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合肥國資,又抄底成功,贏麻了!
這次是,最近它的股價從低位暴漲翻倍還多,股東之一的合肥國資又獲得了一筆巨大的投資回報;
事情是這樣的,2021年3月,曾經榮極一時的歐菲光被踢出產業鏈之後,業績和股價遭遇雙殺,一度瀕臨死局,最關鍵的時刻,合肥招商部門的專家進行了百餘場的商談,形成了幾十篇研報,最終與歐菲光達成了合作,兩家合肥國資合肥市建設投資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和合肥合屏投資有限公司投資了歐菲光22億元。
圖片來源:人民資訊
這對於處在懸崖邊上的歐菲光來說,無異於雪中送炭,後來,歐菲光將光電光學產業基地建在了合肥,總投資超100億元,也為合肥帶來了產業叢集效應,其中車載攝像頭產品補齊了合肥新能源汽車產業鏈。
歐菲光有了合肥的加持,2023年8月,推出了Mate60系列手機,歐菲光迎來了王者歸來和絕境翻盤,成為該系列的手機攝像組的主要供應商,此後悄然實現業績反轉,起死回生了。
2020-2022年,歐菲光連續三年虧損分別為20億元、26億元,52億元,2023年終於起死回生,開始盈利,今年以來,歐菲光業績持續增長,根據24年三季報,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44.72億元,同比增長33.76%,歸母淨利潤4711.92萬元,同比增長115.74%。
圖片來源:萬得
2021年,合肥出手時,歐菲光股價只有6.22元/股,現在股價最高18元,翻倍還多,合肥不僅收穫了一項高新技術產業和一大批高薪崗位,還獲得了大筆的投資收益,可謂是賺麻了!
2
其實,這不是合肥第一次豪賭成功。
早在2007年,合肥政府就拿出全市三分之一的財政收入90億元賭面板行業,投資了京東方,最後賺了100多億元,
2011年又拿出100多億元投資半導體,投資了長鑫和兆易創新等,浮盈超過千億元。
在合肥面板、半導體等行業的投資成功之後,風投的火種開始在新能源行業蔓延。
2020年,為了解決資金問題,在被上海市拋棄後,蔚來汽車在2020年與合肥市政府達成了一項對賭協議 ,合肥政府向蔚來中國專案投資70億元人民幣,自此,蔚來中國總部落戶合肥。
合肥政府在新能源行業的投資和招商引資也吸引了一些其他車企在合肥落地新能源汽車專案。
比如,2020年5月29日,安徽省國資、大眾中國與安徽江淮汽車集團三方簽署了合作協議,大眾中國出資10億歐元,獲得安徽江淮汽車集團50%的股份,安徽省國資委持有50%的股權並仍控制安徽江淮汽車集團。
2021年7月9日,比亞迪合肥基地專案簽約落戶長豐。從談判到簽約用時23天,從簽約到開工用時42天,從開工建設再到整車下線用時僅10個月,在不到1年的時間完成建設投產。
比亞迪合肥工廠創造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合肥速度”,見證了安徽、合肥上下齊心,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決心和毅力。
▲合肥比亞迪一期廠房
此外,華為與合肥市政府於2019年簽署了深化戰略合作協議,華為合肥人工智慧創新中心隨後落戶高新區。2020年,雙方合作內容擴充套件到汽車電子產業,華為與江淮汽車合作開發新一代高階智慧電動汽車平臺技術。
▲(華為安徽區域總部專案)圖片來源:安徽省發改委微信公眾號
▲江淮中高階智慧純電動乘用車專案 圖片來源:安徽省生態環境廳
如今,合肥超過了青島、佛山,成為中國家電產業之都,還是積體電路、新型顯示、人工智慧三大戰略新興產業基地以及新能源汽車之都,新能源汽車和智慧網聯汽車產業鏈產值超過1700億元,同比增長54.6%。
3
合肥不愧被稱為最強“風投城市”,但是合肥模式的成功絕非一場簡單的豪賭,想起安徽省某位領導曾總結:“準確地說,合肥不是風投,是產投;靠的不是賭博,是拼搏。因為,賭博是有今天沒明天,拼搏才是抓今天贏明天。”
合肥政府招商部門之所以如此成功,主要歸功於其專業化的招商團隊、精準的產業定位和科學的決策制度。
首先,合肥政府招商團隊從上到下都具備投行化和專業化的特點。
