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3日,市場全天探底回升,創業板指領漲。截至收盤,滬指漲0.51%,深成指漲0.4%,創業板指漲1.11%。
板塊方面,上海國企改革、Sora概念、抖音概念、固態電池等板塊漲幅居前,旅遊、燃氣、CRO、醫藥商業等板塊跌幅居前。
整體上個股上漲和下跌家數基本相當。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2.01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5415億。
今天上午收盤時,市場一度比較悲觀——
一是,三大指數半日均收跌;
二是,成交額顯著萎縮(全天成交額也低於5日、10日、20日均值);
三是,強調防禦屬性的紅利資產,短暫領漲。
孤立地看,上述現象原本提示兩種可能:
1)市場資金借道紅利資產暫避風頭,待大盤短期調整結束後繼續上攻;
2)大盤調整需要更久的時間,紅利資產可能迎來一波“補漲”。
但午後,大約13:33開始,A股再度表現出強大韌性,不到半小時三大指數集體翻紅。
截至收盤,主要指數大多錄得下影線,K線實體修復到5日均線上方。
誰是午後反攻主力?
同花順資料顯示,13:33~14:12的拉昇段,上證指數和創業板指,各自貢獻度居前的個股如下↓
可以看出,主機板(以滬指為代表)的拉昇主要源於券商、保險等金融板塊,小部分來自通訊服務、半導體、消費電子方向的權重股。
而創業板的午後拉昇,新能源賽道貢獻度更大,尤其第一大權重股寧德時代堪稱定海神針。同時,券商、CPO板塊的龍頭股也有不錯表現。
但這一段指數層面的“逆轉”,並未顯著改變今天板塊漲幅榜格局。換言之,那些上午就逆勢走強的板塊,也起到了維持市場情緒的作用。
全天來看,文化傳媒方向始終維持領漲地位,影視院線、短劇遊戲、AI等概念漲幅居前。
日前,中國銀河釋出研報,給予傳媒網際網路行業推薦評級。
其認為,2024Q3業績期,傳媒行業整體業績較2023年同期有小幅度下行,但重點板塊後續業績企穩確定性高,疊加前期A股市場一波上漲行情後,當前市場情緒較為積極,整體風險偏好程度較高。看好後續業績根基穩定或有明顯供給側恢復、投資價效比較高的賽道和外延有增量維度或外圍因素改善的彈性品種。建議關注:1)港股網際網路;2)出版行業;3)影視院線&遊戲行業。
此外,受政策利好提振,上海本地股今天也有不錯表現。
昨日上海市召開政府常務會議,原則同意《上海市支援上市公司併購重組行動方案(2025—2027年)》,強調併購重組是提高上市公司質量、培育龍頭企業的重要方式。要注重價值引領,向有助於新質生產力發展、有助於重點產業補鏈強鏈的專案傾斜,塑造典型案例,樹立鮮明導向。
會議還原則同意《上海市發展醫學人工智慧工作方案(2025—2027年)》、《上海市推動銀髮經濟高質量發展若干政策措施》等重要方案。
中信證券表示,此輪併購重組並非只是短期的主題炒作,而是可持續的產業趨勢,但也不會一蹴而就。政策積極鼓勵 + 產業高質量發展所需,併購重組滿足當下政府、一級市場與二級市場的利益 “最大公約數 ”,正迎來全新機遇。
紅利指數“該不該”補漲?
早盤,市場焦點一度重回高股息資產、中字頭等板塊,其中,三大運營商漲勢顯著,中國聯通上漲8.64%,盤中一度漲停。
回想一下,9月底以來,是不是大家就沒怎麼留意過“紅利資產”了?
畢竟這兩個月,大家的目光都聚焦於各類超跌板塊的修復,動輒幾十個點的短期漲幅,令資金趨之若鶩。
拉開今年的K線圖一看,上半年被反覆提及的紅利指數,其實自5月底就持續回撥;9月底隨大盤反轉,一波衝高後,10月8日的陰線成了迄今無法逾越的高山。
這段時間,越來越多的板塊被輪動到,漸漸逼近或反包前期高點,而紅利指數始終沒有太大起色。
Wind資料顯示,截至今天收盤,主要股指中,僅中證2000指數的年內漲幅低於紅利指數。而代表小微盤股的中證2000,9月18日以來觸底反彈的累計漲幅接近50%,實際上是近期賺錢效應最強的方向之一。
隨著紅利指數今日收漲,市場上看好紅利資產的聲音又稍稍響起。
有基金經理對媒體表示,未來紅利資產依然具備顯著的投資價值。
“從資金面來看,當前市場處於存量博弈的環境,資金偏好相對確定性回報。今年以來,保險資金、指數ETF等增量資金的流入對紅利股票形成了有力支撐。銀行板塊由於其資產質量預期差和資金面的相對優勢,成為為數不多表現偏強的紅利板塊。煤炭等資源類板塊雖然在7月以後因中報預期等因素出現較大調整,但其基本面相對穩健,特別是在全球能源供需格局未發生根本性變化的情況下,這些板塊仍具備一定的防禦性。因此,從資金流向的角度看,紅利板塊在未來一段時間內仍有可能獲得資金的青睞。”
但其實,紅利資產的上漲邏輯,和此前大漲時並無太大變化。
年線來看,2015年開始,紅利指數基本穩定執行在同一箱體內;今年10月8日的跳空高開,短暫突破了其上沿。
而就實體漲幅而言,今年還剩一個半月,紅利指數的年度漲幅在最近10年裡,目前排中等偏上。
業內人士表示,佈局紅利產品並非代表投資佈局偏保守,而是發現紅利產品作為投資者的底倉配置選擇,具有較大價值。
建議投資者在當前階段應保持謹慎樂觀的態度,密切關注政策的持續性和經濟資料的變化情況;同時要保持策略的靈活性,以便更好地應對市場的不確定性並把握其發展方向。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行情軟體截圖
每經記者 趙雲 每經編輯 肖芮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