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中國經濟網引路透社訊息,東南亞工業園的開發者表示,目前不斷有企業把工廠從中國遷往東南亞。若美國下一任總統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額關稅,預計這種遷移趨勢還會加快。特朗普競選期間曾宣稱,要對中國進口產品徵收高達60%的關稅,這一稅率遠高於他首個任期內“7.5%至25%”的關稅稅率。所以,東南亞工業園開發者正在增加中文翻譯人員數量,並且為工廠籌備地皮,以便為更多工廠的轉移和投資做好準備。這在某種程度上釋放出一個訊號:特朗普若勝選,或許會重塑全球供應鏈。
特朗普若開啟第二任期,將會繼續秉持“美國優先”的原則,並且進一步加強“逆全球化”的趨勢,重點推行保護主義政策。就像他在競選成功後的演講裡所說的那樣,他將推動經濟增長,讓美國在全球維持競爭優勢。特朗普在勝選演講中也著重指出,美國的未來會比以往的任何時候都更為偉大、更加安全、更具繁榮景象、也更強大。具體而言,特朗普政府可能會持續在如下幾個方面施加壓力:提高關稅,設定更多貿易壁壘;在技術領域加強限制;重新界定供應鏈和產業鏈;進一步對中國加大金融限制;更大力地推動“脫鉤”等。
近日,紐約召開了華美協進社第二十屆高層峰會。在峰會的對話環節,布什美中關係基金會總裁方大為發表了看法。他指出,當下中美關係正處於前所未有的變局之中,而關稅政策是雙邊關係裡的一個重要因素。方大為覺得,關稅對美國沒有好處,既無法解決貿易問題,還會讓通脹加劇。他認為:“在我眼中,關稅並非是基於經濟或者商業目的而採取的行動,而是一種政治行為。關稅不是手段,其本身就是目的,更像是一種作秀式的政治姿態。2018年開始實施的關稅,並沒有給中國帶來實質性的影響,所以我覺得未來也不會有什麼不同。”
在這樣的局勢之下,香港《南華早報》網站近期報道稱,美國的農業企業表示,它們於上海舉辦的全球最大貿易博覽會上簽訂了數額巨大的合約。這些企業還指出,即便明年1月白宮權力發生移交,其對中國的大豆和高粱出口也依然會保持增長的態勢。
上海美國商會提供的資料顯示,在為期6天的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期間,共有31家美國企業與中國的買家簽訂了價值達7.11億美元的合約。上海美國商會會長鄭藝講道:“農產品在中美雙邊貿易裡是重要的組成部分。我們預計兩國經濟會持續發揮互補的作用。”
美國駐華大使伯恩斯在向某論壇發表影片致辭時稱,長期以來,農貿合作一直是美中關係中的穩定因素。美國與中國不斷地進行農業對話、開展合作以及貿易往來是極為必要的,唯有如此,才能確保我們滿足全球糧食安全以及可持續農業生產方面的需求,同時希望這種合作具備進一步發展的潛力。美國大豆出口協會副主席傅燕娜表示:“美中之間的互利夥伴關係可使雙方共贏。四十多年來,我們與在華的合作伙伴攜手開展培訓活動、組織貿易團赴美考察並且加強對話,這些舉措總共讓數千名從業者從中受益。”
此外,美國致力於推動美中交流的非政府組織華美協進社近期就美中關係走向召開會議。中國駐紐約總領事陳立在致辭時稱,中美為夥伴而非對手,應持續堅定發展中美關係的信心;中美經貿是互利共贏的關係,並非你輸我贏的零和博弈,要不斷堅定加強中美合作的信念。美國前副國務卿、基辛格協會前副會長羅伯特·霍馬茨表示,美中兩國應推動在教育、旅遊和文化等領域的交流,這有助於重建互信。美中兩國在氣候變化、醫療、教育、貿易投資等方面展開合作,將會讓世界變得更加美好。
在中美關係方面,即便特朗普迴歸,也不會有太大的改善。不過,他與拜登有所不同。在考量美國利益的時候,特朗普可能願意和中國坐下來認真商談。要知道,中美之間存在諸多可以開展合作的領域。在特朗普的認知裡,美國也許還得藉助中國的力量來解決自身的難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