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財聯社報道,美國財政部發布了2024年9月的國際資本流動報告。此報告顯示,9月外國投資者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整體達到了新的高峰。在海外持有美國國債規模排名前十的“債主”中,出現了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排名前兩位的日本和中國這兩大“債主”,在9月均減持了美國國債;然而,排在它們之後的八個海外“債主”,無一例外地全都增持了美國國債。根據報告,9月日本持有的美國國債持倉量與8月相比環比減少59億美元,達到1.1233萬億美元。
在前十大美債持有國裡,日本和中國除外的其餘8個國家於9月皆選擇增持美債。若把觀察範圍拓展至前20大持倉主體,就會發覺包含前面所說的日本和中國在內,總共僅有3個國家或者地區減持了美債,總體的持有趨勢是呈上升態勢的。中國減持美債,英國增持美債,這讓兩國美債持有額的差距進一步縮小。然而,這並不表明中國會一直減持美債,在美債問題上,中國遵循“以我為主”的原則,按照自身利益來作出最為合適的決策。
美國的財政狀況一直被美國債務時鐘網站實時跟蹤。據該網站訊息,美國國債數額有史以來首次突破了36萬億美元。8月,美國國會預算辦公室釋出報告指出,到2027年,美國國債預計會達到創紀錄的水平,其數額將相當於國內生產總值的106%以上;而到2034年,這一比例將攀升至122%。
早在7月,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就發出警告:美國存在高額財政赤字,其公共債務與GDP的比值正在持續增長。這種情況不但會使美國自身面臨風險,還會給全球經濟帶來風險。美國的債務問題可絕不是其內部事務那麼簡單,這一問題與全球緊密相聯。中國、日本是美債的主要持有國,當美國出現債務問題時,它們若因此調整投資策略,這是否會在國際資本市場掀起波動呢?要是美元的信用受損,是不是會推動更多國家走上“去美元化”的道路呢?美國就像在債務這座火山上跳舞,稍有不慎踩入裂縫,全球經濟就可能遭受強烈衝擊。進一步看,美國高額債務產生的經濟壓力,可能會讓美國在國際事務裡更多地著眼於自身利益,也就是“各掃自家門前雪”。這樣的話,美國在全球事務上的投入會減少,其盟友對它的信任度也會下降,甚至可能致使地緣衝突越發難以調和。
美國當下公共債務與GDP的比值處於增長態勢,同時還存在高額的財政赤字。這對美國自身而言是一種風險,並且對於全球經濟來說也是風險。美國作為全球最大的經濟體,與世界上其他經濟體有著高度的關聯。因此,一旦美國出現劇烈的經濟波動,極有可能會給全球貿易帶來深遠的影響。9月25日,美國國會通過了一項“持續決議”法案。這一法案的目的在於防止美國政府由於資金問題而在美國大選前陷入停擺狀態。該法案是美國國會眾議院和參議院兩黨談判的成果,它能夠為政府提供3個月的資金。相較於約翰遜最初提出的能維持6個月資金的臨時方案,其時間更短。
美國在拜登執政期間,國債數額不斷增長,從28萬億美元一路攀升到現在的36萬億美元。這種國債數額的增長態勢必然會讓美國財政部門面臨極為艱鉅的挑戰。一直以來,美國有一個常用的做法,那就是藉助外部衝突來轉移其國內因國債經濟所產生的矛盾和壓力,而且為了維護自身霸權地位,美國還存在對外發動衝突的可能性,這可是美國多次使用並且效果不錯的“老手段”了。
我國是美國海外市場中第二大債券持有者。自去年開始,我國連續多月都在實施減持美國國債的策略。就在剛剛過去的9月,我國又一次削減了持有的美國國債規模,削減後約為26億美元,這樣我國目前持有的美國國債總量就調整到了大約7720億美元。當中國和日本減持美國國債的時候,出現了其他主要債權國。這些國家似乎經過協商後,在今年9月紛紛選擇增持美國債券。比如在9月,英國大幅增持了價值208億美元的美國國債,這使得英國持有的美國國債總規模上升到了7647億美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