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市場午後V型反彈,創業板指領漲,滬指3300點失而復得,全市場超4500只個股上漲。
截至收盤,滬指漲0.67%,深成指漲1.9%,創業板指漲3%。
板塊方面,鋰礦、人形機器人、可控核聚變石墨電極、銀行、鋼鐵、房地產等板塊漲幅居前,ST、煤炭等少數板塊下跌。
滬深兩市全天成交額1.56萬億,較上個交易日縮量1996億。
不知你是否注意到,上週五以來,大盤分時有個微妙的共性:
開盤前幾十分鐘,總有一波短暫的修復走勢;但後續又總是上攻無力,轉為回落。
於是,截至今天上午收盤時,連跌3天的市場,似乎要迎來4連跌了。
好在,從收盤情況來看,不信邪的資金總算贏了一回,雖然盤中還是有點驚險。
大約13:50,強力拉昇雖遲但到。
滬指從最低3284.13點一路拉昇,尾盤收至3346點。其他指數表現更強,尤其早盤就偏強的雙創指數,漲幅則擴大至2%以上。
站在資金博弈的角度,我們來“翻譯”一下這幾天的行情:
上週四,跌破5日線,首次情緒轉冰;
上週五,大跌次日,博弈直接修復失敗,情緒來到第二次冰點;
本週一,博弈20日線支撐,又失敗了,情緒來到“第三冰”;
週二(今天),博弈“連跌3天總有個修復了吧”……
其實按照常識,近幾個交易日早盤入場博弈修復的資金,都有合理的邏輯支撐;而且每多跌一天,再次博弈修復的成功率,都是在提升的。
但結果就是,這波調整確實花了更長的時間。
前幾個月有句話說得好:當5000多隻個股下跌時,不要過度反思自己有什麼問題。因為普跌行情下,出手勝率就是很低。
套用到現在,也可以這樣說——
9月底行情啟動以來,市場從來沒有連續2個以上交易日調整;突然轉跌就是連跌3-4天,是反常識的、難以預料的。
關於深度調整的原因,目前尚不明確。但有兩點顯而易見:
1)這幾天,有場內資金離場了;
2)同時,有場外資金保持觀望。
Wind資料顯示,今天全A成交額再度萎縮,在尾盤放量拉昇後也僅錄得約1.6萬億元,相對偏低。
後續市場要止跌回升,顯然也需要量能持續恢復。此前大盤在10月16日創下“地量”後,成交額很快連續增至2萬億元上方,才有了一段時間的小步碎陽。
國金證券研報稱,過去一週市場震盪回落,市場資金迴流至有業績預期以及低估值的板塊,使得一致預期因子和價值因子表現良好。另外由於市場的回落,資金風險偏好回落,量價類因子,包括技術和低波因子表現如期回升。
未來一週,由於沒有太多潛在事件催化,預期本週的市場風格會繼續延續。建議核心倉位維持大盤成長,而戰術性倉位建議切換至紅利板塊以及有業績預期的成長板塊。
最後,來看看今天表現亮眼的板塊。
總體而言,上週表現突出的科技線又重拾漲勢。
1)新能源(能源金屬)
午後大盤這波拉昇,主要得益於鋰礦板塊大幅異動,贛鋒鋰業直線漲停,天齊鋰業、中礦資源紛紛大漲。
寧德時代則是再度以一己之力,帶動創業板指勁升。
訊息面上,碳酸鋰主力合約連續兩日上漲,日內漲幅一度超過5%。
對於後續鋰價走勢,贛鋒鋰業方面此前表示,“公司對中長期的鋰行業需求仍較為樂觀。但另一方面,隨著鋰價持續下行,行業供給產能逐漸出清,因此在當前鋰價背景下,預計明年鋰資源的供給增速會維持在較低水平。鋰行業的供需特點是同時具備週期性和成長性。”
另據媒體報道,全球最大鋰生產商雅寶公司執行長Kent Masters近日表示,在北美和歐洲建立供應鏈,繼而從中國手中奪回關鍵礦產的控制權,這在經濟上並不可行。
2)人形機器人
11月以來,上市公司佈局“人形機器人”的訊息不斷。日前,長安汽車在廣州車展上宣佈,將在機器人領域開展類人機器人、汽車生態機器人等相關產業佈局。按照規劃,長安汽車將在5年內投入超500億元,2027年前釋出人形機器人產品。
花旗銀行預測,到2050年,全球人形機器人市場的規模將達到驚人的7萬億美元,而全球人形機器人的數量將達到6.48億臺。
中國市場方面,高工產業研究院預計,2024年中國人形機器人市場規模將達到21.58億元,到2030年將達到近380億元,2024年至2030年複合增長率將超過61%。
江海證券指出,國內企業持續切入到人形機器人產業鏈,充分證明人形機器人行業具有巨大的發展空間,也將推動人形機器人技術迭代的加快,從而進一步助推人形的產業化落地。隨著更多企業切入到人形機器人賽道,人形機器人產業化落地速度已呈現加快跡象,產業鏈相關企業將逐步進入受益階段。
3)華為手機
訊息面,華為宣佈,華為Mate70系列將在11月26日舉行的Mate品牌盛典上亮相。據華為終端,華為Mate70系列18日開啟預訂,預約人數已超過190萬人。
甬興證券表示,華為Mate70系列手機或將進一步鞏固華為在智慧手機高階領域的地位,並加速原生鴻蒙的商用。隨著華為新品推出或推動換機程序,相關產業鏈有望持續受益。
東莞證券認為,Mate 70系列零部件已經開始供貨,且初期備貨量高於此前的Mate 60系列。近期多家終端廠商密集召開新品釋出會,AI創新、旗艦功能下放有望成為主要賣點。同時10月底蘋果Apple Intelligence功能在美正式上線。密集催化下,消費電子終端需求有望進一步回暖,相關環節業績也有望繼續向上。
4)半導體
中國半導體行業協會高階專家王若達在2024中國國際半導體博覽會上表示,過去35年中,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增長近20倍,年均增速達9%。王若達預計,到2030年,全球半導體市場規模有望增長到1萬億美元,年均複合增長率達到8%。
另有訊息稱,11月19日,英偉達與谷歌達成合作,幫助後者設計量子計算處理器。谷歌量子AI部門將採用英偉達的EOS超算以及CUDA-Q平臺,加速量子部件的設計,以克服量子計算硬體目前的侷限性。
開源證券表示,看好科技成長主線,重點關注包括量檢測在內的低國產化率半導體裝置板塊科技支援政策和財政增量政策推出,以及供應鏈自主可控要求共同推動科技成長板塊成為市場主線。
投資有風險,獨立判斷很重要
本文僅供參考,不構成買賣依據,入市風險自擔。
封面圖片來源:行情軟體截圖
每經記者 肖芮冬 每經編輯 葉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