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為大眾投資理財方式之一的股票投資,已經得到廣大投資者的認可,投資股票市場也已經成為一種時尚。投資者都想在股市中掙大錢,但作為一種投資,有賺就必然有賠,而且賠錢的比例往往比較大。也許有的投資者認為,股市裡賺錢無非是低買高賣,然後重複操作,就可以不斷獲利。這話似乎很有道理,也很正確。然而實際情況卻並非如此,很多時候往往買的不是低點卻賣在了低點;該賣的時候沒賣,該買的時候沒買。
造成投資失誤的原因就是投資者不知道如何把握買點和賣點。也就是說,投資者沒有一個明確的概念要在什麼時候買,在什麼時候賣,更沒有一個合理的止損和止盈計劃,這在股市中是非常危險的。我們除了要關注賬面上那些時刻變化的數字,更重要的是要關注隨時到來的風險與機遇,也就是關注買點和賣點的提示訊號,只有這樣,才能在股市中做到遊刃有餘,張弛有度,實現穩定的獲利。
在股市中,技術分析,有三大核心。可能有很多朋友不一定能看懂,但是慢慢理解,就能悟道很多。我們自己雖說看似頭頭是道,其實也是在技術分析不斷領悟和迭代的路上。
第一,趨勢。
趨勢這個很好理解。資金買入或者賣出股票,一定會帶動趨勢,因為籌碼失衡了。往上漲是上漲趨勢,往下跌是下跌趨勢。
趨勢的判定,一般至少以周線為標準,日線的趨勢會帶動周線的趨勢變化。一天的漲跌,是無法形成趨勢的,只是一個短期的波動而已。如果資金想賺大錢,就一定會提前佈局,形成的趨勢自然也不會是日線級別的,而是周線級別,甚至是月線級別的。
趨勢在短期內是勢不可擋的,因為資金從入場到離場有周期。不存在周線級別出現趨勢,又馬上結束一說。因此,做趨勢判定成為了關鍵。而且趨勢判斷很容易判定是反彈,還是反轉,只要看小週期和大週期的趨勢變化即可。
第二,量能。
量能是決定資金級別的。一些股票的成交量只有2-3億,甚至只有幾千萬,那麼參與的資金級別肯定就不大。一些股票的成交量能達到20-30億,甚至50-100億,那肯定就是大資金主要博弈的物件。量能不一定是看成交金額,主要是看成交量的放大,或者叫做量比。量比代表當下這支股票的資金活躍度,活躍度越高,機會越多。
技術分析的底層是量能,也是主要追蹤資金動向的衡量標準。日線的量能即便可以騙人,但周線,月線肯定不會騙人的。但凡是量能有效放大的,都有參與的機會,但長期縮量的股票,儘量不要做參與。
最容易失真的,是那些原本量能很小,突然之間量能放大特別明顯的,容易出現錯誤的判斷。量能還有一點需要特別注意,就是持續性,一般以3個交易日作為衡量標準。
第三,空間。
技術分析的重要核心,就是空間。技術分析,可以在大週期的基礎上,有效判定空間。空間定量,是根據趨勢的方向,量能和短期上漲的強度,去測算資金離場高度的。包括下跌趨勢也是完全一樣,可以透過技術形態,股價的位置,去測算空間的位置。
空間定量,在技術分析裡是最複雜的一個環節,也是決定能賺多賺少的關鍵。很多人說,漲多漲少和業績有關,其實關係還真不大。空間完全就是資金的力度決定的,大部分都會炒出泡沫,和業績沒太多的聯絡。業績只能決定下限,資金才能真正決定上限。
如何透過成交量和走勢來判斷股票是否築底完成,準備拉昇?
個股的底部構築不僅是指價格止跌企穩後的上漲階段,也包括“最後一跌”階段。在個股尚處於下跌及“最後一跌”階段時,量能多處於常量、變數的不斷轉化中,也有少數個股的量能處於消散形態。
如圖1-1所示,A區域是下跌過程中出現的變數,B區域則是“最後一跌”中的低水平常量形態。
部分個股的主力建倉期早在下跌過程中已經開始。當個股在長期下跌末期經常出現常量、變數的不斷轉化時,可能是主力開始建倉吸籌。變數的出現就是主力“吸籌一砸盤一吸籌……”這一迴圈過程的產物。
當個股股價開始回升時,量能也會出現相應的變化。C區域成交形成聚量形態,隨後的D區域股價回落而成交呈量能消散形態。
儘管C區域和D區域的量能形態與股價的契合不存在問題,但這兩個區域的成交絕對值仍處於較低水平,不能排除反彈行情的可能性。
在接下來的E區域,成交併未承接D區域的縮減,而是又出現了聚量形態,同時股價變動也處於挑戰長期均線的過程中。
這個點的聚量形態非常關鍵,它的出現使得成交量保持增加的態勢,避免了因量能萎縮而導致漲勢天折的後果,也從量能上佐證了有大資金正在藉助股價的震盪不斷入場。
F區域股價走出“脫離苦海”形態,同時密整合交的出現也使趨勢啟動正式拉開序幕。(所謂脫離苦海的個股,是一種比喻性的說法,意指已經走出下跌趨勢,底部構築已經完成或接近完成的個股。這類個股介於強勢與準強勢個股之間,同時相對漲幅不大,正處於趨勢啟動的閾值上。)
趨勢啟動的量能變化不可能只有上述案例這一種,其必然會因個股而異。但從底部構築階段再到上漲趨勢正式啟動,成交量必然會出現截然不同於跌勢的態勢。
