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商報訊息●長江商報記者 徐佳
蘋果Vision Pro預售火爆,“果鏈一哥”立訊精密(002475.SZ)再成焦點。
20年前,富士康女工出身的王來春大膽創業,靠為富士康代工完成原始積累。背靠大樹好乘涼,但王來春早就意識到,高度依賴富士康是有風險的,她自己要成為那一棵大樹。此後,王來春陸續涉足PC、手機、汽車等行業,並積極推動併購以補齊短板、豐滿羽翼。
2023年末,立訊精密計劃作價21.08億元收購子公司世碩62.5%股權,此舉也被市場解讀為立訊精密夯實“果鏈”龍頭地位的重要舉措。因為,在完成本次收購之後,立訊系也將成為僅次於富士康的第二大iPhone組裝商。
此前,立訊精密曾披露,公司預計2023年全年將實現淨利潤107.67億元至112.25億元,同比增長17.5%至22.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03.05億至109.33億元,同比增長22.07%至29.51%,這也是公司首次實現淨利潤、扣非淨利潤超百億。
不論是為代工還是佈局第二增長線,王來春努力革新傳統制造工藝,立訊精密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實現生產效率和良率的不斷提升,2017年至2023年前9個月,立訊精密的研發費用累計為354.11億元。
積極併購豐滿羽翼
1967年,王來春出生於廣東省汕頭市槐澤村,家中還有一個長她3歲的哥哥。
1988年,富士康在深圳建廠,21歲的王來春成為流水線上的普通女工。因為對待工作一絲不苟,王來春被郭臺銘發現,並進行重點培養。
在富士康打工10年,從女工到組長、課長,王來春不僅學會了技術,更學會了管理。1997年,王來春辭職創業,並得到兄長王來勝的贊成。王來勝拿出全部積累,和妹妹一起創辦了一家名為“全勝”的小工廠。
成立初期,不知名的“全勝”小工廠很難找到客戶,王來春主動找到了老東家富士康,並獲得郭臺銘的支援。
為富士康代工,王來春很快完成了原始積累。2004年,王來春投資設立(深圳)有限公司,這就是立訊精密的前身。
此後數年間,立訊精密背靠富士康這棵大樹,快速壯大。
2010年9月,立訊精密完成IPO並在深交所掛牌。
上市之後,王來春還積極推動併購以補齊短板、豐滿羽翼。2009年之前,立訊精密子公司協創精密主要為富士康代工,2010年終止了對富士康的代工業務,業務調整為自主生產聯結器。
2011年,立訊精密收購崑山聯滔電子60%股權,2014年,又出資6億元將其剩餘40%股權收購,合計耗資11.80億元。藉此收購,王來春打入蘋果供應鏈,立訊精密成為蘋果iPad連線線供應商。2017年,立訊精密獲得蘋果AirPods代工資格,此後又成為AirPods最大的代工廠。2021年,立訊精密再耗資33.5億元將江蘇緯創、崑山緯新收入囊中,立訊精密正式取得蘋果手機的代工業務。
王來春的併購還在繼續。2023年12月28日,和碩(4938.TW)釋出公告,立訊精密將21.08億元收購子公司世碩62.5%股權。在市場看來,完成對世碩的收購之後,立訊系在蘋果供應鏈中的地位將得到進一步提升,其也將成為僅次於富士康的第二大iPhone組裝商。
佈局第二增長線
隨著在蘋果供應鏈中的地位不斷穩固,王來春兄妹成功逆襲。公司除了在消費電子領域,還發力通訊、汽車等產業領域,打造自主品牌。
特別是在汽車電動化、網聯化、智慧化的背景下,立訊精密透過十餘年的研發及業務開拓,將產品佈局延伸至艙內、艙外多品類產品線,並已綜合覆蓋汽車線束、聯結器、智慧網聯、智慧座艙及新能源汽車動力系統等核心零部件。
立訊精密還從消耗類產品起步進入醫療產品線,開始向手術、影像類等裝置產品線進行快速整合。
深耕消費電子,並以通訊、汽車等為第二增長點,在王立春的設想下,立訊精密的盈利能力再次突破新高。
2023年10月21日,立訊精密釋出2023年三季報的同時也率先披露了全年業績預告。2023年前三季度,立訊精密實現營業收入1558.75億元,同比增長7.31%;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淨利潤,下同)為73.74億元,同比增長15.22%。
在此基礎上,立訊精密預計2023年全年將實現淨利潤107.67億元至112.25億元,同比增長17.5%至22.5%;扣除非經常性損益後的淨利潤為103.05億元至109.33億元,同比增長22.07%至29.51%,這也是公司首次實現淨利潤、扣非淨利潤超百億。
不論是為蘋果代工還是佈局第二增長線,王來春深諳“智慧製造”這一底層邏輯。努力革新傳統制造工藝,以精益求精的態度實現生產效率和良率的不斷提升,成為立訊精密快速成為消費電子精密製造龍頭的秘訣。
按照立訊精密的規劃,公司的研發投入主要分為前沿科技投入和產品迭代投入。其中,前沿科技投入主要圍繞公司中、長期的產品與業務規劃佈局,將整體研發費用的約30%投入到底層材料、工藝、製程等前沿技術領域的創新研發中,推動公司在未來20年內實現30%的產品步入全球行業的無人區;產品迭代投入則是圍繞新方案、新產品從有概念到NPI(新產品匯入)過程中的研發投入。
長江商報記者粗略計算,2017年至2023年前9個月,立訊精密的研發費用累計為354.11億元。其中,2023年前三季度,立訊精密研發費用就達到61.44億元。
截至2022年末,立訊精密累計擁有發明專利4526件,較2021年末增長46.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