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住建部將樓市調控充分放權給地方的次日(1月27日),廣州樓市突然傳來訊息:全面解除120平米以上的住房限購。此外,出租出去的、掛牌出售的房屋也不再佔用購房名額。看起來還有"猶抱琵琶半遮面"的感覺,其實一套組合拳下來已無限接近"裸奔"(全面解除限購)。自此廣州已成為第一個"近乎全面解除限購"的一線城市,力度之大可謂空前。
這個力度,甚至超過了二線城市中依舊保留核心區域限購的成都、杭州、西安等城市。
那為什麼是廣州在一線城市中最先開啟口子呢?
首先,廣州對土地財政的依賴為四大一線城市之最,2022年高達84.2%(2023年資料未出),其餘三個均未超過45%。而土地為房地產的一級市場,房地產二級市場(新房)、三級市場(二手房)的好壞會反向影響一級市場,進而間接影響2024年的財政收入。所以出政策的迫切性更強。
其次,經濟增長並不甚理想。2023年,廣州的GDP總量達到30355.73億元,反超重慶重奪第四(也有可能不是反超,只是繼續保持)。總量雖然喜人,但實際增長只有4.6%,不但低於上海、北京及全國平均值,更是遠低於成都、杭州、重慶等二線城市。在產業轉型方面廣州已慢北上深一拍。其中尤以汽車產業最為突出。廣州是油車時代當之無愧的王者,但由於過渡依賴合資品牌,致使其錯過了新能源時代。廣汽埃安一度增長固然喜人,但伴隨著網約車市場的飽和已然後續乏力。至於小鵬,仍然不足以挑起大梁。房地產仍然在廣州經濟中佔有舉足輕重的比例。
再次,截至本月26日,廣州新房成交2731套,環比12月同期下降45%,與11月同期比下降22%。二手房貝殼一家成交環比12月下降11%(官方資料未出)。與之相比的是,北京連續三個月二手房新房交易量上漲,上海前兩個月交易量上漲本月成交雖有小幅下滑但基數還夠大,深圳新房交易量下滑二手房卻有增長。成交量的持續走低,也是廣州率先放開的重要因素。
地產調控各種限購限貸限售本身便與市場經濟的自由的發展相悖,再加之住建部以放權給地方,所以2024年仍然是政策滿天飛舞的一年。本月以來,成都、杭州、南京、鄭州、武漢成交量都有大幅的下滑,或許接下來就是他們來表演了。
這一套一套的地產政策下來,會有用嗎?計劃生育下該生二胎的還是千方百計的去生,放開二胎後不想生二胎的依舊無動於衷。但有一點是肯定的,當房價降到人們的預期之下時,便有人有興趣去生二胎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