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 者:今朝
來 源:正和島(ID:zhenghedao)
一、濟南,真有魄力
2024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
過去一年,中國經濟“持續向好”,但依然面臨新的困難和挑戰:有效需求不足;部分行業產能過剩;社會預期偏弱;國內大迴圈存在堵點;外部環境的複雜性、嚴峻性、不確定性上升。
身處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我們日益感受到這種變化的深刻性與長期性,許多地方政府加入了思維和行動大轉型的行列。
比如廣東省召開高質量發展大會,全面提升科技高水平自立自強能力;安徽讓民營企業家“唱主角”,讓優秀企業家“站C位”;湖南思想大解放,印象最深刻的是十個“扭轉”和十個“緊盯”……
作為山東省會,濟南發展勢頭很猛,正蓄勢待發。
2020年,濟南首次躋身於“GDP萬億級俱樂部”,其後一路高歌猛進,2023年濟南生產總值是12757.4億元,邁向“兩萬億之城”,一大批舉足輕重的“隱形冠軍”企業落戶濟南。
曾有人調侃,濟南的產業主要是濟鋼、重汽、浪潮“老三件”,被認為“強省弱省會”的代表。
短短几年間,濟南就逆勢崛起,邁向高質量發展的“萬億之城”,靠的是什麼?
濟南的破局之道就是,不遺餘力拼“專案”。
去年,濟南把“專案突破年”作為全年工作主題,當一個個招商意向變為專案落地,一個個工地廠房傳遞投產達效訊息時,濟南超額完成目標。
今年,濟南乘勢而上,一場以“專案深化年”為總牽引的深刻變化,正在發生,改變著濟南高質量發展的“底層邏輯”,也湧現出不少亮點。
一是專案增長迅速。
今年濟南召開新聞釋出會公佈資訊:2024年濟南共安排重大專案2000個,總投資2.66萬億元,規模相當龐大,可見濟南對於抓專案的決心和魄力。
二是專案結構最佳化。
全市新引進的專案中,重心轉向新能源汽車、生物醫藥、空天資訊、量子資訊等綠色產業,意圖在新興產業領域“彎道超車”。
三是專案建設加快。
濟南首創研發出來的“世界第一跨”——黃河齊魯大橋專案主體全線貫通;全球在建工程最大直徑17.5米泥水平衡盾構機“山河號”正式開啟“職業生涯”……濟南專案建設跑出“加速度”。
截至9月底,全市131個省級重點實施專案當年累計完成投資881.92億元、投資完成率98.60%,超時間進度24個百分點。
當下,濟南正迎來戰略機遇期,專案是濟南強省會建設的關鍵“引擎”。今天的專案,就是明天的產業,一個個專案在濟南落地生根,強省會自然就能崛起成峰。
為什麼是濟南?濟南又是如何透過拼專案,拼出高質量發展?
二、濟南,幹了四件事
專案建設是系統性工程,從簽約、拿地、開工、建設、竣工,到投產、達產,工作鏈條長,環環相扣,上一個環節出現“擁堵”,影響整個專案的進展。專案“深化年”,濟南怎麼幹?
