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4日,廣州市統計局公佈了今年前三季度經濟資料,GDP突破22149億元,相比去年前三季度,增長2%。
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217.28億元,同比下降2.6%;第二產業增加值為5422.00億元,同比增長1.1%;第三產業增加值為16510.67億元,同比增長2.4%。
沒有對比,就沒有傷害。
北上廣深四大一線城市,廣州的經濟資料,可謂慘淡!
北京: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3462.0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5.1%。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 71.5 億元,同比下降 0.4%;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 4757.9 億元,增長 5.2%;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 28632.5 億元,增長 5.1%。
上海:實現地區生產總值 34389.18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4.7%。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 60.78 億元,同比增長 5.5%;第二產業增加值 8032.81 億元,增長 1.2%;第三產業增加值 26295.59 億元,增長5.8%。
深圳:地區生產總值為 25934.28 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 5.4%。其中,第一產業增加值為 16.95 億元,同比下降 2.1%;第二產業增加值為 9679.45 億元,同比增長 8.7%;第三產業增加值為 16237.88 億元,同比增長 3.5%。
相比北上深動輒4-5%的增幅,廣州僅有的2%增長,已經遠遠掉隊。
廣州的GDP不僅增長落後,絕對值也被遠遠甩開,就連曾經在廣州身後緊追不捨的重慶,都已經反超廣州。
重慶前三季度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3244.31億元,按不變價格計算,同比增長6.0%。其中,第一產業實現增加值1486.83億元,同比增長2.9%;第二產業實現增加值8991.33億元,同比增長6.7%;第三產業實現增加值12766.15億元,同比增長5.8%。
重慶GDP的增幅是廣州的3倍,絕對值反超廣州1000億元。
雖然具有省級體量的重慶,以直轄市的身份全面反超廣州,顯得並不是那麼公平,但重慶亮眼的經濟資料,依然讓廣州顯得黯然失色。
統計局的資料是冰冷的,只是宏觀上的體現,資料的背後,是廣州大大小小老闆的生存實錄。
我在生活了近十幾年,在廣州工作了十幾年,特別是最近幾年,接觸的中小老闆不計其數。
我感覺這麼多年以來,從來沒有哪一年,像今年這麼難。
一、年銷3個億,如今被輪番起訴
林總是廣州一家IT分銷公司的老闆,他幹了十幾年IT分銷,今年終於幹倒閉了。
他曾是一個名不經傳的小老闆,在藏龍臥虎的廣州IT界,林總屬於後起之秀。
2019年左右,國內IT某大廠,在國外碰壁之後,全力開拓國內市場,林總有幸成為了該大廠的核心代理商。
只要你有足夠的現金,只要你能墊付資金,只要你能壓貨,該大廠有足夠的生意,帶你事業起飛。
短短兩三年時間,林總的公司,從一個一年銷售額幾千萬的小公司,迅速壯大成為一家年銷幾個億的中型企業。
這是多少小老闆遙不可及的夢想,幾年時間,林總走上人生巔峰,如夢幻一般。
林總一時之間,成為該大廠的代理的成功標杆,出席大廠的各種大會,在大會上成為座上賓,鮮花掌聲不斷,成為了風雲人物。
然而,表面上的風光,隱藏著常人不知的淒涼。
為了完成大廠既定的出貨指標,林總不得不把大量的貨物壓進倉庫。
壓什麼貨?什麼時候壓?
