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編輯部丨吳海珊
1月25日,國家金融督管理總局副局長肖遠企宣佈,取消外資對於銀行保險機構持股比例限制,外資可以持有銀行保險機構100%的股權,實現完全控股,同時大幅減少外資數量型准入門檻,對外資實行國民待遇。
業內人士認為,放開外資對銀行業控股比例並不會影響到現有中國銀行業的結構,但有助於活躍資本市場,影響中國上市銀行資產定價。
外資對於中國銀行資產的熱情早已有之。根據本刊的梳理,目前已上市的42家商業銀行的前十大股東名單中,有12家出現外資(含港澳臺)身影,4家銀行的第一大股東為外資。
不僅是上市銀行,非上市銀行也是外資投資的目標,例如,最近新加坡星展銀行增持深圳農商行股份,繼續成為其第一大股東。
否極泰基金總經理董寶珍對本刊表示,此次放開外資持有比例之後,資產規模最小的農商行和村鎮銀行最有可能成為外資100%控股的目標。
12家上市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中有外資(含港澳臺)身影
肖遠企1月25日公佈,取消銀行保險機構的外資股份比例限制,包括取消外資參股、收購、增資金融機構的股權比例限制。現在外國資本可以持有中國銀行保險機構100%的股權,實現全資控股。《外商投資准入負面清單》裡關於金融業的相關限制措施目前已經完全清零。
同時,中國監管方也大幅減少外資數量型准入門檻,過去外資銀行、外資保險機構准入中關於總資產規模和經營年限的要求都已取消,更注重外資投資綜合資質評估。如外資銀行和保險機構業務範圍和中資也已完全一致,完全實現國民待遇。
事實上,外資早已活躍在中國銀行市場。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資料,截至2023年底,外資銀行在中國共設立41家法人銀行、116家外國及港澳臺銀行分行和132家代表處,營業性機構總數888家,總資產達3.86萬億元。
從投資角度來講,根據本刊對於42家上市銀行的梳理,有12家銀行的前十大股東中出現了外資(含港澳臺)身影,外資股東出現在10家銀行的前三大股東之列。值得注意的是,西安銀行、南京銀行、北京銀行和齊魯銀行4家銀行的第一大股東均為外資,但持股比例都未超過20%(見表1)。
按照2018年以前的規定,外資在中資銀行的合計持股比例上限為25%,單一外資的持股上限比例為20%。
但早在2018年8月,當時的銀保監會發布《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關於廢止和修改部分規章的決定》,就宣佈刪去了關於單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作為發起人或戰略投資者向單箇中資商業銀行、農村商業銀行以及作為戰略投資者向單個金融資產管理公司的投資入股比例不得超過20%、多個境外金融機構及其關聯方投資上述機構入股比例合計不得超過25%的規定。
放開外資控股有助於活躍資本市場也有望提升中國上市銀行資產定價
未來在政策的推動下,外資全資持有中國的銀行資產,會對中國銀行業產生什麼樣的影響?這是當前不少投資者熱衷於探討的話題。
對此,董寶珍表示,首先允許外資全資控股中國銀行資產,並不會影響到現有中國銀行業的結構,“中國的銀行體系非常穩健,絕大部分銀行金融資產,都掌控在已上市的40多家銀行手中。個人認為,外資進來以後,不會撼動現有的中國銀行業的結構,但是它能活躍二級市場、活躍股權市場,甚至能帶來一些新的經營管理的經驗和思路,有助於提升我國銀行的管理能力。”
中國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2月,中國銀行業金融機構的總資產為409.7萬億元,同比增長10%。
其中,商業銀行的總資產佔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為84.8%,其中六家大型國有商業銀行的總資產佔銀行業金融機構的比例為41.7%,股份制商業銀行總資產佔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17%,城市商業銀行佔比為13.5%。在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統計中,農村商業銀行被統計在了農村金融機構中。
大型國有商業銀行不僅行業佔比相當高,且總資產的增長速度快於整體商業銀行。2023年12月商業銀行總資產同比增長11.1%,同期大型商業銀行增長了13.5%。
董寶珍預期外資的買入還有助於提升中國上市銀行資產定價。“一般而言,相比於非上市銀行,上市銀行的資產質量更好,但是目前中國上市銀行的定價低於非上市銀行。”Wind資料顯示,截至1月30日,上市銀行的市淨率在0.4~0.8倍之間。
基本面好的農商行和村鎮銀行或成外資收購的首選目標
如果外資想要100%持有中國的銀行,哪些銀行可能是外資的目標?
在瑞銀大中華金融行業研究主管顏湄之看來,外資將根據其業務特色、競爭優勢,在華開展業務。“在當前的宏觀經濟形勢以及銀行業增速下降、資產質量風險未完全釋放的情況下,外資可能只會考慮某些基本面堅韌、市場化充分的銀行機構,包括一些新型銀行、網際網路銀行、城商行,並將充分考慮自身需求以及與其固有業務的協同作用。”顏湄之分析說。
董寶珍則認為,城農商行以及規模更小的村鎮級銀行可能會是外資買入目標。“國有行和股份行實現100%持股機率不大。通常大型城商行都有地方財政的持股,儘管一些財政實力差的城市可能會賣出一部分股份,但外資想要實現100%持股可能性也不太高,真正能實現100%持股,最有可能的就是規模最小的農商行和村鎮銀行。”
根據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的資料顯示,截至2023年12月,農村金融機構的總資產為546113億元,佔銀行業金融機構比例為僅13.3%。但包括農村商業銀行、農村合作銀行、農村信用社、農村資金互助社和村鎮銀行的農村金融機構數量卻最多。
最近的交易也顯現出了外資對這類銀行的興趣。如2023年年底,新加坡星展銀行釋出公告稱,將以每股5.25元人民幣合計約20.11億元的價格收購深圳華強資產管理集團有限責任公司持有的深圳農商行股份的38355萬股股份,按此計算,此次深圳農商行估值超540億元。收購完成後星展銀行在深圳農商銀行的持股佔比將由13%升至16.69%,繼續維持第一大股東之位。
深圳農商行成立於2005年,由原深圳市農村信用合作社聯合社及其轄屬18家農村信用社的基礎上改制而成。2021年星展銀行以定增方式耗資52.86億元,收購了深圳農商行13%的股權,當時深圳農商行估值407億元。
值得注意的是,上述星展銀行對深圳農商行的每股收購股價相當於深圳農村商業銀行最近一個季度的賬面價值(PB)的1.05倍。這一數字大幅高於現有上市銀行的PB。
董寶珍表示,一些發達地區的村鎮銀行的盈利能力相當好,一方面是因為村鎮銀行的客戶都是小客戶,資金的定價會較高,甚至能達到7%;另一方面,村鎮銀行是熟人社會,不良率較低;同時分紅率高,甚至有東南沿海的農村鎮銀行的股權分紅率達到10%以上。
“發達地區的經營狀況好的中小銀行的老股東深知其股權的價值,不可能低賣,因而外資想要收購資質較好的中小銀行的股權定價,未來還會出現高於一倍市淨率的價格。”董寶珍表示。
此外,在他看來,相比於國內,歐美髮達國家的直接融資市場更為發達,銀行的運作模式會更看重零售業務,“中國的中小銀行本身也是服務個人的,尤其是小銀行主要服務於有限範圍的熟人社會的小客戶,這和西方以零售為主的經營模式有相通之處。”董寶珍說。
(文中觀點僅代表嘉賓個人,不代表本刊立場。文中提及個股僅做舉例分析,不做投資建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