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圖的這個“大寶貝”名叫嚴昊,江蘇太平洋建設集團的欽定繼承人,身價號稱有1200億。
嚴昊可能是全國最誠實的“富二代”了。有次,某個論壇上,媒體問他:“與同齡人相比,您最大的優勢是什麼?”
嚴昊愣頭愣腦地答了句:“生得好。”配上憨厚的面容,我相信他說的一定是心裡話。
嚴昊的爹叫嚴介和,太平洋建設集團的創始人,人送外號“中國最大的包工頭”,給各類開發商打下手,樓堂館所、修橋鋪路,樣樣精通,但其中應該不包括的樓盤,倒黴後,嚴介和發了一段影片,將前者批得是一無是處。
他怒噴:“許家印幹什麼都虧,不是騙子是什麼?還買飛機,一架不夠買好幾架,反正公司上市了,成了大眾的了,花的不是自己的錢!”
又自誇“你看我,吃喝拉撒都自己公司報銷,不上市,花的都是自己的錢,公司就是我家,不拿一分錢的年薪,不是很好嗎?”
嚴介和的言論,引得一片網友叫好,狠狠圈了一波流量,把太平洋建設塑造成了地產圈的一股清流。
而如今,僅三年不到的時間,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似乎這位“心直口快”的企業家掩藏的問題不比許家印小。
疑問一:營收5400億的太平洋集團為何還不起35萬的債務?
據《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500強”統計,太平洋集團連續10年登榜,收入5400億,名列全球第157位。
在地產遇冷、樓盤開工縮水的情況下,太平洋建設一年仍能賺5400億,著實令人羨慕。
可矛盾是,今年法院連續向公司法人下達了三次“限高令”,分別勒令太平洋建設歸還供應商102萬、69萬和35萬的欠款。
堂堂年入千億的500強,居然拿不出35萬的現金,實在有點詭異。
值得注意的是,太平洋集團雖大股東是嚴昊,但法人卻是一位名不見經傳的基層員工,或者稱“職業揹債人”更合適。所有的“限高令”對嚴氏父子毫無約束力,他們的吃喝拉撒,依舊由公司報銷。
疑問二:涉嫌資本出逃,為何要偷偷抽走3000萬股本?
眾債主在討債的過程中發現,疑似為逃避被強制執行,太平洋建設的資金,有多次出逃行為。
起因是,8年前,嚴介和拿下了貴州省的一個道路建設專案。按規定他需在當地建一家分公司,並注入8000萬的資金作為股本,以確保自己有實力完成工程。
奇怪的是,嚴介和轉了8000萬資金後,再沒有任何理由的情況下,分多筆,又偷偷轉出了3000多萬的股本,接收方是他女兒開的一家公司,典型的“左手換右手”,資本出逃行為。
儘管嚴介和一再辯解稱,這筆錢是正常的合同資金往來,但未得到法院的支援,被判定為資本出逃,仍需承擔該專案的債務。
疑問三:公司的大股東究竟是誰?
由於沒有上市,管理封閉,外界一直對這家號稱年入5400億,納稅卻很少的公司非常好奇,想弄清其真實的股權結構。
剛開始,嚴介和解釋是“75%自有資金持股,25%中東風投的錢”。
不久,似乎感覺有外資影響自己拿ZF專案,嚴介和又改口稱,中東迪拜的股東已退股了,現在股本改成了三分之一屬於公司,三分之二屬於員工,百分百的中國企業!
並強調,太平洋90%以上資金是自有的,已多年沒向銀行借貸。
真實情況會不會是太平洋建設上了銀行“黑名單”很難借到錢呢?只能轉向內部集資,借用員工的錢。
這點嚴介和也想到了,他給出的理由是:員工的錢是投資,不是非法集資,走的是正規渠道。
所謂“正規渠道”是一家名為“元亨祥”的金融公司,太平洋建設在透過這家公司發行了大量理財專案,承諾年化達10%以上,十多年來,累計籌資至少千億。
問題是,這家看似“中立”的金融機構,與太平洋建設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絡,大機率是嚴介和的“白手套”。
首先,“元亨祥”的母公司叫“中國鄭和艦隊資本國際集團”,名字起得很霸氣,其實即不國際也沒資本,是嚴介和創立並擔當首席顧問的一家皮包公司。
其次,“元亨祥”成立後五天,太平洋建設也成立了一家基金公司,並以這家基金公司的名義,在“元亨祥”發行了第一隻募資產品,隨後的三個月又連發三隻,全為太平洋募資。
當然,“元亨祥”給出的理由是“太平洋建設是我們的戰略合作伙伴”,究竟是夥伴還是“手套”,嚴介和自己最清楚。
頗具諷刺意味的是,這麼一位玩資本的高手,在被記者問到如何看待“聯想搞小貸公司”時,曾一本正經地批判道:“我怎麼也沒想到高科技公司,也來賺快錢,聯想除了小貸是賺錢的,其他都是賠錢的,他哪有心思做企業?玩資本啦!”
別人批判是為了引以為戒,怕誤入歧途。嚴總批判是為了逐字學習,模仿後超越,畢竟黑格爾曾說過:人類唯一能從歷史中學到的教訓就是從不接受教訓。
作者:9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