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 吳霜,實習生楊琛琦 上海報道
“對於中小銀行來說,錯位競爭,有自己特色,是生存之基、發展之道”,日前,在常熟銀行的業績釋出會上,董事長薛文和行長包劍雙雙提及這句話。
對於常熟銀行來說,其長期以來的發展之道是做小做微。常熟銀行三季報顯示,2024年前三季度,常熟銀行實現營業收入83.70億元,同比增長11.30%,實現歸母淨利潤29.76億元,同比增長18.17%,上半年加權平均淨資產收益率為14.96%。
前三季度,常熟銀行實現歸母淨利潤29.76億元,同比增長18.17%,增速較2023年下降2.93%,主要受營業收入增速下降影響,成本收入比為35.17%,同比下降4.13%,成本實現有效縮減。
息差收入增速放緩,中收發力
包劍表示,前三季度常熟銀行的收入增長點,一是量增,資產體量保持穩定增長,前三季度存款增速15%、貸款增速8%;二是價穩,在銀行業息差整體收窄的情況下,透過最佳化資產結構,強化成本管控,嚴控息差收窄幅度;三是收入多元,發展自營及代銷等中間業務收入,增加全行中收貢獻。
今年前三季度,常熟銀行利息淨收入增速出現大幅放緩。前三季度利息淨收入為69.03億元,同比增長6.15%,而2023年、2022年同期增速分別為12.48%和18.65%。
此外,前三季度常熟銀行淨息差小幅收窄。常熟銀行前三季度淨息差為2.75%,同比下降0.20%。生息資產平均收益率為4.74%,計息負債平均成本率為2.24%,較上季度分別下降0.06%、上升0.05%。生息資產收益率上行速度較計息負債上行速度略高,息差同比小幅收窄主要受生息資產擴張速度放緩所致,但淨息差仍在行業中處於較高水平。
在中收方面,常熟銀行雖基數較低,但近兩年增速明顯。在銀行業三季度整體中收下滑10.75%的背景下,常熟銀行實現手續費及佣金淨收入6509萬元,同比增長260.02%;去年同期中收增速為225.98%。
前三季度,常熟銀行的非息收入中,投資收益為主要收入來源,所佔比重高達91.27%。此外,前三季度,常熟銀行的公允價值變動收益出現了較大幅度的下滑,減少1.15億元。
對此包劍解釋,其主要原因有二:一是交易性基金投資實現的分紅,計入投資收益,導致淨值下降引起公允價值變動損益減少;二是投資業務隨著市場價格波動,估值相應會動態波動。
存貸結構最佳化
常熟銀行前三季度單戶1000萬及以下貸款佔比為72.05%,涉農貸款佔比為64.74%。
前三季度,常熟銀行貸款總額為2396.86億元,同比增長9.69%,增速較2023年下降6.97%,主要由融資需求較弱所致。第三季度單季度淨新增貸款為7.51億元,同比增量減少30.89億元,其中零售貸款規模收緊,零售貸款淨減少16.14億元。此外,常熟銀行對公貸款增長態勢較好,前三季度對公貸款同比增速為19.3%,個人貸款同比增速為3.2%。
常熟銀行吸儲能力依然穩健,存款結構進一步最佳化,前三季度定期存款佔比相較上半年下降了0.21%,且三年期以上的定期存款佔比為38.07%,較年初下降1.58%。
常熟銀行前三季度公司不良率、關注率分別為0.77%,1.52%,較上半年分別增加0.01%和0.16%,個體工商戶抗風險能力相對較弱,經濟復甦持續低迷的環境下,關注類貸款比例有所抬頭。
詳解新領導團隊戰略重點
2023年12月,常熟銀行完成第八屆董事會換屆選舉工作,由薛文、包劍領銜新一屆管理團隊。
在業績釋出會上,薛文對新一屆管理團隊的新的戰略重點進行了說明。一是堅持走“輕資本”發展之路,以內源式增長實現高質量發展,做好科技金融、綠色金融、普惠金融、養老金融、數字金融“五篇大文章”。
二是深化內部改革,提升自身能力。加快綜合化、數字化、生態化“三化轉型”,推動鄉村振興、客戶提升、財富管理“三大工程”。
三是積極穩妥捕捉村鎮銀行減量提質過程中的機遇,進一步拓展發展空間。
四是對市場保持敏銳感知,對風險保持高度警惕,靈活調整經營策略、產品和服務,在複雜多變的環境中做好風險防控,走可持續發展之路。
常熟銀行董事會秘書唐志鋒表示,常熟銀行在小微企業貸款風險管理方面的上優勢:一是引入德國IPC技術,透過真人真事真交易的底層邏輯開展業務;二是不斷迭代IPC技術,加入了信貸工廠,數字化賦能等新型風控手段,做到風控技術的本土化和特色化;三是強調現場風控和遠端風控相結合。
回應低分紅
常熟銀行上市以來,分紅比例相較其營收增長幅度並不高,2023年現金分紅比例為20.88%,在42家上市銀行中位列第34位,而營收增長卻位居前列。
對此,唐志鋒表示,分紅安排主要基於如下考慮:一是本行正處於發展階段,適當留存利潤以補充核心一級資本,保障內源性資本的持續補充,有利於更好地服務實體經濟,助推高質量可持續發展;二是充足的資本有利於本行持續提升價值創造能力,為投資者提供更好更合理的長期回報;三是充分考慮監管機構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順應資本監管趨嚴的趨勢要求,進一步增強風險抵禦能力。後續將根據盈利水平、監管機構對資本充足率的要求以及本行業務可持續發展等因素,努力創造高質量的業績回饋投資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