大廠的客戶經理,會根據自己手上的專案情況,給林總指導,讓林總根據他們的專案清單,來提前備貨。
林總提前壓貨,能給這些客戶經理,提前帶來銷售額。
客戶經理為了完成了任務指標,會向林總誇大專案的成功率,以及虛假承諾專案週期。
為了完成大廠的任務,林總只能飢不擇食,用真金白銀換取大廠畫的餅,來給自己充飢。
如果廣州的市場需求依然像往年一樣大,客戶經理承諾的專案能完全落地,林總倉庫裡的貨,或許能夠順利出掉。
但是,天不遂人願,廣州的IT市場崩塌了。
2024年,廣州賣地收入銳減,財政收入大幅減少。政府沒錢上馬專案,大量非必要的專案被無限期延後,有些專案甚至被取消,極少數專案縮減規模採購。
林總庫房裡的貨,堆積如山。
有些貨,專案丟了,就再也賣不出去;有些貨,專案延期了,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出。
更為糟糕的是,廣州整個IT行業的流動性非常緊缺,到處都缺錢,林總放出去的賬期,無法回收。
一方面是庫存佔用了幾千萬的資金,另一方面幾千萬應收款收不回,每個月百來號員工一兩百萬的固定開支,林總難以為繼。
苦撐一年之後,林總的供應商,以及銀行們,坐不住了。
先是兩家銀行,前後腳起訴林總公司,追討貸款。
林總公司崩塌的多米諾骨牌,被推倒了。
看到銀行起訴,總代理商慌了,又有兩家總代公司,接連起訴林總公司。
走到被起訴這一步,林總已經無力迴天。
有人說林總早已轉移了資產,但林總堅決否認,無論如何,他是無法全身而退的。
被林總坑得最慘的,就是那些給林總公司供貨的總代理商們。
唯一全身而退的,就是這家IT大廠商。只有它,能讓總代理商揹負賬期;也只有它,能讓代理商乖乖壓進大量的庫存。
接下來,等待林總的,將是被執行,然後限高,成為老賴,在個人徵信上,永遠無法翻身。
總之,林總已經認命,躺平!
在廣州,像林總這樣倒下的老闆,還有很多。
二、刷信用卡創業替恒大還債
張總是一個90後創業者,早年在一家IT代理公司做銷售,懂行之後,自己出來單幹。
為了不和原來的老闆衝突,張總不碰原來的客戶,憑藉著打工那幾年認識的廠家資源,他重新拓展一些大客戶。
2020年左右,張總抱上了一條大腿——恒大,那個時候,這條腿不僅粗,看起來還很有肉。
彼時,我在張總公司喝茶的時候,總是見他滿臉笑容,暢談著恒大又有幾個框架採購的標,金額有多大,他能拿下多少份額。
張總的公司不大,含財務、商務、技術和他,也沒超過10個。
我當時很是疑惑,為什麼恒大這麼大一個客戶,一年上千萬的生意,怎麼會找他做,廠家也為什麼要支援他來做。
由於我和張總的業務不多,不是經常見面,偶爾見面聊一聊,並不深入。
今年再去張總公司時,恒大已經暴雷3年之久,他的公司也只剩下三個人,一個財務兼商務,一個技術,再加上他。
和前幾年不一樣的是,現在張總是滿臉愁容,蒼老了許多。
他和我吐槽恒大暴雷之後,他有800多萬款收不回來,他創業多年賺的錢都賠進去了。
供應商的款,他一分也不能拖欠,只能借新債,還舊債,靠自己和兩個員工的信用卡、借唄、消費貸來閃轉騰挪,除了維持小公司正常運轉,只能勉強渡日。
張總是還沒有躺平,也還沒有倒下,他還年輕,窟窿他還有能力和時間補上,他現在所賺的每一分錢,都是在替恒大還債。
現在跟著他的兩個員工,都是他的心腹好友,是前幾年創業的時候從前東家帶出來的,他們不願意走,他也不能裁。
這兩個員工跟著他享受過恒大生意紅火時候的虛假繁榮,現在也陪著他,為當時的泡沫埋單。
在廣州,倒下的房地產商遠不止恒大,曾經地產界的華南五虎,現在已經銷聲匿跡。
在他們背後,是幾萬、幾十萬家像張總這樣的老闆,他們多年的積蓄化為烏有,揹著沉重的負債,負重前行。
今年,我看到好幾個這樣的老闆:有一個踩了雪松控股的雷,目前還有1500萬專案款血本無歸;有一個同時踩了恒大等華南五虎的雷,將近1個億資金無法回收。
多年前,我在張總公司的疑惑也得到了解決,這些大地產商的大生意,之所以給這些名不經傳的小公司做,根本原因在於大公司不願意做了,不願意再墊資了,所以像張總這樣的小公司,有了可乘之機。
當一個大機會輪到小公司的時候,這個機會往往是一個陷阱。
在廣州,還有成千上萬家中小企業老闆,在替前幾年高歌猛進的房地產開發商,艱難還債!
