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月2日,CEO王興釋出內部郵件宣佈新的組織架構調整。郵件顯示,美團對核心本地商業相關多項業務進行了整合,並進一步提升了科技與國際化相關業務的優先順序。
在核心本地商業上,美團對過去相對獨立的事業群進行了整合。主要調整包括:對到家事業群、到店事業群、美團平臺、基礎研發等進行整合,共同向美團高階副總裁王莆中彙報。而大眾點評、SaaS、騎行、充電寶等業務將由美團高階副總裁張川負責。其他組織保持不變。
值得注意的是,科技與國際化等探索性業務的優先順序得到了進一步提升。繼自動配送車業務之後,王興在郵件中表示:“無人機、境外業務彙報給我。”至此,美團在國際化與科技兩個方向的探索性業務都將直接向王興彙報。
2023年11月,美團曾交出了一份不錯的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但資本市場的表現卻不盡如人意,財報釋出當日(2023年11月28日),美團在港股一度跌破100港元每股。王興曾在當時的財報電話會議上表示:“目前美團在二級市場的股價只反映了外賣單一業務的估值,並不符合公司的內在價值。”今日(2024年2月2日)美團開盤價格為67港元每股,已經跌破2018年9月上市的發行價69港元每股。
“當前內部、外部充滿各種挑戰,但與此同時這也是公司進一步成長的機會。”王興表示。自2021年美團宣佈“零售+科技”的新戰略後,這是美團首次對組織與人員進行大規模調整。
艾文智略首席諮詢官曹轍在接受《中國經營報》記者採訪時表示:“美團近幾年無論從股價表現、公司業務規模的成長性、新市場開拓的成功率都遭受了巨大考驗。所以組織架構調整是刻不容緩的事情,但調整後能否逆轉頹勢還有待進一步觀察。”
核心本地商業調整
按業務板塊劃分,美團財報中主要分為核心本地商業、新業務和未分配專案三個部分。
2023年第三季度,美團核心本地商業營收為576.9億元,較上年同期的463.3億元增長24.5%,佔到2023年第三季度營收的75.4%,是美團最為核心的業務,也是美團的最大現金流業務。
在組織架構上,過去美團是“平臺+事業群+事業部”的組織架構,“零售+科技”戰略下設定兩大平臺、兩大事業群以及六大事業部。其中,事業群按場景劃分,分為“到家事業群”與“到店事業群”負責人分別是王莆中和張川,主要覆蓋外賣、到店酒旅等規模較大的成熟業務;而事業部則主要側重新業務,包括騎行事業部(負責人張川)、點評事業部(負責人俞建林)、無人車事業部(負責人夏華夏),郭方懷為優選事業部、快驢事業部、買菜事業部三個事業部負責人;兩大平臺分別為美團平臺和基礎研發平臺,負責人分別為李樹斌和張錦懋。
在這次的調整中對美團的業務進行了重新的梳理和整合。其中,到家事業群、到店事業群、美團平臺、基礎研發等進行整合,共同向美團高階副總裁王莆中彙報。大眾點評、SaaS、騎行、充電寶等業務由美團高階副總裁張川負責。
“到店與到家業務適合協同發展一直是行業共識,此次整合也在意料之中。”一位接近美團的知情人士表示,“團購與外賣在供給側重合度較高,是在以不同履約方式滿足消費者的同類需求。”
該知情人士分析認為,外賣、團購和酒旅等一直是美團重要的高頻業務,把平臺和研發整合到一起,體現出了美團進一步提高組織效率、升級產品體驗的決心。
其中,到店是美團歷史最悠久的業務之一,歷經多次調整與整合。最近的一次重大調整發生在2017年12月,美團宣佈成立到店事業群,由美團高階副總裁張川擔任負責人至今。公開報道顯示,在張川帶領下,美團到店事業群在提升本地商戶的供給效率、標準化等領域推出了多項舉措與產品,成功搭建了完善的本地商業數字化基礎設施。豐富的本地商戶供給、標準化的產品與服務、穩定的現金流,是到店事業群為美團創造的三大核心價值。
張川的管理者生涯起步於2006年,曾先後擔任百度聯盟產品部負責人和58同城執行副總裁。2017年,王興曾在內部郵件中表示,張川“在網際網路產品技術領域、商業產品設計、商業體系建設等方面有非常豐富的成功經驗”。商業產品設計和體系建設,正是張川即將接手的大眾點評、SaaS、騎行、充電寶等業務急需建設的共同底層能力。公開資訊顯示,自2021年10月張川接手騎行業務後,美團共享單車已經連續兩年實現自由現金流為正。
