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報記者 李貝貝 見習記者 李未來 北京報道
從成立之初,便從事氫燃料電池發動機業務,佈局氫燃料電池發動機、熱電聯供、制氫裝置等領域,在氫燃料電池環境適應性、質量功率密度、高溫電堆等方面有一定技術積累。然而氫能消納、綠氫成本等問題依然困擾行業,盈利也是一大難題,億華通已多年未盈利,2023年淨利潤預計虧損2.1-2.9億元。
那麼,氫能發展的困境如何破解?氫能企業如何扭虧為盈?億華通有什麼規劃佈局?近日《華夏時報》記者對億華通進行了採訪,以下是全部內容:
《華夏時報》記者:億華通是國內較早佈局氫能的企業,11年來公司積累了哪些核心技術?
億華通:億華通燃料電池系統環境適應性強,特別是低溫環境,億華通實現了重大突破:量產的燃料電池系統實現了-30℃低溫冷啟動(極限是可以實現了零下40度,124秒(啟動),是目前全世界範圍內最好的一個結果),並在牙克石極寒環境完成了實車驗證,在張家口開展了國際首個高寒地區長週期(兩年)示範運營專案,系統性能得到充分驗證。
公司釋出240kW氫燃料電池發動機(G20+),是當時全球首款200+kW單系統車用燃料電池發動機,質量功率密度達到820w/kg。公司系列產品功率覆蓋30-240kW,可滿足城市團體、物流車、旅遊大巴、牽引車、自卸車等多樣化動力需求,可實現不同道路應用場景全覆蓋。
公司構建了面向機-電-氣-熱-化學耦合系統的耐久性最佳化架構,採取50+項耐久性最佳化措施,全面補齊壽命短板。公司全系新產品採用引射方案,完全替代迴圈泵,單臺成本降低超過2萬元。
高溫電堆是燃料電池行業發展的重要方向。億華通積極佈局高溫電堆研發,聯合聚通科技、清華大學等單位開展了大量前瞻性的技術探索與研究。研發團隊從膜電極、密封材料等關鍵零部件、材料革新著手,先後攻克高溫電堆面臨的高溫低溼及高壓環境執行風險等技術難題,成功開發了首款高溫電堆,並在中汽研新能源汽車檢驗中心(天津)有限公司順利完成了高溫效能檢測,檢測資料顯示該高溫電堆具有較高的輸出效能。
《華夏時報》記者:盈利是氫能企業面臨的普遍難題,如何扭轉這種局面?
億華通:氫能產業作為“前瞻謀劃的未來產業”,當前整體還很弱小,正在探索中前進,現階段仍屬於培育期,產業發展也存在諸多問題。包括氫氣價格高、氫能設施亟待完善(包括加氫站、制氫廠、輸氫管線等)、示範規模及範圍小等問題。
對於行業難題億華通的慣用處理方式是迎難而上,在氫能產業鏈上,前期推廣過程中,對於氫氣價格過高並嚴重掣肘產業發展的問題,公司啟動了張家口、新疆等風光氫儲綜合一體化專案,透過可再生能源離網制氫,降低綠氫生產成本,進而拓展氫能更多場景應用。
以億華通張北風氫一體化專案為例,該專案規劃建設200MW風電,全國首次透過質子交換膜電解水制氫(PEM)與鹼性電解水制氫(ALK)方式混聯制氫方式,每小時能夠生產氫氣2.4萬標方,並配套氫儲能系統,是河北首個大規模風氫融合專案和首個大規模氫儲能專案。經過初步測算,專案達產後,綠電制氫成本有望降至18元/kg以內,可有效降低綠氫供應成本,為產業構建了可持續、可複製的經濟發展模式。
當然,這些也都是億華通在一個新興產業發展過程中的探索,氫能行業的發展,還是需要大家擰成一股繩,制儲運加用全產業鏈共同發力,實現行業的快速發展。
《華夏時報》記者:美錦能源與億華通都是國內進軍氫能的先行者,記者瞭解到,美錦能源是億華通重要客戶之一,雙方的合作內容是什麼?
億華通:一方面億華通是飛馳汽車的燃料電池發動機供應商,另一方面,雙方也是合作伙伴,共同開發、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的市場化應用。2023年11月,張家口市氫能產業跨越發展啟動儀式上,億華通與美錦能源等多家企業共同發起成立聯合體,助力張家口氫能產業全鏈條發展。
《華夏時報》記者:目前氫能發展受到制氫儲運成本高、電池電堆技術難度大等問題,對於氫能未來發展,公司認為應該從哪方面突破?
億華通:對行業發展的一些看法和建議:鼓勵開展可再生能源離網制氫,解決可再生能源消納問題的同時有效降低綠氫成本;科學並適當超前佈局加氫站、輸氫管道等基礎設施建設,同時推進各地基礎設施互聯互通;繼續擴大燃料電池汽車示範城市群數量、加快氫能高速公路示範,擴充套件應用場景及規模,以示範執行提質降本;適當增加政策支援力度、縮短政策兌現週期,緩解產業鏈企業資金壓力;推動氫儲能、氫發電規模示範,實現綠氫多元應用。
責任編輯:張蓓 主編:張豫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