如果個股沒有走出“脫離苦海”形態,那麼會有兩種可能:一是目前只是一波反彈行情,在這種情況下,即使量能放大也會在反彈後再度縮減至漲升前的水平;二是仍舊處於大型底部的構築過程中,在這種情況下,量能有可能縮減,也有可能維持一個新常量形態。
如果個股走出“脫離苦海”形態,那麼即使再度回落,更多的只是下挖一個兇悍的“散兵坑”,很快就會出現迴歸上漲趨勢的強勢啟動。
主力資金總慣於引導市場資金的力量來完成自己的任務。在這個前提下,多股資金的合力必然會使量能呈現跟跌勢不一樣的“風景”。趨勢的啟動,量能總是會“說話”的。
不過,事實是,往往很多交易者因為想做多,而去找各種上漲的理由,而不是因為看到了上漲的訊號而去做多。
賺錢是因為交易者跟對了市場波動的節奏,同樣的虧錢也是因為交易者沒有跟對市場波動的節奏,方向可能只能上或者下兩個,但是節奏卻有千差萬變,節奏不對,即使方向對了也很難賺錢,而對交易者來說,需要處理的是你不僅要找方向,還是在正確的節奏點上開倉,必須同時滿足這兩個條件,這才是最難得,這也是為什麼一個好的分析師不見得是一個好的交易員的原因,分析師只需要去找方向,不需要在乎節奏因為他們不進場交易,但是交易員不行,虧損的都是真金白銀。
有所為,有所不為,交易不是要求時時刻刻都要進場交易,一是看投機市場的整體走勢,二是看交易者自己的狀態,當行情節奏錯亂不堪,或者自己狀態不好的時候,什麼都不做,就是最好的操作,很多交易者虧錢,不是嚴格止損有問題,而是有些交易根本就不應該進場發生。
與盈利的單子平倉太早相比,還有另外一個極端就是,跑的太慢,沒有隻漲不跌的緣分,很多交易者往往把交易的焦點放在怎麼樣提高入場點的準確率上,其實,與進場相比,出場更重要。
技術本身並沒有好壞優劣之分,有的交易者用他賺錢了,有的交易者用它卻虧錢了,所謂盈虧同源,盈利來自虧損,虧損也來自盈利,至於最後得到的是盈利還是虧損,要放在更多的交易結果中來看。
交易就像是做賊,想吃肉,就要學會承受捱打,交易中每個人都會犯錯,都會虧損,重要的不是給自己什麼藉口,而是應該怎樣改變,交易是一項抽絲剝繭,去偽存真的過程,是好的過程決定好的結果,只有學會盈利性的思考才是最終的目的,尤其是批判性的思考,在股票投機市場,人云亦云基本上爆倉的結局,當然,就更不能指望可以跟風賺簡單的塊錢,記住,這個市場老師要比老騙多的多。
所以,不要陷入追求勝率的歧途。每個交易者,都有著對交易系統不斷最佳化的追求,一個基本的交易系統,確實應該具備價格判斷、資金管理、風險控制等要素,但在此基礎上,很多交易者 總是在孜孜不倦地最佳化價格判斷這一要素,試圖尋求更高的勝率和更優的出入點,這是一個歧途。
最後,不要指望交易中一定會這樣或者那樣。您所要尋求的是對事實的深思熟慮,而不是捕風捉影。如果您的交易方法告訴你應該做一筆交易,而您沒有執行,錯過了一筆賺錢的機會,只能做壁上觀,這種痛苦要遠遠大於您根據自己的交易計劃入市做了一筆交易但是最後賠錢所帶來的痛苦。
自身的人生經驗塑造您對交易的認識。如果您入市後第一次就被套了,很可能等解套後再也不入市場了,更甚是直接割肉遠離市場了。交易賠錢和失敗給人帶來的心理衝擊要比肉體的痛苦更大,影響時間也更長。如果您不被一次失敗的交易所擊垮,那麼交易賠錢就不會對您產生如此消極和持久的影響。
教育經歷對塑造交易者看待交易的方式產生重要作用。正規的商業教育能夠讓您在瞭解經濟和市場的大體狀況時具有優勢,但是,這並不能保證您在市場中賺錢。要想在交易中成為贏家,您必須學會去感知那些大多數人所視而不見的機會,您必須儘可能的從操作中獲得比別人多的經驗,您必須挖掘那些對成功交易必不可少的知識。
自大和因賺錢而產生的驕傲會讓人破產。賺錢會讓人情緒激昂,從而造成自己對現實的觀點被扭曲。賺的越多,自我感覺就越好,也就容易受到自大情緒的控制。賺錢帶來的快感是賭徒所需求的。賭徒願意一次次的賠錢,只為了一次賺錢的快感。
永遠牢記,無論贏輸,一人承擔。不要去責怪市場。你需要去了解交易中究竟出現了什麼問題。風險可以儘可能的避免,卻不能徹底的根除,不過,大部分交易者不是像成功的交易者那樣思考風險,他們根本不知道冒險意味著什麼。最優秀的交易者不但接受風險,他們還學習承受和擁抱風險。在假定你是冒險的人和承認你是冒險的人之間有一個巨大的心理落差,因為你要交易,需要完全接受每筆交易天生的風險。一旦你完全接受了風險,對你的最差表現會有深刻的含義。
成功的交易者對風險進行量化和分析,真正的理解並接受風險,從情緒上和心理上接受風險決定您在每次交易中的心態。個體的風險容忍度和交易時間的偏好,也使得每個交易者各有不同之處。選擇一個能夠反映您的交易偏好和風險容忍度的交易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