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理大師加里·哈默曾說:數字化時代的商業體系,不再具有連續性的特徵,網際網路很難誕生石油或地產巨頭那樣依賴單一業務萬古長青的公司。
放眼全球科技史,能接連穿越週期保持長盛不衰勢頭的科技企業本就微乎其微,強如者2014年之前,也有很多人給微軟判死緩了。
但微軟厲害之處在於,它能在一個時代登上王座、在下一個時代跌落神壇後,又在下下一個時代重登王座。
在PC網際網路時代,微軟曾稱霸江湖,Windows-Intel是大小王級的存在;到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舊王隕落,新王登基,前者對應的是微軟,後者對應的是;再到AI時代大幕初啟,微軟又開始笑傲江湖,微軟-英偉達卡著AI、算力的要道。
這一切反映在市值上,就是微軟公司股票市值在1月24日突破3萬億美元大關。
而自今年年初以來微軟和蘋果一直在爭奪華爾街資本化程度最高上市公司的頭把交椅,並且iPhone製造商在1月早些時候曾短暫地輸給這家軟體巨頭。
作為科技巨頭,蘋果和微軟這兩家公司的主營業務並不直接競爭,但爭奪"美股一哥"的鬥爭一直沒有停止。蘋果市值首次在2011年受到科技潮和iPhone等明星產品的助推,超過美國最大的石油公司埃克森美孚,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上市公司。
自那以後,蘋果市值一直處於領跑位置,但也有過被微軟短暫超越的時候。2018年,微軟雲計算業務開始蓬勃發展,首次實現了這一突破。2021年,微軟市值再次短暫地超越蘋果。
進入2024年後,微軟和蘋果更是多次交換身位。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下微軟。
Windows和Office只是微軟的冰山一角
說到微軟,人們對其很容易有兩大誤解。
第一層誤解是很多人對微軟僅限於Windows系統和Office軟體。
在PC時代,微軟毫無疑問是全球最有影響力的公司之一。微軟與英特爾形成的Wintel聯盟,奠定了微軟在作業系統領域的長期統治地位。在巔峰時期,配置X86處理器的Windows PC在個人計算機市場的份額接近100%。
憑藉龐大的市場份額形成的網路效應,微軟獨佔鰲頭。大家的電腦安裝著Windows,辦公軟體用著Office,在當時的背景下很難想象沒有微軟會怎樣。
對微軟的第二層理解是微軟錯過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浪潮,已經退居二線。
進入21世紀以來,網際網路浪潮席捲全球,亞馬遜、谷歌、臉書等公司異軍突起,蘋果也重新復興。他們佔據著人們的工作和生活。
移動網際網路的浪潮大幅降低了Windows系統的存在感。現在用智慧手機寫郵件、視訊會議、購物、刷抖音,可謂無所不能,PC早已不是消費者唯一的智慧裝置。另一方面,智慧裝置的系統是Android和iOS的天下,微軟難以分到一杯羹。所以消費者的注意力自然而然就遠離了微軟。
而之所以人們有這樣的印象,和微軟前任CEO鮑爾默密不可分。
從鮑爾默到納德拉,微軟重獲新生
鮑爾默掌舵微軟時,Windows的市場份額幾乎是壟斷級的,市場上只要賣出一部PC電腦,基本上都得給微軟交專利費。僅憑這點,微軟就能每年坐收數百億營收。
現實一再證明:在一個時代獲得成功的人以往的成功經驗,也許是他在下一個時代再獲得成功的障礙——因為他會陷入路徑依賴,不肯再開新路。
鮑爾默以為靠著Windows就能穩贏,殊不知時代已經變了,使用者上網衝浪工具更多地從PC轉變為iPhone和安卓手機,PC端作業系統市場逐漸見頂。
等到鮑爾默後知後覺時,為時已晚,微軟已接連錯過搜尋引擎、智慧手機、社交網路等風口,淪為風口絕緣體式的存在。
而它的幾個對手: 蘋果重新定義了手機,成為移動網際網路時代的執牛耳者;谷歌不僅搜尋引擎越做越強,同時透過安卓作業系統引領潮流;雲計算方面,亞馬遜也遙遙領先羽翼未豐的Azure雲服務。
當時微軟一共有三大業務板塊:其一,手機及手機作業系統。這原本被認為是轉型的重中之重。但它在與蘋果、谷歌的競爭中節節敗退。這成了消耗戰略資源、減少現金利潤、打擊團隊士氣的失血點;其二,Windows作業系統、Office套件,這兩個PC時代的舊業務增速放緩,被認為缺乏想象空間;其三,企業服務業務,當時以傳統IT形態(如買斷制軟體等)為主,處於雲轉型初期,還無法撐起微軟。
很多人都覺得,微軟完美錯過了移動網際網路時代,垂垂老矣、翻身無望。
而納德拉改變了這一切。很多人對他的評價是務實的做事者。納德拉接手微軟時,微軟是個掉隊者,公司內部也因內鬥嚴重人心惶惶。納德拉能上位,很重要一點就是,他不站隊、只幹事。
