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輯 | 虞爾湖
出品 | 潮起網「於見專欄」
城市商業銀行不僅要拼資產規模、更要拼資產質量。作為上市銀行資產質量排名位於第一梯隊的城市商業銀行,蘇州銀行也因為其資產質量相對較高,而受到業界關注。
以涉房貸款不良率為例,近年以來,壓低該資料指標,是蘇州銀行的重點工作。得益於此,該行2022年房地產行業不良率為4.55%,較2021年的6.65%下降了2.1個百分點。
而從2023年第三季報資料來看,蘇州銀行的不良貸款率來到0.84%,環比下降0.2%,更是創下上市以來新低。
不過,評估一家城市商業銀行的成長性,蘇州銀行的一些短板,也足以致命。例如,作為衡量銀行或金融機構財務穩健程度和風險承受能力的指標,蘇州銀行的資本充足率一直在下降。與此同時,其營收增速不斷放緩。時至2023年第三季度,蘇州銀行的營收更是出現了罕見下滑。
因此,此前被投資者視為優質投資“標的”的蘇州銀行,也逐漸讓投資者失去信心。甚至即使在高管增持的情況下,也沒有保住其股價上揚的態勢。
業績下滑頹勢難止,盈利能力存疑
拋開蘇州銀行一直以來的資本充足率掉隊等老大難問題,蘇州銀行最讓投資者擔憂的,是其業績增長正在逐年放緩,而2023年第三季度甚至出現了單季度營收下滑。
據蘇州銀行2023年第三季度財報資料顯示,蘇州銀行前三季度營收增長1.81%,相比2019年-2022年同期的增速25.26%、11.19%、2.25%、11.49%,已經大幅放緩。
而單看蘇州銀行第三季度營收,該項資料更是呈現負增長態勢,同比下滑4.96%至29.18億元。錄得如此差強人意的業績資料,或許與其三季度零售金融的表現不佳、以及觸碰房地產風險、受地方政府債務問題“拖累”等有關。
與營收增長疲軟形成鮮明對比的是,蘇州銀行的盈利能力資料更為“好看”。資料顯示,2023年前三季度,蘇州銀行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37.62億元,同比增長21.36%;第三季度單季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為11.28億元,同比增長22.19%。
只是,仔細梳理蘇州銀行的財報,卻可以發現其盈利能力或許需要推敲。其中,減少計提信用減值損失和投資收益增加等相對“靈活”的資料,就被指可能存在“水份”。
最明顯的問題體現在,此前蘇州銀行就因為超500%的撥備覆蓋率而被指有隱藏利潤之嫌。雖然2023年第三季度,該項資料已從530.81%下降至2023年三季度的524.13%,但是依然十分存疑。
因此,有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在營收出現負增長之外,蘇州銀行的實際盈利能力,也十分令人擔憂。例如,受經濟宏觀因素的影響,銀行業淨息差整體下滑已是大勢所趨。
而前三季度,影響蘇州銀行利息收入的淨息差同樣在下滑。要知道,蘇州銀行的營收主要由利息淨收入和非息收入兩部分構成。而其利息淨收入佔比高達88.72%。因此,淨息差的下降,對其該項收入以及對應利潤的影響不言而喻。
財報顯示,前三季度蘇州銀行淨息差較上半年下降0.3%至1.71%。而2023年前三季度,蘇州銀行生息資產收益率為4.07%,相比上年年底下滑0.16%,該下降幅度,甚至在江浙滬地區銀行中僅次於張家港行,排名第二。
實際上,對比同行,蘇州銀行無論營收增速,還是淨息差,一直低於江浙滬城商行平均值。據蘇州銀行及行業資料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蘇州銀行的營收增速,在江浙滬地區僅排名第8,且相比2023年中期下降一位;並且與第7名浙商銀行增速相差超過2%。
而2020年-2022年以及2023年前三季度,蘇州銀行的淨息差分別為2.22%、1.91%、1.87%、1.71%;同期,江浙滬地區城商行平均值分別為2.28%、2.17%、2.07%、1.79%。
資本充足率滑坡老生常談,對公貸款增長是把雙刃劍
除了前文提及的一些核心業務指標外,資本充足率也是衡量銀企核心資本與其風險敞口之間比例關係的重要指標,而且,也反映了機構可以承受損失的能力。
