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武紀納入上證50,是對資本市場的諷刺?
0 1
被“抬進”上證50
上個週末關於股市的話題爆了。
市場討論最熱烈的是上證50、上證180、上證380、科創50等指數調整樣本的事。
11月29日,上交所及中證指數有限公司,釋出滬深300、上證50、上證180、中證A500等指數樣本定期調整結果。
上證50把寒武紀、賽力斯、中國中車、京滬高鐵、調入;被調出的則是特變電工、上汽集團、片仔癀、中國電建、兆易創新。
調整將於2024年12月13日收市後生效。
兩個看點,一個是上汽出局,賽力斯進場。
上汽集團曾是國內最大的傳統車企上市公司,總資產接近萬億,其高貴的“靈魂”讓高攀不起,結果在2024年尾被踢出上證50。
當然,2024年的賽力斯確實猛。
業績上,前三季度營業總收入1066億元,同比增長5倍,歸母淨利潤達到40.4億元。
銷量上,其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攀升,1-9月累計賣出31.67萬輛,同比增長364%。
在資本市場上,賽力斯漲得也很兇,今年以來股價漲超70%,實至名歸。
另一個是——寒武紀入選上證50指數,讓大家驚掉下巴。
要知道上證50指數代表了啥?
它代表了上海證券市場中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股票。
它能反映上海證券市場中,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龍頭企業的整體狀況。能入圍上證50指數,代表著資本市場對你的認可。
但是寒武紀除了股價漲得猛還有什麼?作為一個營收幾個億,連年虧損的企業,卻有著2300多億市值,是不是巨大的泡沫?
好比,你憑本事進的培優班,是又紅又專的向陽少年。
可有一天教導主任通知,說你得讓出座位,因為有個人要頂上來。
然後你一查,這人幼兒園以來全科不及格,卻是個網紅!
0 2
連虧7年的寒武紀
上證50的樣本股都是有利潤且經營相對穩健的大公司為主,能入選的公司基本是業績優異、盈利穩定的好學生。
但也有例外,就比如寒武紀這種的。
公司成立於2016年3月15日,是一家專注於人工智慧晶片產品研發與技術創新的公司。業務範圍覆蓋智慧雲伺服器、智慧邊緣裝置和智慧終端的核心處理器晶片的研發、設計和銷售。
如果其他文字看不懂,只需要記住AI晶片這個關鍵詞。因為它要對標的物件,英偉達,也是以AI晶片這個產品屢創新高。
“上市即巔峰”的寒武紀在2020 年,僅歷時4個月審批就成功登陸科創板,一度風光無限。上市首日大漲229.86%。四天後總市更是值突破1000億元。
後來ChatGPT概念爆火,寒武紀股價在2023年不斷上漲,相較於2022年末上漲了三倍有餘。
到了今年,寒武紀的市值在短短兩個月內暴漲超過150%,超過了2400億元人民幣,不斷刷新歷史新高,成為國內晶片半導體行業上市公司中排名第三的股票,僅次於中芯國際和海光資訊。
高手都愛講故事,但對於上市公司來說,業績才是生命線。
一輪又一輪的暴漲之後,發現寒武紀根本就賺不了。
從2017年上市至今,寒武紀已經鉅虧了50多億,就拿從2022年至今計算,也虧了近30億。光從財務角度考慮,公司簡直就是個燒錢機器。
最新的財報,在2024年三季度,公司扣非歸母淨利潤虧損8.62億元,儘管同比去年虧損9.49億元的情況有所好轉,虧損幅度減少了不少,但總體的虧損狀況仍然不容忽視。
反觀寒武紀“對標”的英偉達在2024財年第二季度的財報顯示,其總收入突破135.1億美元,環比增長88%,同比增長101%!
其中,淨利潤達到61.88億美元,環比增長203%!
