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我們對週期因素做過詳解,但更多的層面是單一的,比如說行業週期,經濟週期,政策週期等,今兒我們將這些因素疊加起來,就能夠感受到背後深層次的因素了,這個對操作來說,會提供不同的視野,也能消除很多操作中的困惑和誤區。週期背後的三大規律:《週期》一書,介紹了週期三大規律:1、不走直線必走曲線;2、不會相同只會相似;3、少走中間多走極端。以及應對週期三有:有識:現在市場到週期的什麼位置了。有膽:在別人貪婪時恐懼,在別人恐懼時貪婪。有備:對自己、市場之外、市場本身做好出錯的準備。——作為股民,我們怎麼理解?玉名認為書本的因素都來自於實踐,更要在實踐中轉化成自己,個人方面對於A股週期理解中,發現有諸多特殊性,最典型的就是政策週期因素。將特殊與規律因素疊加,最終就會有好的結果。
我們逐條來看,第一個因素,告訴我們無論市場的價值,還是各種規律,絕不是簡單線性呈現的,一定是以複雜的因素呈現,所以很多時候,不是規律失效了,而是股民將問題想得過於簡單了。構建一個活得久的資產,就是為了等到價值實現的時候,從而堆積財富。第二個因素,每一次行情都有不同,我們能分析和判斷的是規律與大方向,但絕不要自作聰明地去預測細節,那樣既無用,也容易落入陷阱。
第三個因素,資產配置的時候,不要中庸,而是要資產配置的豐富,槓鈴配置恰恰就是走兩個極端,底層邏輯和高風險因素,這樣利用低風險品種實現穩定收益,降低迴撤,然後高風險品種才能提高收益,如果投資者單一做哪一個,都很難有好效果。因此,利用“海外指數+A股”的組合,也會極大地改善持股體驗。
A股實踐中的特殊性因素這樣的因素看上去簡單,實踐中就會遇到問題。比如說A股是熊長牛短的,即持續陰跌的低迷週期會很長,有多長呢?幾乎是美股的3倍,且很難預計究竟有多長,這個不用多說,連管理層的政策刺激都幾次失敗,說白了,市場的因素超過了他們的估計,這就是非常值得思考的。作為普通人,我們難道還有管理層高瞻遠矚,以及擁有各種優勢嗎?因此,不要高估自己的能力,要有敬畏之心,要做好睏難的準備。
再舉一個例子,同樣是全球行業修復週期,美股修復往往是簡單、有效,A股就是波折,充滿挑戰的。比如說2022年底明確提到了半導體行業修復,結果隨後一年多之後,費城半導體指數不僅實現收復,還創了新高;但A股呢,即便是有AI的發展、ChatGPT、Sora、英偉達產業鏈等諸多加成,還是創了新低,因為A股大環境是低迷的,這就是非常值得思考了。當然,最終2024年隨著9.24之後的放水,科技股才真正走出了行情,但這個的確比美股要波折太多了。
怎麼辦呢?其實,要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我們堅信A股的修復必然到來,會遲到而不會缺席,但光精神上堅信是沒有用的,要在策略上做好準備。一方面,我們直接佈局海外指數,比如說費城半導體指數的因素,且明確知道美股的慢漲急跌特性,一旦進入強勢週期,不用太多操作,持有即可,不要因為A股的波動,就覺得美股也會如何(這個非常關鍵,太多股民總認為美股要崩盤,稍有風吹草動就拿不住了,如今醫藥週期修復又是類似的情況)。
另一方面,對於A股的操作,我們要有底層邏輯,這樣才會有耐心,讓自己可以活得到修復的實現,這才是值得思考的。只有資產配置合理了,才會有操作上的遊刃有餘,才會讓利潤產出水到渠成,這不是靠運氣,而是堅定執行,必然呈現的,這就是股民盈虧的分水嶺,你是靠隨機因素,還是靠穩定的盈利系統。有過這樣理解之後,我們接下來,繼續詳解A股政策週期中的特殊性,以及合理應用策略,供大家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