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觀察者網 陳思佳】當地時間12月2日,美國政府釋出新一輪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進一步加強對半導體制造裝置、儲存晶片等產品的對華出口管制,還將140家中國公司列入所謂“實體清單”,試圖限制中國發展先進半導體產業的能力。
據路透社2日報道,對於美國政府升級出口管制措施,半導體裝置巨頭(ASML)回應稱,該公司正在評估美國新規定可能造成的影響,但預計新的限制措施不會影響公司對全球半導體行業需求的預期。
阿斯麥在宣告中說:“目前,我們正在評估新規定對阿斯麥的潛在影響。從長遠來看,預計我們對半導體行業需求的預測不會受到新規定的影響,因為這些預測是基於全球市場對晶圓的需求,而不是基於特定的地理分佈。”
阿斯麥上個月曾預測,該公司2025年銷售額將達到300億至350億歐元,預計中國市場的銷售額佔比約為20%,低於今年的近50%。阿斯麥執行長克里斯托夫·富凱表示,人工智慧的蓬勃發展推動了晶片市場的需求,該公司對未來五年的銷售增長持樂觀態度。
荷蘭維爾德霍芬的阿斯麥公司總部 視覺中國
美國政府2日釋出最新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將140家中國公司列入所謂“實體清單”,對24種半導體制造裝置、3種軟體工具和高頻寬儲存器(HBM)增加了出口限制。美國商務部長雷蒙多稱,這是美國實施的最嚴厲的管制措施,目的是削弱“中國製造用於軍事的先進晶片的能力”。
路透社指出,美國和荷蘭政府此前已出臺一系列限制措施,禁止阿斯麥在中國銷售極紫外(EUV)光刻機和大部分深紫外(DUV)光刻機,這使得阿斯麥僅能在中國銷售一些舊式裝置。如果荷蘭強制執行美國的最新措施,可能影響阿斯麥向部分中國晶片企業銷售裝置。
荷蘭外交部2日在一份宣告中說:“荷蘭與美國一樣,對先進半導體裝置不受管制的出口感到擔憂。每個國家都會根據自己對國家安全威脅的分析,作出自己的評估並採取措施。”
不過,阿斯麥CEO富凱今年10月曾指出,美國對華施壓與“國家安全”關係不大,這只是美國限制中國發展的藉口。他當時表示:“考慮到地緣政治格局,我認為很明顯,美國將繼續向盟友施加壓力,要求他們(對華)施加更多限制。問題是,對荷蘭來說,什麼是正確的?對歐洲來說,什麼是正確的?”
對於美國升級對華半導體出口管制措施,中國商務部新聞發言人2日表示,美方說一套做一套,不斷泛化國家安全概念,濫用出口管制措施,實施單邊霸凌行徑。中方對此堅決反對。
發言人指出,半導體產業高度全球化,美方濫用管制措施嚴重阻礙各國正常經貿往來,嚴重破壞市場規則和國際經貿秩序,嚴重威脅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包括美國企業在內的全球半導體業界都受到嚴重影響。中方將採取必要措施,堅決維護自身正當權益。
本文系觀察者網獨家稿件,未經授權,不得轉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