寒武紀屬於業績從沒強過,炒作從未停過。
這一次進入上證50,也在意料之中。
首先看上證50調入規則。
根據相關規則,上證50指數是以上證180指數樣本為樣本空間,挑選上海證券市場規模大、流動性好的最具代表性的50只證券作為樣本,綜合反映上海證券市場最具市場影響力的一批龍頭企業的整體表現。樣本股票每半年調整一次。
在確定樣本空間的基礎上,上證50指數根據總市值、成交金額對股票進行綜合排名,取排名前50位的股票組成樣本,但市場表現異常並經專家委員會認定不宜作為樣本的股票除外。此外,參考依據還包括股票近1年來的交易資料和財務資料。
截止上週五收盤,科創板總市值排名前六:
中芯國際,海光資訊,百濟神州,寒武紀,中微公司,金山辦公。
除百濟神州之外,其他五隻均被納入上證50 —— 寒武紀是最新一隻。
可以認為,上證50從科創板中,選了五隻市值最大的半導體和軟體股。
所以,規則本身沒問題。市值是一個客觀的硬指標,漲上來的會被納入,跌下去的會被剔除。
寒武紀實實在在是被主力和散戶們共同“抬進”上證50。
0 3
ETF要成為接盤俠?
假如寒武紀的股價真的存在巨大泡沫,這次最大的輸家可能會是上證50ETF!
ETF設計的初衷,就是要被動跟蹤指數走勢,且必須儘量貼合,偏差不能太大,所以指數調整,ETF也必須要做出調整。
這不就是增量資金,“接盤”資金嗎?
當然,會有人說炒股看的是未來,是成長性,作為AI晶片最具想象力的A股標的之一,寒武紀對標的是英偉達,空間無限。
確實,它被主力定義為中國資本市場英偉達的影子公司。但這個定義是部分大資金、財經媒體還有自媒體給定義的!從方方面面看,寒武紀和英偉達都是雲泥之別!
英偉達現在3.39萬億美元相當於24萬億人民幣,寒武紀雖然漲停了創造了歷史新高,但也只有2342億人民幣,連英偉達的零頭都沒有。
2023年,公司研發費用11.2億,同比-26.6%。
今年前三季度,寒武紀研發投入6.59億,同比-8.13%,單三季度研發投入2.1億,同比-9.9%。
更離譜的是,2023年公司研發人員數量,同比減少了37.6%,只有752人。
2024年上半年,寒武紀研發人員進一步減少到727人!
在研發費用、研發人數均大幅下降的情況下,公司的成長性體現在哪裡?技術突破如何實現?
英偉達在全球擁有2.5萬名研發人員,每年的研發投入約125億美元,佔年銷售額的12%。
英偉達的研發人員33倍於寒武紀,研發費用78倍於寒武紀,拿什麼去對標?!
寒武紀在歷史最高位被納入成分股,退市的信威集團和爆雷的康美藥業當年也是在股價高光時刻被納入上證50成分股。
上證50在片仔癀最風光、最高估的2021年底調入,腰斬後調出。
兆易創新,2020年12月納入上證50,彼時剛好是股生巔峰,市值突破千億級別,同期調入的還有海天味業、韋爾股份,現在基本都跌麻了。
有意思的是2020年多隻銀行股被調出上證50,隨後4年銀行股的走勢轟轟烈烈。
這一幕,其實在滬深300也上演過,2021年底的時候,寧德時代在漲了接近10倍的情況下,被滬深300納入成份股,並且成為滬深300的第二大權重股!
但巨量的增量資金,並沒有助推寧德時代進一步上漲,反而從2021年底到2024年初,區間最大跌幅超過60%。
這導致很多滬深300ETF投資者,他們在上漲10倍的過程中半點好處都沒有享受到,但是在370跌到140這個過程,全程承受!
所以,指數每次調整成份股,實際上大多數時候是在不自覺的追漲殺跌。
而我們恰好處在產業更迭較快的一個大環境中,從鋼鐵、地產,到白酒、新能源,再到平臺經濟、消費電子、人工智慧,產業升級和更迭很快。
一個產業從幼稚、成長、成熟到衰退週期大大縮短,高速成長期剛過,成熟期很短,可能很快就迎來了衰退期。
這就意味著,一個企業因為高速成長被調入成份股,要麼成熟期匹配不了高速成長期的高估值,要麼可能即將進入衰退期,同樣支撐不了股價繼續上行。
當然,作為單一的股票,寒武紀在上證50指數里面的權重估計不超過2%,對於指數的影響微乎其微,真正應該擔心的是納入上證50之後,會不會資金藉機減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