一個基層招商員都具備全產業鏈的知識,這使得他們與企業對話時能更加專業和高效,另外合肥大量聘請了知名企業家作為招商顧問,並建立了專家人才資料庫,選擇專案時邀請專業領域的專家進行評估,進一步提升了招商團隊的專業性和精準度。
其次,合肥在產業投融資方面有明確的定位和策略。
合肥模式的核心是發揮國有資本的引領作用,透過聚焦產業發展定位,找準產業鏈關鍵環節重點企業,利用國有資本帶動社會資本進入,共同培育發展產業專案,專案成熟後,國有資本以市場化方式安全退出,轉投其他產業專案,不斷延伸拓展地方產業鏈條。
最後,合肥建立了科學的決策制度,在對擬投資專案進行科學嚴密的調查論證後,還需經市人大財經委、市人大主任辦公會、市人大常委會和市政協同意。透過匯聚各方的建設性意見,更大範圍保證了投資決策的科學性。
當然,除了招商部門的專業性和產投方面的定位之外, 合肥還有一所科研和轉化能力特別強的大學——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中科大匯聚了全國最具聲望的尖端科學家,合成結晶牛胰島素、“107計算機”、“天問一號”等諸多跨時代的科研成果都在中科大誕生。
中科大又非常重視科研成果的轉化,跑出了一大批知名企業。
在AI界,“科大系”佔據半壁江山,跑出了科大訊飛、寒武紀、雲從科技、商湯科技、雲知聲等獨角獸企業;
在半導體界,跑出了龍芯中科、中科飛測、中微半導體、希荻微、中星微電子等企業;
作為中國科學院教學與科研一體化的實操者,中科大已經跑出了30多家上市公司,
隨著中科大科研成果轉化的不斷推進,像科大訊飛、國盾量子等中科大轉化來的企業也就近落戶合肥,並透過一系列的人才吸引政策,將人才留在了合肥。
根據統計,2022年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畢業生留在合肥的比例為43.5%,其中碩士生留合肥的比例為43.5%,博士生留合肥的比例為44%。
就像矽谷依靠斯坦福一樣,憑藉中科大的校友資源,合肥也逐漸成為了一座匯聚創新力量的“東方矽谷”。
此外,合肥政府也將科技創新擺在全市發展的核心位置,財政科技支出由2012年的22.7億元增長到2023年的246億元,年均增長24.2%;2023年科技支出佔一般公共預算支出比重17.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近14個百分點,高於全省平均水平11個百分點。
截至2024年11月,合肥的上市公司數量有84家,在地/市級上市公司數量排名第12名。
值得一提的是,國內第三大晶圓廠,晶合整合2023年5月在科創板上市發行,募資總額99.6億元,成為安徽歷史上最大的IPO,目前總市值已經超過500億元。
3
合肥在產業、技術、人才、投資方面的創新戰略,並積極融入長三角經濟區,推動合肥近年來經濟快速發展。
國家統計局資料顯示,2016年至2021年,合肥GDP增幅高達80.95%,遠高於南京、上海、杭州、寧波該資料增幅,可謂長三角城市群的“上進生”。
2022年合肥GDP突破1.2萬億元,連續七年每年跨越一個千億臺階,同比增長3.5%,高於全國0.5個百分點。
2023年,合肥經濟穩中求進,GDP達到1.27萬億元,同比增長5.8%,高於全國0.55個百分點。
2024年前三季度,合肥GDP 9697.1億元,在全國城市中排名第17,增速5.4%,高於全國0.6個百分點。
隨著近年來合肥在積體電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慧等新興產業的發展,合肥也吸納了大量外地人口的流入。
從2010-2020的十年時間,合肥新流入人口191.3萬,超過上海的185.2萬。
2023年,合肥常住人口985.3萬人,較2022年增加21.9萬人,增長2.3%,在淨增常住人口再創新高,在全國淨增人口中位居榜首。
圖片來源:遙遠水鄉
總的來說,背靠中國科學技術大學等國內頂尖學府的科研成果轉化,依賴政府的風險投資和招商引資,吸引了一批積體電路、人工智慧、新能源汽車等戰略新興產業落地合肥,IPO上市公司也在不斷增加,帶動了合肥的經濟的快速發展和人才的不斷流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