三、廣州的老闆到底有多難
上文的林總和張總,是廣州大大小小老闆的一個縮影,有的已經躺平,有的還在苦苦支撐。
特別是那些還在苦苦支撐的老闆,他們每天都在失血,他們到底有多難?
1.營業額急劇萎縮
我身邊的老闆都不大,大的老闆員工100-150人,營業2-3個億,今年基本上跌到1個多億。
中型的老闆公司20-30人,一年體量在6-7千萬,今年基本跌到4000萬以下。
小老闆公司10個人以下,曾經一年營業額2-3千萬,今年基本跌到1000萬以內。
業績腰斬、膝蓋斬,屢見不鮮。
業績下滑,不是他們不努力,也不是他們的員工不努力,而是市場需求突然沒有了。
2.資金鍊非常緊張
生意好的時候,資金鍊會緊張;生意不好的時候,資金鍊更緊張。
根源在於財政沒錢,很多專案大總包拿不到錢,中小企業作為大總包的分包商,也拿不到錢。
分包商沒有收入,他們只能拖欠裝置供應商的款。
這樣,就造成裝置供應商應收賬款高企;他們還面臨另一個挑戰,那就是廠商給的業績壓力,為了完成業績,他們還要揹負大量的庫存。
一面是應收款收不回來,一面還要借錢備貨,再加上業績下滑,預付款也急劇減少,導致他們現金流為負,資金鍊異常緊張。
為了能夠讓公司正常運轉,為了給員工持續發工資,老闆們不得不把多年積蓄全部投入公司,房產抵押從銀行貸款投入公司,從民間高息借貸投入公司。
這些老闆們,將個人全副身家,牢牢地綁在了公司上,一榮俱榮,一損俱損。
3.不敢裁員
很多人說,業績不行,可以裁員啊,大幅裁啊。
但現實並不是裁員就能解決問題,裁員本身也是一個大問題。
和平裁員需要一筆不菲的賠償金,如果不賠償,仲裁和訴訟就會不斷,牽扯到老闆們的精力。
裁員還會導致業績進一步下滑,業績斷崖式下跌,會導致銀行貸款額度縮水,很多靠銀行借新還舊的老闆,會因此崩盤。
所以,但凡老闆們還能從民間借到錢,但凡還能借新還舊,他們都不敢大幅裁員。
因為裁員,真的會引發崩盤,那是萬劫不復的深淵。
4.看不到希望
以上種種困難,如果只是暫時的,有一個期限,老闆忍一忍,熬一熬,或許就過去了。
但沒有人知道,這種狀況會持續多久,沒有哪個老闆知道,這種艱難時刻,還要多久才能過去。
有人說明年會好一點,有人說明年會更差;有人說後年應該經濟會起來,還有人說今年可能是未來最好的一年。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判斷,但沒有一個人能夠確切地知道未來。
上面出臺了很多政策,利率一降再降,廣州樓市也徹底放開了限購,但目前廣州的經濟,還沒有好轉的跡象。
所有老闆都在翹首以待,期待政府發債的專案,能夠儘快落地下來,遠水雖然難解近渴,但那是希望。
希望接下來,廣州的經濟能有起色,不然,再這樣下去,廣州很多老闆頂不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