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亮的行情千篇一律,有趣的靈魂各有不同,
本人資深股市編劇一枚,1998-2024所有A股、港股、美股劇本我都熟悉。
喜歡從行為金融的角度去考慮股市劇本的發展。
以下是前幾期劇本大綱
想知道後續劇本,請先關注。
下面說正題
後面還會不會有更大的殺跌?早上行情疲軟的表現出來,這個問題就變得尤為重要了。
下面我從散戶的想法、機構的動作上給大家說一下這個問題。
一,面對大跌差異極大
上週調整後,從週末到現在,身邊散戶朋友跟我討論最多的就是,週一、週二會不會有大反彈。無論是想抄底還是想解套,總之著急馬上兌現。
但機構已經不急了,因為在跑路這事情上,之前他們已經搶跑了。
這點,從兩融變化上就能發現端倪。兩融資金從10月8日至11月13日,新增2600億,日兩融餘額達到1.84萬億元,超過2021年9月和2015年牛市高峰。
然而,增量資金未帶來指數上漲,結論就是,一部分機構之前早就開始搶跑撤退了。
然而,融資盤也不傻,槓桿資金對市場極其敏感,他們當然感受到一部分機構已經要撤了,所以炒高的、散戶敢持有的股票他們就不做了,全都流向小盤股和短期熱點,例如“炒地圖”“炒妖股”。
於是,極端的抱團,自然帶來極端的走勢。但妖股炒作對資金需求是指數級增長,槓桿資金難以為繼的時候,抱團就自然會出現崩塌。
二,翻本心態套牢更多
所以,再看看週末收到的問題,道理不復雜,這週末收到最多的提問是“週一、週二就該修復了吧?”“3250會組織反攻吧?”.......這背後實際不就是翻本心態嗎?
當股市有自己的節奏,急著翻本只會套牢更多。關鍵就是,前期機構搶跑之後,現在是不是最近調整的時候,機構是不是積極參與,買回來?這種時候,最有問題的就是,看著股價反彈來判斷機構的態度。認為反彈快了就是機構積極,反彈就是機構消極,實際並非如此。
反彈快的時候,也可能是遊資、散戶衝的厲害,但機構是放棄狀態,這種狀態的大漲,往往很難持續,凶多吉少。只是機構動作和遊資、散戶是混一起的,普通人很難區分,所以就容易受騙。
儘管眾所周知,機構投資者的“交易行為”與散戶截然不同,但多數人無法識別此差異。實際上,已有大資料統計工具可供使用。
簡言之,先收集所有“交易行為”資料,經過長期積累後,利用大資料模型計算,便能揭示不同的“交易行為”特徵。以下是相關資料:
很多股票再股價尚未表現出上漲或者下跌時,用系統去觀察「機構交易特徵」,橙色的「機構庫存」資料已經體現出了交易的態度。對此,我下面放兩張圖,大家一對比就清楚。
圖一:
圖二:
後期反撲如何繼續,取決於機構的態度。股票漲跌無法預測,即使兩者走勢相似,結局可能天壤之別,源於機構態度各異,從而導致股票差距擴大。無論持有何種股票,您可進入應用市場進行下載並自行觀察“機構庫存”資料的變化,以獲取更多資訊。
三,聊聊當前散戶的心態
就我們觀察來看,新散戶的行為心理往往分成幾個階段:
懷疑:市場上漲初期,對行情存疑,僅少量輕倉參與;
嘗試賺錢:隨著小幅盈利,逐漸增加加大倉位;
亢奮加倉:在明顯浮盈後,散戶往往在高位大幅加倉,甚至上了槓桿;
套牢後,舉債加倉:市場轉向下跌,散戶深度被套,在“防守一波,還是放手一搏”中,果斷選擇了後者,從各種途徑籌來資金,嘗試補倉;
在懷疑與憤怒中,選擇割肉止損:在持續下跌後,散戶對市場前景感到困惑甚至失望,最後迫於現實壓力,割肉止損。
顯然,目前的市場情緒反映出散戶正處於“懷疑與難以置信”階段。這意味著,調整大機率沒有結束。道理不復雜,一部分股票肯定還得砸盤。
好了,本篇就到這了,贈人玫瑰手有餘香,謝謝點贊。
宣告
以上相關資訊是本人在網路收集,希望大家喜歡!
部分資料、資訊,如有侵權,請聯絡本人刪除。
本人不推薦任何個股與操作。所有以本人名義涉及投資利益關係的,都是騙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