據觀察,因為二級資本債的融資成本相對較低。所以,商業銀行在確保一級資本充足率的前提下,會更傾向於發行二級資本債。例如,2023年12月,蘇州銀行就因媒體報道稱,將發行40億元的二級資本債券的訊息,而引來市場關注。
只是,蘇州銀行的一級資本充足率卻並不佔據優勢,不僅在城市商業銀行中的表現也是中規中矩,而且在不斷降低。資料顯示,蘇州銀行的該項指標已由年初的9.63%降至9月末的9.37%。
實際上,蘇州銀行的核心一級資本充足率下降,並非一朝一夕。甚至早在2013開始至2018年多年時間內處於多連降的狀態。儘管2015年出現短暫回升,但是此後又接連三年一直下降。由此可見,蘇州銀行資本充足率滑坡問題由來已久,堪稱老生常談。
除此以外,業內人士還較為擔憂,在一些商業銀行不斷加碼零售業務的同時,蘇州銀行近年以來的對公貸款業務卻在高速增長,該部分業績的增長,也可能在為公司增加業績“作出貢獻”的同時,為其資產質量帶來風險,甚至得不償失。
資料顯示,2023年第三季度,蘇州銀行在總營收同比下降的同時,對公貸款卻較上年末增長了13.19%。
據瞭解,對公貸款是指銀行向企業、政府及事業單位等非個人客戶發放的各類貸款,主要包括短期貸款、中長期貸款、票據貼現等。實際上,對公貸款也是銀行重要的利潤來源之一,而對於企業與社會而言,對公貸款也是銀行為實體經濟、市場主體資本賦能的重要手段。
不過,對於一直在資產質量方面“名聲在外”的蘇州銀行,對公貸款業務的增長,卻未必全是好事。
從積極的一面來看,雖然對公貸款有利於促進當地實體經濟的發展,提升蘇州銀行在企業界的品牌影響力,但是從消極的一面來看,其營收下降與對公貸款增長互為因果。
例如,由於非息收入減少,蘇州銀行為了保持盈利水平,就需要加大對公貸款的投放力度,以獲取更多的利息淨收入。但是與此同時,因為該部分佔比過高,導致其資產結構不夠最佳化,資金成本過高,因此影響其整體營收水平。
此外,由於對公貸款一般授信額度高,因此佔用的資產也更多,帶來的風險也更大。尤其是營收下降與對公貸款增長,都將有損於蘇州銀行自身的發展和穩健。
因此,倘若蘇州銀行由於對公貸款增長過快,甚至對其形成依賴,其資產風險也可能會上升,此前招行等企業的信託產品,頻繁踩雷地產企業,便是前車之鑑。由此可見,蘇州銀行對公貸款增長,是把雙刃劍。
高管動盪內控混亂,頻“吃”監管部門罰單
蘇州銀行第三季度業績表現不佳,或許也與其公司高管動盪,行長、副行長接連辭任有關。8月14日,該行執行董事、行長趙琨辭職;9月26日,副行長魏純辭職;10月16日,原副行長王強出任行長的任職資格獲批。
值得注意的是,蘇州銀行的高管變動並非只是集中在2023年第三季度。例如,在更早的2023年2月,蘇州銀行原黨委書記、董事長王蘭鳳因年齡原因離任,由崔慶軍接任。
與此同時,蘇州銀行還是監管部門罰單上的常客,由此也暴露出蘇州銀行內部管理或許存在漏洞。例如,早在2021年初,蘇州銀行因差別化住房信貸政策執行不到位、個人經營性貸款資金用途管控不到位,被銀保監會蘇州分局罰款50萬元。
當年6月,蘇州銀行宿遷分行也因資金被挪用於繳納土地出讓金,被罰款30萬元。而2022年底,蘇州銀行因提供與實際情況不符的統計報表等多項違法事實被監管機關警告並被罰款122.2萬元。
而第三季度的2023年9月,國家金融監督管理總局無錫監管分局釋出了行政處罰資訊公開表,蘇州銀行無錫分行因員工行為管理不到位、專案貸款管理不到位,被處罰款75萬元。
此外,近幾年來蘇州銀行頻繁被爆高管涉短線交易、員工騙貸等風險案例也屢見不鮮,由此也暴露出蘇州銀行內控管理、信用風險等方面還有較大最佳化空間。
結語
作為城市商業銀行中的實力玩家之一,蘇州銀行是一個話題性很強、媒體活躍度很高的商業銀行之一。這家銀行的優勢在於,其資產規模增長平穩、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強。
但是,其不足也十分明顯。那就是內部管理層動盪不安,業績增長逐漸顯出疲態。與此同時,由於蘇州銀行在內部控制、規範化經營等方面存在疏忽,因此也經常因違規被罰而帶來經濟損失,而且,蘇州銀行的品牌形象也因此受損。
加上蘇州銀行營收增長放緩、資本充足率下滑等問題由來已久,說明此類問題並沒有找到很好的解決方案,因此都是蘇州銀行難以擺脫的焦慮。而蘇州銀行未來的發展,或許亟待轉型,從而找準目標有的放矢。
但願有一定發展潛力的蘇州銀行,有朝一日能突破困境,重回業績高速增長狀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