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公司再不完成IPO上市,我們真的可能就要完蛋了。”
這是某家正在排隊IPO的公司對記者說的真心話,非常直白,裝都懶得裝了,就是衝著基民、股民的那點本金來的。
於是,財務造假、欺詐發行,虧的改成賺,少的改成多的,公司業績有多好,完全看老闆的膽子有多大,毫無底線。
近日,一家叫上海思爾芯技術的公司就因欺詐發行被證監會堵在了大門外,IPO夢碎還不算完,還被追加各項罰款共計1650萬。
對上市失敗的公司給予行政處罰,這是首次,可以說是監管執法上的一大進步,但發生在思爾芯身上的事,還是不免讓人捏了一把汗。
某種程度上來說,思爾芯是運氣太差了才撞到法網上的。
眾所周知,註冊制實施以後,證監會對於上市公司的現場檢查不是全覆蓋而是抽查,具體查誰,由抽籤決定,而思爾芯就是正巧被抽到現場檢查的倒黴鬼。
一共65家公司,只抽查3家,個體不到2%的機率,思爾芯的運氣實在太好了!而思爾芯一旦過去,按照原定的募資計劃,至少要圈走10個億,如果再運作一下來個超募,幾十億也不是不可能。
值得一提的是,思爾芯的財務造假水平似乎不太高,證監會剛一查,思爾芯立刻就露出了馬腳。
再加上做賊心虛,思爾芯不敢繼續往前了,和保薦機構一商量,乾脆自己先撤吧,於是一起向證監會申請撤回了IPO。
但已經晚了,證監會直接立案調查,發現思爾芯招股書中2020年營收和利潤都是假的,尤其是利潤,虛增了118%,硬生生把當年的虧損改寫成了盈利。
思爾芯欺詐發行的罪名被坐實,成了第一個吃螃蟹的非上市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