1. 統一思想:專案為王
今年1月份,濟南市委經濟工作會議暨2024年“專案深化年”工作動員大會召開,將工作主題確定為“專案深化年”。
這其實是一場誓師大會,顯示了北方大省會時不我待、搶抓機遇、勇挑大樑的精神狀態。
從“專案突破年”再到“專案深化年”,濟南找準了發展“關鍵點”——專案為王。
所謂專案為王,可以簡單理解為一切圍繞專案想、一切圍繞專案轉、一切圍繞專案幹。
會議上,濟南市委書記劉強明確提出,要在專案謀劃、落地、建設、建成達效、服務等五個環節上做到“三看三深化”。
“三看”——看專案是否體現新發展理念,符合綠色化、智慧化、高階化方向,屬於“新質生產力”;看與本地主導產業的關聯度強不強,是否有利於壯大優勢產業叢集,提升產業鏈供應鏈韌性和安全水平;看對各類資本的吸引力強不強,吸引更多社會資本願意投入。
“三深化”——深化按圖索驥,建立產業專案“揭榜掛帥”機制;深化質量管理,完善專案謀劃評價體系;深化獎勵激勵,提升謀劃策劃專案積極性。
專案建設不是一個部門“單打獨鬥”,更不是“九龍治水”各自為政,濟南堅持下好“一盤棋”,強化系統整合,共同推動部門之間、區域之間、政策之間等同向發力,相互配合、相互促進、協同高效。
如何處理好區域之間的關係?作為濟南城市發展的主戰場,各個區市稟賦各異,定位不同,要有“一盤棋”的格局,差異化分工合作,避免同質化競爭,最大程度提高資源要素的利用率,實現1+1>2的效果。比如崔寨街道從農業小鎮正加快崛起為現代化新城;孫耿街道發力“光伏+蓄能裝置製造”產業。
如何處理好各部門之間的關係?建專案,資金很重要。濟南市財政局千方百計籌措資金,最佳化支出結構,比如新增專項債券、優先向重點專案建設傾斜、搭建融資平臺等等。為了縮短徵地時間,濟南市自然資源和規劃局創新服務制度,提升徵地報批效率、縮短徵地時間。
專案建設唯有統一思想、統一意志、統一行動,才能發揮最大效能、上下同欲。
2. 加快經濟轉型,發展新質生產力
濟南將專案建設作為產業轉型升級的“主抓手”、高質量發展的“主陣地”。那麼,今年濟南招了哪些專案?
在“雙碳”的大背景下,一場綠色革命正在到來,今年開工建設的愛旭股份,是全球光伏電池的主要供應商之一,電池片出貨量位列全球第二,總市值257.90億(截至11月8日收盤)。
濟南專案是愛旭股份最大的投資專案,總投資360億元,重點建設30GW高效晶矽太陽能電池及元件建設,可謂是體量巨大,預計年底實現元件產能投產。
在當前宏觀經濟形勢異常嚴峻的大環境下,各地都在強力招引專案、加快建設專案。但也要清醒認識到,招引專案、建設專案不是沒有標準,不是飢不擇食,而是有方向、有標準、有要求的。
一方面濟南治理了5367家“散亂汙”企業,加速淘汰過剩生產力、重複生產力、低效生產力。另一方面,濟南正在尋找新質生產力的脈絡,向綠色化、智慧化、高階化方向轉型,瞄準“高大上”的專案,加快培育新動能。
“高”即高質量、高科技、高環保、高階化的專案,搶抓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大機遇;
“大”即大投資、大規模、大牽引的專案。要加強與全國性、國際性行業協會等合作,重點盯引行業龍頭或鏈主企業,推動產業集聚叢集發展;
“上”即上檔次、上層次、上效益的專案。聚力引進一批有利於傳統產業最佳化升級、戰略性新興產業倍增的優質專案,這樣才有可能為經濟發展提供澎湃動能。
