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幾年銀行確實一些行為莫名其妙,客戶的不滿越來越多,銀行員工吐槽越來越多,部分員工既是被害者又是害人者,導致銀行業整體面臨著非常大的矛盾和問題。
今天, 我們就看看銀行的三大現象,並對此進行解讀:
第一大現象,銀行基層營銷人員太捲了,新入職人員越來越難
2023年銀行的校招太捲了,卷名校、卷學歷、卷證書,一些人吐槽自己名校碩士畢業竟然沒有入圍銀行筆試和麵試。
但很多人不知道的是,實際上大學生入職銀行以後面臨更卷的局面。從銀行營銷人員的角度看,你知道現在銀行基層營銷人員有多卷嗎?不但對外卷,對內更卷。凌曉當支行長時去拜訪一位企業的財務總監,這位總監非常直接地告說:自己手中的銀行支行長名片上百張,分行長几十張,總行行長也不少,你就知道有多捲了。
有銀行基層營銷的網友說,銀行基層營銷人員內部卷的太可怕了,你每天就最擔心是這樣的:
當大家都以為所有的人都沒有完成營銷任務的時候,有個別營銷人員明確告訴行長,自己的營銷指標全面完成了;你是不是瞬間就壓力滿滿?
當支行所有的營銷人員都加班兩個小時準備下班的時候,個別營客戶經理卻主動提出晚上通宵加班,而且還在晚上11點告訴支行長整個支行只有自己還在加班;
週末支行所有的員工都在家休息或者陪伴家人的時候,有個別營銷人員自己主動去社群或商場進行駐點營銷,並且告訴銀行支行的所有人自己在哪裡營銷;更可怕的是人們一天的營銷成果還不錯。
支行長在支行開營銷任務動員會,所有的人都認為營銷指標太重了,根本無法完成,這時有個別營銷人員舉手發言,並向行長保證自己肯定能夠完成所有的營銷任務指標。
我們經常聽人說,這世間最可怕的事情不是別人比我們優秀,而是那些比我們優秀的人,居然比我們還要拼命。銀行營銷的職場更可怕的是,你身邊的同事要麼比你家庭條件了,要麼比你的大學好,要麼比你學歷高,但比你表態更積極、表現更努力、指標任務完成的比你好,還比你會拍領導的馬屁。你是不是瞬間覺得自己太尷尬了?
銀行基層營銷人員並不擔心同事的業績比自己更好,同事比自己優秀也不可怕,可怕的是被行長進行對比以後覺得你既不夠優秀,還不夠努力,這是不是太捲了?因此,就出現了一些特別奇特的現象,銀行內部比加班多、比上班早、比下班晚、比更能忍。
是不是太可怕了?
第二大現象,不要相信銀行理財經理:銀行理財經理或是騙子或具有騙子的影子
曾經我們對銀行員工是非常信任的,曾經有朋友甚至把自己的銀行卡、密碼和U盾留給銀行理財經理,讓銀行的理財經理幫助購買理財產品和辦理存款產品。後來,凌曉行長告訴她:風險太大了,趕緊拿回來。因此,現實中很多銀行存款丟失都與這些操作有關。
有個朋友說,以前別人說銀行理財經理都是騙子,自己還不相信。但昨天去某股份制銀行辦理業務後真的相信了!理財經理就是騙子!原因何在呢?
朋友以前也在這家銀行存款,這次去銀行後,看到這家銀行的理財經理正在向一位近60歲的老人推薦投資購買一款基金產品!勸阻老人不要存款,最好購買基金,說這種基金投資有更高的可能獲得高收益,肯定比銀行存款利率高很多,而且風險程度也比較低,以前從來沒有虧損過等。銀行理財經理接著介紹這款基金產品有30%投資與股市掛鉤,有更大的機會獲得股市財富紅利。
老人本來不再堅持自己就想存款,現在也終於忍無可忍,趕緊打斷理財經理的介紹並說了一句全世界投資者都知道的邏輯:
現在的基金都在大量虧損你說風險低?股市投資95%虧損只有5%不虧錢,你說投資收益穩定?還說以前沒有虧損過?
