對此報以厚望,其曾在三季度財報電話會上表示:“我們認為這是一個最高效的模型,能夠幫助我們滲透到尤其是四五六線比較低級別的城市以及市場。”
雖然社群團購迎來大規模抵制浪潮,拼多多和美團的社群團購大戰成為一個爛攤子。
也即是從最近開始,美團已經從無邊界擴張,轉向為專注核心業務,持續最佳化虧損的新業務。
可以看到2023年美團的大動作也僅有向香港市場開放外賣一項,其他的業務更多的是不溫不火,以前的那種千團大戰,共享單車大戰,社群團購大戰都已經無影無蹤。
如果說幾年前的美團尚有新業務的想象空間,眼下,市值一路直下的美團困在增長乏力和想象力匱乏中。一向喜歡嘲諷、看別人熱鬧的王興,你對自家的困境可有解法?
作者:Ulud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