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集團陸楊:踐行ESG戰略,把握出海新趨勢
中國基金報記者 姚波
11月21日,攜程集團全國政務總經理陸楊應邀出席中國基金報主辦的“全球視野·中國機遇,資本巿場香港論壇2024”並發表主題演講。他分享了攜程集團在全球化戰略和可持續發展方面的實踐與成果,闡述了企業自2018年實施全球化戰略以來的發展歷程,指出攜程集團從構建全球化品牌矩陣、把握後疫情時代國內旅遊市場復甦機遇、深耕入境遊市場的歷程,並推動創新服務升級,積極踐行ESG發展理念。
陸楊首先回顧了攜程的戰略佈局。他指出,自2018年起,攜程實施了兩大核心戰略:全球化(Globalization)和優質服務(Great quality)。作為一家極具全球視野的中國企業,攜程希望在國際市場上與Priceline、Expedia、Booking等全球知名OTA平臺同臺競技,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為實現這一目標,公司推出了總部位於新加坡的Trip.com Group品牌,目前業務已遍及223個目的地,在全球範圍內擁有3萬名員工。集團旗下擁有面向中國市場的Ctrip.com、服務年輕使用者群的去哪兒網(qunar.com),以及在歐洲收購的著名旅遊搜尋引擎Skyscanner。
陸楊特別強調,考慮到印度作為全球人口第一大國的巨大市場潛力,集團戰略性佈局了MakeMyTrip.com,以搶佔這一充滿發展機遇的市場。在旅遊諮詢領域,集團透過收購TripAdvisor亞洲,為全球遊客提供專業、全面的線上旅行攻略服務,進一步完善了集團的全球化服務體系。
關於行業發展現狀,陸楊分享了一系列令人振奮的資料:2024年上半年,國內航線客運量達到3.2億人次,展現出強勁的復甦勢頭;截至2023年11月,全國15間以上規模酒店數量增長至34.4萬家,不僅完全恢復,更超越了疫情前2019年的水平;今年上半年,全國國內出遊人次已恢復至2019年的九成,更值得注意的是,旅遊消費金額已超過2019年水平。這一現象反映了民眾在經歷三年疫情後積累的強烈旅遊需求,以及消費升級的趨勢。
他特別提到,在網際網路和社交媒體的推動下,哈爾濱的冰雪旅遊、天水的特色美食、淄博的燒烤文化、開封的夜遊經濟等,帶動了眾多三四線城市旅遊業的爆發式增長,形成了許多新的旅遊熱點,展現出中國旅遊市場的強大活力和巨大潛力。
在入境旅遊方面,陸楊表示,2024年3月起,中國實施的一系列簽證便利化措施,包括對部分國家實施單方面免籤政策和144小時過境免籤政策,取得了顯著成效。資料顯示,入境旅遊人次已達2.8億,同比大幅增長70.9%。其中,透過免籤政策入境的遊客達854.2萬人次,佔總入境人次的52%,同比增長高達190%。這一政策紅利也直接反映在企業業績上,Trip.com海外平臺訂單量實現同比200%的可觀增長。
在入境目的地選擇上,除了傳統的北京、上海、香港等一線城市繼續保持強大吸引力外,西安(因兵馬俑等歷史文化遺產)、成都(因大熊貓等自然資源)、重慶(因獨特的山城建築景觀)等城市憑藉各自特色,正吸引著越來越多的國際遊客,展現出中國旅遊目的地的多樣性和獨特魅力。
為進一步推動入境遊發展,攜程推出了一系列創新舉措。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升級後的China Express專案,該專案與各地政府合作,為符合條件的外國旅客提供免費半日遊服務,讓遊客即便是在轉機期間,也能深度體驗中國文化。
同時,Trip.com平臺不斷擴充產品供給,目前可為國際遊客提供全球2000多家景區的線上購票服務,開發了8000多條豐富多樣的單日遊產品,並在全國30多個重點城市提供便捷的專車服務,全方位提升外國遊客的旅遊體驗。
作為一家擁有25年曆史的網際網路企業,攜程始終堅持將可持續發展理念融入企業經營。陸楊重點介紹了公司踐行ESG戰略的"四大友好"舉措:環境友好方面,推行低碳酒店行業標準,透過減少一次性用品使用、採用節能裝置、推行電子發票等方式降低碳排放;社群友好方面,在安徽六安打造攜程度假農莊,帶動當地就業,促進農產品銷售,實現社會價值;家庭友好方面,實施每週兩天遠端辦公、彈性工作制,並提供每孩5萬元的生育補貼,積極響應國家人口政策;生態鏈友好方面,致力於為合作伙伴創造更多價值,推動行業共同發展。
據陸楊透露,2023年攜程實現了445億元人民幣的營收和1.1萬億元人民幣的GMV(商品交易總額),成功躋身全球線上旅遊服務行業第二位。透過Trip.com Group、Ctrip、Skyscanner、MakeMyTrip和TripAdvisor等全方位的全球化佈局,攜程正在助力1300多家中國企業走向世界。他表示,攜程希望透過旅遊這一連線世界的紐帶,讓更多人瞭解真實的中國,同時也將中國的美好帶向世界,實現"追求完美旅程,共享完美世界"的願景。
編輯:艦長
稽核:許聞
版權宣告
《中國基金報》對本平臺所刊載的原創內容享有著作權,未經授權禁止轉載,否則將追究法律責任。
授權轉載合作聯絡人:於先生(電話:0755-824686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