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11月19日晚10點左右,深圳正式落地取消豪宅稅,雖然比預計的時間晚了一天,但至少沒有耽誤事,趕上了一口熱乎飯。至此,房地產這場“止跌回穩”的已完成排兵佈陣,其中作為先鋒打頭陣的就是深圳樓市。
首先深圳樓市10月份先下一城,迎來一波非常可觀的量能爆發,取得不錯的“開門紅”;11月份截至19號,雖然攻堅勢頭有所減弱,但是整體保持了高昂的戰鬥意志,穩健而有力的持續向“空軍”陣地推進。
其次12月2日進行的深圳灣地塊土拍,將會是決定深圳樓市命運的一場土拍,也是決定房地產“止跌回穩”這場大決戰成敗的一場土拍。這塊地位於深圳的C位,在今年7月份透過“商轉住”的方式推出的時候,就被賦予了特殊使命。
很多人可能不明白,一場土拍而已,有這麼大的能量,能決定樓市程序麼?有這樣的想法,是因為沒有深刻認識到,這輪樓市反攻是在刀尖上起舞,一著不慎,就會滿盤皆輸。此外,不要用過去的經驗來判斷當下的樓市,我們目前所處的外部環境和內部環境,都是房地產風雨30年從未經歷過的。
下面簡單梳理下內在邏輯,可能會比較跳躍,但屬於拋磚引玉,希望能在評論區和大家一塊交流:
一、房地產政策底牌已出,圍繞貨幣政策和財政政策,本輪刺激能給盡給,剩下的就只能交給市場去發酵。可能你會覺得我們還有類似08年的“4萬億”、15年的“貨幣化棚改”這些保留節目沒出,但出臺這種政策等於房地產又重歸過去的老路,是對2020年以來房地產的供給側改革的一次全面否定。這種否定意味著什麼,不好展開,大家可以自行腦補。
二、實現“止跌回穩”的前提必須是量價齊升,只有量的爆發沒有價的預期是不可持續的,姑且算反彈不能叫回穩;只有價的異動沒有量的加持是不堪一擊的,最多隻能算區域性市場的波動。唯有成交量持續釋放、房價充滿希望,樓市才具備穩定的可能,兩條腿走路永遠比一條腿要踏實。
三、房地產大決戰的視窗期很短,川普上臺是最大的灰犀牛事件,按照傳統,大概會在明年的1月20號左右舉行就職典禮,滿打滿算也就兩個月的時間。因此這場大決戰不能成為拉鋸戰、保衛戰,時間在"空"不在"多",必須在兩個月內以摧枯拉朽的勢頭,徹底扭轉當下的不利局面,並進入一致看多的逼空行情。這樣我們才能在川普正式入職後,用全部精力和他進行盤桓拉扯,並抵消外部環境所帶來的負面影響。
四、本次房地產大決戰只能成功不能失敗,一旦失敗萬劫不復。本輪救市不同於過去兩年的任何一次,以往的救市是在"房住不炒"的大框架下刺激剛需和改善進場,而本次救市是在“止跌回穩”的新使命下重新啟用樓市金融屬性的大轉向。過去兩年救市失敗,尚在理性的預判之內,並有徹底放開的期待去兜底;而本輪救市如果失敗,就是壓死信心和預期的最後一根稻草,我們必將進入更艱難、更折磨的週期之中。
五、"地王"必須重出江湖,房地產歷經三年多暴雨洗禮,內在動能和市場信心已經危若累卵,特別是開發商和業主都經歷了殘酷的資產貶值和流動性不足的考驗,雖然“止跌回穩”已經取代"房住不炒"成為新的使命。但他們中的大多數還在遲疑、還在動搖、還在迷茫,更有甚者想趁這一波市場熱度,落袋離場。因此唯有透過不斷地猛烈的市場衝擊來打破他們的質疑、鞏固他們的信心、重建他們的預期,"地王"出世就是最好的"心靈雞湯"。
六、增強獲得感依然是當下亟需解決的頭等大事,然在整體大環境欠佳、就業勢頭不足的背景之下,想透過報酬性收入來增加獲得感會力不從心。因此必須支援、鼓勵投資性收入,來激發社會活力,並刺激人們心中最原始的動力。我們常說金融要為實體服務,但實現這個目標的前提是金融自身要有足夠的市場能量,如果金融業本身都要死不活,那又如何為實體服務呢?因此樓市、股市這種和普通人緊密聯絡的資本密集型市場就成了重中之重,樓股雙雄,我自巋然不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