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譯自Johnmenadue ,僅代表原出處和原作者觀點,僅 供參考閱讀,不代表本網態度和立場。 */
日前,香港大學法律學院兼職教授,曾在莫納什大學任教商業法律和稅務的 Richard Cullen發表文章《中國汽車工業對全球的顯著影響:貿易永遠勝過戰爭》 (The remarkable global impact of the Chinese car industry: Trade beats war every time)。
(圖片來源:Johnmenadue)
文中指出,中國汽車工業在全球範圍內產生了巨大的影響,這一成就展示了透過貿易和經濟合作實現的進步和成功,遠遠超過了通過沖突和戰爭所能達到的。
中國汽車工業不僅促進了自身的發展,也為世界經濟貢獻了力量。
這表明,和平的商業交流和合作是實現共贏和全球發展的最佳途徑,比起戰爭和衝突,貿易始終是更優選擇。
*全文如下:*
大約25年前,曾有明智的評論人士表示,中國可能會在適當的時候生產出可接受的基本白色家電,但製造出在全球銷售的汽車是不可想象的。
與製造冰箱相比,製造 一輛現代家用轎車需要投入太多複雜的投入,至於在月球和火星上著陸探測器——更 是難以想象。 但這些探測器分別在2013年和2021年成功著陸。此外,現在,中國已成為全球最大 的汽車製造商和出口國。
尤其是西方世界,普遍感到驚訝,甚至說是震驚。
John Pilger在去世的前幾年中,對這種震驚做出了尖銳而詳盡的解釋。
他準確指出了西方世界對中國持有如此扭曲、低成功預期的一系列關鍵原因。
Pilger令人信服地指出,全球西方及其主流西方媒體(MWM)不斷地妖魔化北京, 因為“今天中國在其擅長的資本主義大遊戲中與美國匹敵,這是不可原諒的。”
正如Pilger所說,同樣是MWM扮演了“新黃禍”的關鍵角色,它把真實的中國,這個 非常勤勞的社群變成了“一個試圖接管世界的幻想怪物”。
“在不到10年的時間裡, ‘好’的中國被抹去,一個‘壞’的中國取而代之:從世界的工廠變成了一個正在成長 的新撒旦。”
儘管中國的經濟水平比50年前增長了50倍,且中國已經使大約8.5億人擺脫了極度貧困,但中國仍然按照這種(一廂情願的)敘述,永遠走在成為一個停滯不前、苦苦掙扎的國家的道路上。
因此,天體探測器和創紀錄水平的成功汽車製造最初會讓人感嘆這怎麼可能發生, 然後再安慰地回到停滯不前的敘述中。
《經濟學人》作為全球西方的首要代言人,以牛津劍橋式的高水平完成了這一任務。因此,與中國相關的貶低和誇大每週都流暢而有條理地進行。但是,當情況需 要時,這家著名的英國週刊仍然可以借鑑由Walter Bagehot從1843年開始支援的自 由貿易原則。
最近,一篇文章論述稱,“中國汽車的湧入令西方恐慌——但它應該對廉價清潔車輛保持市場開放。”
文章觀察到,中國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汽車出口國(電動車、混合動力車和傳統車型相結合)——超過了日本和德國。而在5年前,中國的汽車出口 僅佔日本的25%。 此外,中國的電動汽車(EV)現在“如此時髦、迅捷和便宜”,以至於全球需求超過 了供應。
與此同時,《衛報》最近注意到,最新資料證實,中國領先的製造商 BYD(比亞迪)現在在全球銷量上超過了特斯拉,包括2023年的純電動汽車。 然而,中國是如何實現這一最新非凡成就的呢?
歐盟(歷史上高度保護主義者——想 想共同農業政策)和美國(目前正在補貼本地電動汽車——並尋求將對中國汽車的關 稅提高到當前的25%以上)都在抱怨所謂的北京電動汽車補貼。 但是,中國成功的 主要原因還在於其他方面。
中國在高科技(5G——6G即將到來)和人工智慧整合製造方面領先世界——這得益於華 為等公司的非凡表現。 此外,其供應鏈物流系統為全世界樹立了標準。例如,比亞迪在垂直製造業方面的成功從鋰生產一直延伸到最新的營銷創新。
中國目前每年在公共教育上的支出超過5500億美元,比10年前高出70%。其結果是,從頂級工程師到工廠工人,中國擁有一支無與倫比(就規模而言)仍在增長、 受過良好教育的勞動力隊伍。
如今,中國新建的高速公路總里程約為18萬公里,大約是2010年的2.5倍。
中國還擁有世界上最廣泛的電動汽車充電制度。良好的道路逐漸覆蓋到這個幅員遼闊的國 家(960萬平方公里,比澳洲大25%以上)的各個角落,其景觀可與歐洲和美洲相媲美。 中國的人口幾乎是歐盟和美國人口總和的兩倍。
中國有一個龐大且不斷增長的擁有 汽車的中產階級,他們在中國比以往任何時候都有更多方便、吸引人的旅遊地點。 因此,中國本身就為所有即將下線的汽車(電動汽車和其他汽車)提供了一個巨大的、無與倫比的試驗檯。
事實上,這也是早期日本汽車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向世界出口成功的關鍵——它們首 先在國內經過試驗和測試。
日本對中國的侵略和佔領的嚴重野蠻行徑,從1931年到 1945年,已深深烙印在國家記憶中。但對日本製造業持久卓越的坦誠、務實的理解在中國幾乎同樣被認可。
這些質量標準定期為中國製造業的卓越提供了基準,這也促進了中國卓越製造體系的持續發展。
根據中國國際貿易經濟合作學院的洪勇的說法,所有這些明顯充滿活力、全面的輸入的一個目標,是推動“中國製造”向“中國創造”的轉變。
中國還沒有達到那裡。 但中國在不到10年的時間內躋身全球汽車製造業第一的行列,標誌著下一個旅程肯定已經開始。
這不是,也不會是全程順風。
如此大規模 的複雜製造必然會暴露在汽車製造過程中某些未被發現的問題,只要看看大眾、豐田和日產就知道。 此外,尤其是在歐盟,競爭仍然非常激烈,加之美國的高關稅牆即將出現,歐盟也在準備採取類似的回應。
但正如《經濟學人》所強調的那樣,大規模生產的中國電動汽車簡單地提供了極好的價效比——而且對地球有益。 此外,根據澳洲的測試,它們也在安全性方面給人留下深刻印象。儘管歐盟和美國 仍然是非常重要的市場,但相比之下,它們是在縮小的市場。
正如Kishore Mahbubani所解釋的,聯合國中的整個亞洲國家群在2020年的GDP(使用購買力平價 指標)為32.8萬億美元,遠超美國和歐盟。
預計到2050年,全球前五大經濟體將依次為中國、印度、美國、印尼和巴西。
我們在這裡看到的是進一步驗證,中國不想像某些國家那樣統治世界——它最重要的是想 與一個同樣在發展的世界進行全面交易。
實際上,中國在過去40多年一直在提供不容置疑的證明,即貿易永遠勝過戰爭,現在,有了中國的電動汽車,它再次做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