濟南堅持“工業強市”戰略,先穩固根基,再謀求突破,以專案引領高質量發展,建立大資料與新一代資訊科技、智慧製造與高階裝備、精品鋼與先進材料、生物醫藥與大健康“四大主導支柱產業”,總規模達1.6萬億元。
3. 轉變招商理念,聚焦鏈式發展
改革開放以來的經驗證明,任何一個地方要獲得超常規發展,僅僅依靠盤活自身存量資源是遠遠不夠的,關鍵要靠招商引資,透過引入專案和企業,匯入資金和要素,才能獲得長足發展。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沒有資源匯入,再好的政策也很難發揮作用。
然而在招引專案過程中,各地區難免陷入拼土地、拼稅費、拼補貼的“內卷式招商”,還催生候鳥型企業,難以實現真正而持久的經濟增長。
濟南在招商引資中,實施多樣化招商,不斷豐富招商“工具箱”,拓展招商渠道,推動專案招商向產業招商轉變。
產業鏈式招商是濟南政府招商引資的一大亮點,這裡重點講講。
現代產業發展除了資本和核心技術的競爭,產業鏈、供應鏈和價值鏈的競爭同樣重要。濟南向“產業鏈招商”模式轉變,按照招商的慣常說法,叫做“引進一個、發展一個、帶動一批”,要的就是一個輻射效應。
一個成功的例子是濟南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招商引資。濟南透過“全產業鏈”招商,引進比亞迪、吉利兩大車企,已集聚比亞迪晶片、電池生產基地、乘用車產業園,以及吉利智慧新能源整車等專案,在兩年多時間裡便建立起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佈局。
2023年,濟南新能源汽車產量為37.8萬輛,已經進入全國前十,躋身第一梯隊。今年,濟南新能源汽車產量預計將達到40萬輛以上。
招商引資是一門學問,既要積極主動,又不能盲動蠻幹,“撿到籃子裡都是菜”,精準識別目標投資者,考驗的是招商團隊的眼光“毒不毒”,這是政府招商最關鍵的一步。
4. 企業家站C位,全週期最佳化營商環境
專案招進來是本事,但服務好專案建設和發展更要真功夫。
現在很多企業不敢投資,不願意做長遠的規劃和投資,很大一部分原因是心裡不踏實。濟南政府營造了一種讓人踏實的營商環境,正常、平和、穩定、明確、彈性,都是不可缺少的要素。
為了重大專案順利落地,濟南創造性地提出全生命週期推進服務系統,把招商引資的高昂熱情延伸到專案開工、建設、運營的全過程。
比如,對於500萬元以上建設專案,濟南實施入庫、管理、排程、推進、服務、督導、考核、問責等功能。濟南善始善終提供全週期服務,不來虛的,有督導、有考核、幹不好要問責,避免了推諉扯皮。
而且濟南還將加大對區縣和部門“專案成績”的考核,落實“管行業就必須管專案落地”,將全部專案分解到各行業主管部門,將投資完成情況作為對部門考核的重要依據。思路清晰,服務全週期,責任無死角,濟南找到了一套適合自己的“專案打法”。
良禽擇木而棲。濟南以開放的氣度和格局,捨得拿出最好的資源、最好的服務來招商,想投資者之所想、急投資者之所急,用心用情提供全方位服務。
三、濟南,實幹為要
天下事,以實則治。進入新發展階段,高質量發展才是硬道理。
作為山東省會,濟南高質量發展背後,靠的是濟南人一往無前的拼勁和持之以恆的實幹精神。
當下,“只做事,不成事”“只開局,無結局”,這樣的問題在一些地方時有發生。今年1月15日,新華社通報了3起整治形式主義為基層減負典型問題。
在前行路上,問題和挑戰必然不會少,拼就是最好的解法,拼專案就是拼經濟,濟南有足夠的實力和底氣拼經濟、搏未來。
拼經濟,濟南究竟在拼什麼?