“去年以來,本地生活的行業格局出現了諸多新變化。”上述知情人士表示,在基礎設施完善的情況下,消費體驗將成為競爭關鍵,將商戶、使用者及需求重合度較高的業務整合起來共同發展,提供最完整的本地消費體驗也變得更加重要。承擔這一重要使命的,將是美團原到家事業群負責人王莆中。據公開報道,王莆中出生於1984年,是目前美團S-team中年齡最小的成員。自2015年加入美團後,王莆中歷任外賣配送高階產品總監、外賣事業部兼配送事業部負責人等職務。
近年來,王莆中帶領美團外賣從餐飲不斷向“萬物到家”的即時零售拓展。即時零售也成為了零售行業重要的線上線下結合新型業態,最近一個月裡,美團閃購先後宣佈與蘇泊爾、樂高、迪卡儂等達成合作。
曹轍對記者表示:“美團對本地商業進行整合調整是必須要做的事情,由於前幾年在本地商業領域幾乎是全線出擊,造成了許多失敗的案例,浪費了很多子彈,比如買菜業務、收購摩拜單車,都是巨大的窟窿。有必要對本地商業業務內容進行調整,將那些已經證明跑不出來的商業專案果斷放棄。這樣做應該聚焦能帶來利益和穩定現金流的業務。”
“整合核心本地商業業務可能是為了提高運營效率和服務質量。在競爭激烈的市場環境中,整合可以消除業務重疊,減少內部資源的浪費,同時加強公司對市場的響應速度和服務質量。”天使投資人、資深人工智慧專家郭濤對記者指出,美團此輪調整的原因可能包括對抗抖音等競爭對手的市場策略,以及最佳化使用者體驗,提升平臺的使用者黏性和市場份額。
王興親自負責探索性業務
在這一次的組織架構調整中,美團無人機和境外業務都將彙報給王興,此前自動配送車業務已經直接彙報給王興。至此,美團在國際化與科技兩個方向的探索性業務都將直接向王興彙報。
“王興親自帶領科技和國際化業務表明了美團對這些領域的重視程度。這些業務可能是美團長期增長的關鍵,尤其是在國內市場競爭激烈、增長空間受限的背景下,國際化提供了新的增長機會。”郭濤表示。
從目前美團財報資訊顯示,國際化與科技兩個方向的業務在財報中並沒有太多的披露。
據瞭解,在2023年5月,美團開始在香港推出全新外賣平臺KeeTa。2023年12月,KeeTa在香港的市場份額升至37%,位列第二。瑞銀方面認為,KeeTa在香港以及其他地方對歐洲外賣平臺Delivery Hero和Deliveroo構成嚴重威脅。
關於選擇香港作為出境首站,王興曾表示,香港從文化、語言到金融設施等基礎環境,都與內地有相似之處,選擇香港作為國際化探索的第一個嘗試是應當之選。
不過,目前,美團在國際化方面除了香港之外並沒有更多國家/地區的進展。
美團是從2016年開始做無人配送的探索,自動配送車和無人機是美團在地面和空中無人配送的重要業務板塊。
在無人機業務方面,根據美團的資料顯示,2021年年初,美團無人機在深圳完成了首個面向真實使用者的訂單配送任務。截至2023年11月,美團無人機已在國內多地開設了22條航線,可在社群寫字樓、景區、醫院等場景提供無人機配送服務,並累計完成訂單超21萬單;配送時長方面,無人機2022年期間平均配送時長約為12分鐘,較傳統配送模式提效近150%。
但無人機配送在各大城市的大規模推廣還需時日。“如果有一個像深圳這樣前沿的城市推廣成功,其他城市跟在後面可能也就是兩三年的時間。在國內,未來或許會有超百個相似量級的城市做成城市低空物流,但時間長度可能是5—10年。”美團無人機負責人在接受採訪時曾表示。
美團自動配送車於2020年率先在北京順義落地,從2020年年初至2023年12月底,美團自動配送車已經累計給使用者配送近400萬單,達到日均配送數千單,完成里程測試超過500萬公里,自動駕駛里程佔比99%。從落地區域來看,美團自動配送車已經在順義常態化測試運營近4年,為順義100多個社群提供了即時配送服務。
另外,在AI大模型,美團一方面在2023年收購王慧文的光年之外團隊,另一方面自行組建AI大模型應用研發團隊。但目前美團尚未對外公佈其在AI大模型領域的進展情況。
“美團在AI領域持續有佈局,並且覆蓋感知、理解、決策、互動全過程。”國聯證券分析師陳夢瑤認為,“AI大模型與美團業務應用場景契合,有望增強美團在C端外賣、到店酒旅場景對使用者的興趣理解、智慧推薦與智慧互動,以及助力美團在B端對生態商家端使用者智慧服務、智慧營銷、經營智慧預測等服務效能提升,從而賦能本地業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