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月25日,金融監管總局釋出了兩條重磅訊息:
取消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也就是說外資可以100%完全控股;
《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裡關於金融業的相關限制措施目前已經完全清零。
這個訊息,對於國內金融圈還是挺炸裂的,有人說是“狼來了”,有人則認為是“金鳳凰要下凡”。
過去,我們對外資銀行、外資保險機構准入的總資產規模、持股比例、營業年限、營業範圍都有嚴格要求。
金融是經濟的血脈,銀行和保險業作為金融的親兒子,也是我們最晚開放的一塊堡壘。
從我們國家的一貫風格來看,這個領域全面放開,真心非同小可。
資本大鱷“砸場子”,國內銀行保險“瑟瑟發抖”,這條“鯰魚”放進來到底將如何攪動這一江春水呢?
2
金融放開,當然是有好處的,資本、技術和管理的引進,文化的碰撞與融合,將為國內金融市場注入新的活力。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中國的銀行、保險業都已經成長為龐然大物,目前我國銀行業資產規模、外匯儲備規模全球第一,債券、股票、保險市場規模全球第二。
但典型的大而不強,還老是被別人割韭菜,牽著鼻子走。
現在放條鯰魚進來,就像當初的特斯拉一樣。
洋女婿和親兒子放到一起同臺競技,如果這幫孫子還不爭氣,有些是真要被淘汰掉的。
把他們保護的太好了,飽暖思淫慾,光在這吸自己人的血呢。
這裡我們不得不聊一聊,我們和外國的銀行保險機構盈利的區別了。
我們的銀行主要是靠存貸利息差掙錢的,可以說中國的銀行是世界上最掙錢的銀行,沒有之一。
這兩年隨著銀行淨息差的縮窄,銀行的日子沒有以前那麼滋潤了。
外國的銀行,當然也靠息差,但越大越成熟外資銀行,中間業務掙錢的比例佔比就越高。
保險這塊,這些年我想很多人都踩過坑。
過去的二三十年保險公司體量翻著倍的增長,但他們沒有做到和險民共同成長。
國外包括香港他們理財類的保險,甚至可以拿出利潤的70%分給險民,國內拿出一半的都沒有,也就是說掙得錢大頭都留給公司了,能分給險民兩三成都是好的了。
所以,你也可以理解,為什麼很多朋友到香港、新加坡去買保險,買外幣保險了。
完全放開,能夠倒逼他們轉型發展,提高服務水平,最起碼吃相好看點。
3
一說到這兒,可能有很多小夥伴忍不住就想問了。
既然開放外資進入金融領域有這麼多好處,那為啥這麼晚才開放?
改開後的很長一段時間裡,我們的金融市場體量、力量太小了,監管機制也不健全,沒辦法與西方金融資本抗衡。
在這種情況下,一旦盲目開放,人家大資本來這裡瘋狂收割,成本和風險就會比較低,你根本沒有還手和應對之力,當然非常危險。
所以,我們的策略一直都是時機不成熟咱們就慢慢來,循序漸進地開放。
在過去三十多年當中,我們國家沒有發生大的金融風險,即便是97年東南亞金融危機,08年美國次貸危機,2010年歐債危機。
我們可以去翻翻20多年前,國際金融大鱷索羅斯們重槍實彈狙擊泰銖、收割韓國的故事。
特別是韓國,其實97年、98年前後已經是先進國家了,面對華爾街的攻勢依舊沒扛下來,這才貢獻了“5000萬國民捐金首飾救國”的名場面。
4
但完全放開這個事還是引起了很多網友的焦慮。
“外資都對中國的金融可以100%控股了,那是不是就控制中國的經濟呢,乃至在控制經濟的基礎上,控制我們的社會和政治。”
這種擔心並不是空穴來風,我還可以負責任的告訴朋友們:長期以來國家也有這種擔心。
不然也不會到現在才邁出這關鍵的一步。
我舉個例子,
比如汽車,它跑得非常快,坐在裡面也很舒適,極大的便利了我們。
但是我們都知道,汽車也容易出事故。
所以,駕駛員操控汽車最重要的是兩個東西,一是油門,二是剎車。
我們不能因為它可能出事故就不用車了,我們也不能因為他有很多好處,就忽視他的安全。
我們能不能控制負面效應,主要看中國的駕駛和操控水平,就是中國的金融監管水平。
5
截至2023年底,外資銀行在國內共設立有41家法人銀行、116家分行和132家代表處,總資產已達到3.86萬億元;
境外保險機構在境內已經設立了67家營業性機構和70家代表處,外資保險公司總資產已達到2.4萬億元,在境內保險行業總資產比例加一起10%。
3.86萬億和2.4萬億?瞅著可不少,但關鍵得看跟誰比。
2023年底,中國銀行業的總資產是417萬億人民幣,全國中小銀行3912家,總資產110萬億,在銀行業總資產中的佔比是28%。
也就是說,外資銀行與外資保險機構在華總資產規模加一塊,只佔全國中小銀行總資產規模的5.7%不到。
就這還是把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碼在一起算,如果單說外資銀行,那個比例就更抽象了。
而且,對於銀行基本業務這塊,大家都已經形成了基本的傾向。
就我個人來講,可能第一選擇還是工農中建等大行,下面可能是招商、交通等股份制行。
銀行那點基本業務,可以說已經很穩定了,粗俗點說:那屬於池淺王八小,掀不起什麼大浪。
外資100%控股銀行保險,最大的衝擊點在哪裡?
很多人可能都沒意識到,我看也很少討論,是保險和投行。
保險是因為他最不公平,投行是因為他最弱。
投行在我們國家很多人還沒那麼熟悉,投行才是“水又深王八又大又多”的地方,這塊如果他們不思進取,未來可能會埋下大雷。
對外跨國和資管這塊業務,他們要出去和外資投行競爭,去拼刺刀,能打不能打拉出去練練才能成長!
6
中國的經濟要融入全球,金融不融入是不可能的。
金融市場開放是必須一步步走下去的,是不可抵擋的趨勢,放開外資對金融機構的持股比例,也是必然要走的一環。
在人民幣實現自由兌換前,這些開放都得做完,最後才是人民幣的自由兌換。
再說了,現在中國的資本、產業,也都在大量的“出海”,如果我們不答應別人,那請問你怎麼要求別人答應你呢?
某種程度上說,中國只有完成了這些所有的金融改革與開放,我們才有可能成為金融強國。
接下來做好風控層面的工作,就顯得至關重要,這就需要咱們的監管部門為金融市場的穩定發展保駕護航了。
我們不但要引進來,還要走出去,資金出海肯定是未來的趨勢,我們的資本要在外部的汪洋大海里找尋機會,找尋標的物。
在和一些國外的朋友做交流的時候,發現我們現在也在走像日本,韓國等走過的路:資金出海,全球配置。
比如在越南,不光我們,日本和韓國在這買房就是最多的。
其實,除了金融業的全面放開,最近半年我們一直在做這些動作。
比如,對全世界國家的免籤,即便開始是單方面免籤;
比如,製造業的百分之百的全面放開。
還有很多很多這樣的事情。(正文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