對內他彌合了分歧,對外他促進了和對手的合作。比如和蘋果公司的合作,推出了iPad版本的微軟Office App;以及砍掉Windows Phone產品線,重新聚焦網際網路基礎設施——雲服務。 在他的運作下,過去的大部分競爭對手都變成了微軟的合作伙伴。 現如今,微軟雲服務收入相當大一部分,都來自Office 365軟體的雲端付費會員。
從2016財年開始,微軟智慧雲(包括Azure、伺服器、企業諮詢等服務)在總營收中的佔比僅為25.3%。隨後佔比一路攀升,2023財年(2022年7月1日-2023年6月30日),營收佔比高達41.5%。也就是說,雲計算已經是微軟最大的營收引擎。該業務營業利潤率也在一路攀升,近六個財年已經提升超過10個百分點。
從PC到AI:微軟或要成為兩個時代的王者
表面看,微軟的市值一度趕超蘋果,或許是對蘋果短期業績下滑以及未來銷量預期低迷,引發資本信心不足所致。更深刻的原因,或許是華爾街的整體"意志"正在向生成式AI轉移。
重注豪賭投資OpenAI、對Office辦公軟體進行徹頭徹尾AI能力變革、強化AIGC業務水平的微軟,時隔多年,因新時代的全面到來再次成為華爾街的"香餑餑"。
華爾街看好什麼,一定程度上註定什麼是未來和趨勢,生成式AI或許正是當下華爾街一眾主流機構和分析師、策略師們共同的意志所在。
他們看好AIGC、看好OpenAI、看好GPT-4以及之後更新升級的一系列產品所引發的對人類生產力和人類文明帶來的巨大影響和周邊,也看好諸如GPT應用商店這樣的創新玩法對未來人類工作生活的改變。
但是,他們必須要有一個出口,一個"Right Man",來承接這波"潑天的富貴",而OpenAI還未上市,Google的大模型姍姍來遲,能承接這波"富貴"的或許只有慧眼識金、連續鉅額投資OpenAI的微軟了。
在PC時代,微軟就是那個幸運兒:win-intel聯盟是所有應用的爺爺輩,收了無數的專利費。
但這位老爺子,進入新時代仍不肯撒手。現在正值AI時代的前奏,算力和大模型是未來的基礎設施,微軟居然又走在所有人前面。
目前的普遍認知: 和微軟,將是AI時代的兩大王者。
前者簡單,金礦邊賣鏟子的邏輯: 如同70年代OPEC一限產,全球工業都得熄火。現在,只要英偉達一斷供晶片,全球至少一半科技公司都要地震。
而微軟最有可能在應用端憑藉先發優勢掌握AI時代的定義權。
2023年3月16日,微軟釋出全面接入GPT-4的Microsoft 365,新產品的名字叫做Microsoft 365 Copilot,微軟寄期開啟AI+辦公軟體的革命。
具體來看,Microsoft 365 Copilot將GPT-4的生成式AI能力全面整合到Office辦公套件中,不僅可以實現在每個辦公軟體中自動生成內容,同時還打通了Microsoft 365中不用應用的資料壁壘,極大地提高產品整合度,使辦公軟體產品的協作性大幅提升。
當前微軟Office在全球擁有超過10億使用者,疊加ChatGPT功能後,Microsoft 365對使用者效率的邊際改善大幅度提升,將增加C端與B端的付費意願。並且,Microsoft365 Copilot帶來的功能增加有望拉動微軟辦公產品線提價。濃縮成一個詞就是量價齊升。
在此背景下,微軟的股價大幅上漲。自ChatGPT於2022年11月30日釋出以來,微軟的股價飆升了66%,相比之下,標普500指數同期漲幅為22%。對於一隻市值如此之大的股票來說,這樣的漲幅非常驚人。
而從微軟最新的財報看,AI確實為微軟的業績帶來了實際的增長。微軟2024年第二財季(2023自然年第四季度)的總營收620億美元,較上年同期的527億美元增長18%,也超過了分析師預期的611億美元。淨利潤矚目,219億美元,較上年同期增長33%。
分業務來說,微軟智慧雲業務的季度營收達到258億美元,比分析師此前預期的253億美元足足高出了20%。其中來自Azure和其他雲服務的收入更是增長了30%。
微軟強調了人工智慧對此的貢獻。在電話會議上,微軟CEO薩蒂亞·納德拉(Satya Nadella)表示,微軟目前擁有5.3萬名Azure人工智慧客戶,有三分之一是去年新加入的。而公司CFO埃米·胡德(Amy Hood)則表示,Azure和其他雲服務的增長中,有6%與人工智慧有關。
微軟與蘋果的不同與相同
在過去很長一段時間,微軟和蘋果過去輪流把持了全球市值第一的寶座。
雖然兩者有所不同,例如微軟過去十年像是步步為營的獵人,一次次順應市場變化調整方向,精準捕捉獵物。蘋果更像是精於園藝的大師,在瞬息萬變中並不急於追逐風向。而是堅守園地,精心讓產品創新、使用者體驗、生態系統無縫融合。
但兩者的相同點是賺的都是技術領先的錢。所謂商業競爭,本質上都只在兩個維度分高下:要麼我造的東西你造不出來;要麼大家都能造一樣的東西,但是我比你價效比更高。
前者一勞永逸,後者總要面臨無休止的內卷。在平靜的年代,只要有得賺,雖然後者賺的是辛苦錢,但其實差異也不大。
然而在在技術變革的時代浪潮中,我們將無比強烈感受到其中的巨大差距。微軟和蘋果各領風騷的經驗,對於中國科技公司來說,此時或更顯彌足珍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