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來源:時代週報 作者:周夢梅
近日,美股上市公司大都會人壽(NYSE: MET)公佈了2023年Q4業績快報。報告期內公司營收190.28億美元,同比增長約21.91%,好於市場預期的182.40億美元;淨利潤5.74億美元,較去年同期的15.49億美元下滑約63%。
此外,大都會人壽調整後淨投資收入為50億美元,比上年同期增長11%,其稱主要是由於利率上升和資產增長導致經常性投資收入增加。
大都會人壽(MetLife)是美國最大的人壽保險公司之一,其在中國內地市場的部分業務由關聯公司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這一主體展開。
1月31日,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也釋出了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披露保費收入、淨利潤、綜合投資收益率、償付能力充足率等業績情況。
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費收入增速較高,償付能力充足率處於較高水平,投資收益表現較為穩健,但2023年淨利潤下滑超50%。
就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淨利潤下滑等問題,時代週報記者致電大都會人壽相關負責人,該人士表示,“出於合規方面的考量,不方便回應。”
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淨利潤下滑並非個例。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2023年,外資人身險公司中,包括招商信諾人壽、中英人壽、恆安標準人壽等多家險企均出現淨利潤大幅下滑。
“主要原因是嚴峻的資本市場環境。投資市場表現不佳、收益率較低,直接影響險企的投資收益,從而降低淨利潤。”北京排排網保險代理有限公司總經理楊帆對時代週報記者表示。
不過相對而言,外資人身險公司具備更雄厚的資本實力,能夠更好地抵禦風險,更有效地管理投資組合;同時,外資險企的財務管理體系通常更為穩健,更注重資本充足度和負債管理,因此其盈利水平相對穩定。
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保險業務收入增長15%
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成立於2005年,是由美國大都會集團下屬公司和上海聯和投資有限公司(下稱“聯合投資”)合資組建而成,註冊資本27.20億元,雙各持股50%。聯和投資為上海市國資委下屬的國有獨資投資平臺。
據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2023年的保險業務收入為187.41億元,相較2022年的162.51億元同比增長約15.33%;2023年淨利潤為3.97億元,相較2022年的7.95億元同比下滑約50.09%。截至2023年末,公司總資產為1018.42億元。
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的保險業務收入增長,離不開2023年人身險保費規模增速回暖的大環境。1月26日,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披露了2023年保險行業經營情況,2023年人身險公司實現原保險保費收入3.54萬億元,同比增長10.25%。
不過,2023年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淨利潤大幅下滑或和投資收益下行有一定關係。據其最新的2024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2023年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的投資收益率為3.62%,2022年同期為3.98%。
儘管有所下降,但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2023年取得的投資收益率在外資險企中處於中位數水平,整體較為穩健。
現階段,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的償付能力保持良好水平。據最新償付能力報告,2023年4季度末公司綜合償付能力充足率為451%,較上季度上升4%,核心償付能力充足率為265%,較上季度上升9%。
2023年四季度末,其實際資本為208.02億元,與上季度末相比增加5.13億元;四季度末的最低資本為46.10億元,與上季度末相比上升0.69億元。中美聯泰大都會人壽稱,上述變動主要由公司的持續經營、市場環境以及折現率等假設變動因素引起。“本季度末公司整體償付能力水平仍繼續保持充足,且高於監管標準。”
去年23家外資人身險企保費收入近3000億元
據時代週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2月2日,已有23家外資、合資人身險公司披露了2023年四季度償付能力報告。
報告顯示,23家合資人身險公司2023年保費收入共計2930.88億元,其中有10家保費收入超100億元,工銀安盛人壽以404.95億元的保費收入位居榜首,招商信諾人壽、中信保誠人壽分別以346.46億元、315.82億元緊隨其後。
然而,整體淨利潤卻並不樂觀。
上述23家險企中,2023年僅有12家的淨利潤為正值,有11家險企2023年呈虧損狀態,佔比近半。其中,僅中意人壽的淨利潤超過10億元,為12.46億元,淨利潤排名二、三的險企分別為招商信諾人壽和中宏人壽,淨利潤均為4.02億元。上述23家險企的淨利潤合計為-12.37億元。
此外,時代週報記者注意到,多家外資人身險企2023年淨利潤出現較大幅度的同比下滑,如中英人壽淨利潤同比下降約96.81%、同方全球人壽同比下降約49.27%、恆安標準人壽同比下降約50.70%、招商信諾人壽同比下降約40.32%。
險企淨利潤下滑或與利率下行導致的利差“縮水”有一定關係。
“目前,居民依然謹慎消費,更加追求穩健的資產配置,保險消費更傾向於增額終身壽等類儲蓄產品。而利率下行、股市波動等,增加了銀行理財產品、信託等業務的發展難度。利率下行導致的固收收益減少、增提準備金對公司淨利潤帶來很大壓力,壽險市場類儲蓄產品熱銷對公司業務轉型造成阻力,外部因素對公司戰略實施有一定的影響。“中意人壽在最新的償付能力報告中稱。
北京聯合大學商務學院金融系教授楊澤雲對時代週報記者解釋稱,利差益是國內保險公司主要盈利的來源,同時也是虧損的主要原因。一方面,近年來隨著利率的不斷下調,保險公司的投資收益率同比出現較大下降;另一方面,隨著市場利率的不斷下調,人身險產品的預定利率也下調,進而壽險產品的責任準備金上漲,從而利潤下降或者導致虧損。特別是一些較為激進的壽險公司,為了業務規模,在開門紅、炒停售等業務中,承諾客戶較高的保證收益,但市場利率的下降使得這些公司遭受較大的虧損。
“不過,外資壽險公司大多數較為穩健,利差益遭受的損失相對較小。”楊澤雲說。
從上述23家的外資險企的投資收益來看,2023年,恆安標準人壽、陸家嘴國泰人壽兩家的投資收益率超過5%,分別為5.43%和5.01%;中意人壽、同方全球人壽等7家險企的投資收益率超過4%;中信保誠人壽、北大方正人壽、中韓人壽、君龍人壽的投資收益率皆在2%以下,分別為1.69%、0.96%、0.03%、-1.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