一是拼的是主動作為,建設有為政府,敢幹事、敢擔當。
在中國,一個地方的發展,離不開“有為政府”的謀篇佈局。在新發展階段,有為政府是有所為、有所不為的政府。
現在政府投資側出現的很多“不顧風險亂舉債、盲目跟風上專案、好大喜功鋪攤子”的情況,更是“過度有為”“盲目有為”的結果,最終卻是無效、失效乃至負效。任何經濟決策總是在一定約束條件下的決策,實事求是,尊重規律,尊重科學是濟南的工作準則。
有為政府首先是一個“以人民為中心”的政府,濟南堅持民生為本,建設高品質的宜居宜業新城。在專案深化年,濟南啟動建設805萬平方米安置房、省實驗中學鵲華校區首批招生,黃河大橋複線橋通車在即……這些專案涉及到高階優質教育、醫療資源等重大民生專案,有利於提升城市綜合的承載能力。
每個地方的發展都有自己的稟賦和條件,濟南因地制宜定戰略,不是蠻幹和硬幹,而是實事求是走自己的路。“一張藍圖繪到底”,縱深推進“強省會”戰略走深走實。
有目標才會有方向。天下武功唯“快”不破,濟南有著極強的執行力,有力拔千鈞之勢,從上到下,從書記市長到政府普通職員,就咬準“專案”這一件事,狠勁兒幹,敢啃硬骨頭。
今年山東“新春第一會”召開後不久,濟南市委書記劉強和市委副書記、市長於海田帶隊赴上海、墨西哥、巴西、阿根廷等地“走出去”談專案、聊合作。10月7日至15日,劉強率濟南代表團訪問法國、芬蘭和西班牙,9天行程、近20場活動,精準推進多領域專案合作取得實質進展。
二是拼的是企業家精神,敢於創新和變革。
拼經濟也是拼企業,企業家是經濟活動最重要的主體,其最核心的精神特質,便是熊彼特所言“創造性破壞”的能力。
有創新,才會有突破。回溯過往,每當濟南人敢於創新的DNA一動,濟南新一輪發展的齒輪就開始轉動。自1948年濟南解放以來,這裡便誕生了眾多“全國第一”的科技成果。
濟南是一片科技創新的熱土,有10餘家“中科系”科研院所、5700餘家高新企業、218家研發或成果轉移轉化機構。
山河超級計算系統、量子微納衛星“濟南一號”、電磁推進地面超高速試驗設施、植物基因編輯核心工具等一批世界級、國家級科技創新成果湧現,為強省會建設注入強大的科技動能。
以濟鋼為例,巔峰時期,濟鋼的鋼鐵年產能超過1200萬噸,現如今,濟鋼積極轉型,不再鍊鋼,而是向更高門檻、更高附加值的空天資訊產業探索。
9月25日,“濟鋼1號”“濟鋼2號”在酒泉發射升空,這兩顆衛星是由中科衛星與濟鋼集團合作研製,衛星發射成功後,濟鋼每年可獲得47500景影象用於資料處理應用服務。
濟南敢於出實招新招,在推動民營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過程中,激發了民企的創新活力,湧現出了一大批實力強勁、敢於創新的民營企業,才實現了更大發展、開創全新局面。
以產聚人,濟南產業和經濟活力提升,讓濟南在搶人大戰中衝出重圍,近3年每年新增人才數量保持在“10萬+”,人才生態正成為濟南的持久競爭力。
三是拼的是戰略定力,有堅持,才會有碩果。
毛主席曾在《論持久戰》裡指出:“最後的勝利,往往在於再堅持一下的努力之中。”越往高處越難攀登,要保持領跑優勢,所面對的壓力會更大,所需要付出的努力會更多。
濟南一直不乏危機感和緊迫感。2017年,濟南市委書記曾在山東省人代會上說,濟南作為山東省會,處境很尷尬,北有京津冀,南有南京合肥,西邊則是鄭州,再不奮起直追,很有可能“中間塌陷”。並向省上建議,應舉全省之力實施省會戰略,濟南強則山東強。
其後,濟南奮起直追,深化新舊動能轉換,推動綠色低碳高質量發展,不僅沒有陷入“中間塌陷”的危局,反而在百強城市榜上躍升至第14名。
發展就是一個個難題被解決的過程,濟南聚焦專案正是向新發展方向邁進,保持了政策的穩定性和延續性。
但是,濟南高質量發展非一日之功,這個過程很長,所以要耐得住寂寞,便要有“功成不必在我,功成必定有我”的格局和情懷,做一些打基礎、利長遠的事情。
這兩年,在“千方百計抓經濟”的號召之下,整個濟南順勢而上,集中精力一門心思搞經濟,拼專案的熱情一浪高過一浪。只有每個人都開足馬力、奮力衝刺,一個個家庭才會興旺,一個個地方才會繁榮,一個國家才會持續發展。
嚴冬終將過去,春天必將到來,“實幹為要”的濟南,完全有可能迎來新一輪的城市發展機遇,再上新臺階。
排版| 小元| 米禾主編| 孫允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