老人質疑銀行理財經理:為何到現在基金和股市虧成這樣了,你們還要推薦這種收益沒有銀行存款高、虧本比例大、虧損程度更大的的基金?銀行理財經理沒有想到老人這麼明白,只能敷衍道:我也就是給您推薦推薦,最終決定權還在於你自己。
老人的話引發了很多正在銀行辦業務的客戶共鳴!其中一箇中年婦女說:大家都知道要敗家就炒股!更知道要破產買基金因為賠得快!
高手在民間,經理在老百姓,目前銀行理財經理推薦的保險產品不靠譜了,推薦的基金產品不靠譜了,推薦的理財產品也不靠譜了,理財經理說現在越來越難做了,實際上也可以說現在越來越不要騙了,因為大家的風險意識都提高了。
你覺得理財經理這樣推薦產品過分嗎?從此,人們認為理財經理可信程度存疑了。
第三大現象,銀行個別員工的套路傷了老百姓的心,最終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
曾經幾乎所有的人都對銀行信任有加,人們既相信銀行,畢竟銀行是以信譽立足天下的行業;更相信銀行裡的人,畢竟銀行有“三鐵”制度作為保障:鐵算盤、鐵賬本和鐵數字都給人更多的安全感。
但現在呢?一些人對去銀行辦業務總是心驚膽顫,而銀行個別工作人員的套路確實對老百姓做出了非常大的傷害,從而也失去了老百姓的信任。
有朋友反映,自己在一家地方銀行取了沒有拆封的一把一元紙幣,結果在某國有大銀行存錢時,卻被告知是少了三張,這到底是地方銀行少了三張還是國有銀行少了三張呢?
另有朋友留言說,在某國有銀行取款兩萬元,回家以後才發現其中裡面竟然有一張一元的;還有網友說自己取錢取一萬少了兩張。不管是什麼原因,說明確實有一些銀行員工現在已經不再嚴謹了。
另外辦理業務時的套路也越來越多了,一不小心可能就會上當受騙了。有朋友就告訴我:
她去一家銀行存款,本來是想把50萬元現金存成三年期的定期存款,而且還跟經辦的櫃員說一定要開銀行存單。這個櫃員既沒有推薦保險產品、也沒有推薦銀行理財和各種基金,更沒有不給辦存單而要求存在銀行卡里,很快就把存款辦完了。朋友覺得這個銀行櫃員還不錯,沒有其他銀行人員那麼多的套路。但她拿到存單仔細一看卻發現了問題,因為銀行櫃員給她辦理的存款並不是三年定期存款,而是一年定期的銀行存單。
朋友明確向櫃員提出你給辦錯了,我要存的三年定期存單而不是一年定期存單。櫃員非常沉著冷靜地解釋道,一年定期存款和三年定期存款的存款利率差別不大,如果存三年定期存單,必須等存滿三年以後才能到期取出,流動性太差,如果提前支取只能活期存款利率,損失太大;而一年定期存款則如果有應急需要取款方便,畢竟存款期限只有一年,更重要的是如果你存一年定期存單銀行還能給你送禮品。
朋友自然不為所動,堅持要存三年定期存單。銀行櫃員解釋半天最後很不情願地重新開立了一份三年定期的存單。朋友想知道,為什麼銀行櫃員要有這麼多的套路呢?銀行櫃員弄這些新套路有什麼目的呢?
還有朋友反映,現在去銀行存款一定要小心,千萬不要將存款變成保險,存款變成理財,存款變成基金,現實中也確實存在這種個別現象。
雖然這種做法是個別櫃員的所行,我們相信不是普遍性的問題,大多數銀行工作人員還是值得信任的,但銀行個別員工的這種套路卻嚴重損害了老百姓對銀行的信任,敗壞了銀行的形象。
你遇到過這種情況嗎?你覺得銀行員工套路的目的是什麼呢?
我們要相信:銀行整體上仍然是最值得信賴的,出現各種問題確實是個別銀行員工的問題,但就是這種個別員工的行為卻讓我們對銀行的信譽失去了信任。因此,網路上才有各種去銀行存款的攻略,如何才確保存款安全?如何才能獲得更高的利息。希望這些問題以後不再出現。(麒鑑說銀行)
特別宣告,本文圖片來源於網路,版權屬於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權聯絡必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