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蟲創意/供圖 彭春霞/製圖
證券時報記者 聶英好
近期,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宣佈協議轉讓股份。11月22日晚間,盛航股份公告稱,控股股東、實際控制人李桃元擬透過協議轉讓方式分兩期轉讓其持有的上市公司股份2154.48萬股,該公司的控股股東將變更為萬達控股集團有限公司,實際控制人將變更為尚吉永。
據不完全統計,自5月24日“減持新規”正式落地以來,截至11月24日,近半年內已有約311家上市公司披露協議轉讓計劃或進展公告,6月至11月平均每月都有40家以上公司股東籌劃股份轉讓。
上述上市公司股份的接盤方一般為產業資本、私募基金以及自然人,從近期協議轉讓案例來看,受讓者更多是私募基金。業內人士向記者分析,私募基金透過協議轉讓方式接盤上市公司股份,可以實現投資增值並擴大自身持股規模;部分上市公司股東有資金需求,透過向私募基金協議轉讓也有利於減少對二級市場的衝擊。
有投行人士認為,協議轉讓是減持的一種形式,雙方透過點對點完成交易降低對二級市場股價的衝擊,對於參與各方利大於弊,協議轉讓可能會成為未來重要的減持渠道之一。
籌劃協議轉讓事項增多
11月以來,上市公司大股東協議轉讓股份熱度漸增,上週十餘家上市公司披露協議轉讓計劃公告。11月18日至11月22日,法蘭泰克、盛航股份、羅欣藥業、茶花股份、金馬遊樂等13家上市公司披露公司或股東計劃協議轉讓股份的相關情況。
在10月,同樣有多家上市公司大股東披露協議轉讓股份事項。10月23日晚間,光啟技術公告稱控股股東西藏映邦協議轉讓公司15%股份引進3家戰投,旨在最佳化股權結構,化解自身債務問題,維護控制權穩定,轉讓價格合計為77億元。西藏映邦獲得的股份轉讓資金,將全部用於歸還控股股東的債務。此次權益變動後,西藏映邦仍是該公司控股股東。
同日晚間,匯通能源、神思電子也公佈其協議轉讓進展。匯通能源公告稱,公司控股股東西藏德錦與重慶元素私募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簡稱“元素基金”)簽署股份轉讓協議,轉讓所持有的公司1135萬股股份,轉讓價格27元/股,佔公司總股本5.5022%,交易總對價為3.06億元。
神思電子披露公司股東神思投資與濟南大資料有限公司簽署的股份轉讓最新進展。根據協議,大資料公司將收購神思投資持有的1025萬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2%。此交易旨在促進神思電子在人工智慧及大資料領域的發展,提高盈利能力。
事實上,自今年5月24日“減持新規”正式生效以來,上市公司重要股東轉讓協議的數量顯著增加。例如10月以來,每個交易日均有多家公司披露重要股東協議轉讓事項。其中單是10月9日當晚,就有東晶電子、安孚科技、瑞貝卡、精達股份、奇安信、福萊新材等11家公司披露協議轉讓計劃或進展公告。此外,中京電子、國創高新、深天馬A、引力傳媒等多家公司披露了股東協議轉讓股份完成過戶的公告。
從股東轉讓股權的目的來看,有些公司是為了更好實現上市公司與受讓方的戰略合作或產業協同,也有公司明確是出於大股東化債、投資、擴產等資金需求。具體來看,上市公司協議轉讓的股份比例多在5%左右,多數公司表示對公司影響並不大,也不會導致公司控股股東及實際控制人發生變化。
不過,也有個別公司股東協議轉讓比例較為“顯眼”。例如,信質集團10月21日公告稱,公司第一大股東“中信證券中信信託中信總營股票質押定向資產管理計劃”擬透過公開徵集轉讓的方式,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公司約1.04億股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25.54%,最終以實際交割時股份數量占上市公司總股本的比例為準。本次股份轉讓將導致信質集團第一大股東發生變化,但不會導致實際控制人發生變更。
今年5月,被認為史上最嚴的“減持新規”正式落地,上市公司股東減持受到更為嚴格的約束。如公司存在破發、破淨、不分紅等情形,該公司大股東不得減持;“減持新規”也全面封堵“離婚式”減持、轉融通出借、股票質押強平等各類“繞道”減持。在新規約束下,大量小市值公司越來越難滿足大宗交易和競價減持的要求。
“最近股市上漲較多,對於大股東而言是個不錯的賣點,也刺激了一部分的交易需求;協議轉讓透過點對點的交易完成,能夠把對二級市場股價的衝擊降到最低。”北京一名資深投資人士表示。
私募基金為接盤主力
一般而言,上市公司協議轉讓的受讓方主要包括產業資本、私募基金和自然人。從10月以來披露的情況來看,私募基金透過協議轉讓方式接盤上市公司股份的情況居多。
多家上市公司披露的公告顯示,重慶私募元素基金擬受讓匯通能源1135萬股股份;西隴科學公告,公司實際控制人及一致行動人向靖戈私募轉讓3500萬股股份,共計2.268億元。10月9日,東晶電子第一大股東李慶躍擬將其持有的1450萬股公司股份(佔公司總股本的5.96%)作價9091.5萬元轉讓給知名私募寧波寧聚。
從6月以來的股份轉讓協議公告來看,超訊通訊、引力傳媒、司太立、通用股份、東晶電子、三孚新科、愛朋醫療、匯通能源、西隴科學、中京電子等數十家上市公司股東協議轉讓物件均為私募基金。例如,近期知名私募寧波寧聚透過協議受讓方式,擬成為博創科技、東晶電子、通用電梯持股5%以上股東。
私募基金密集接盤上市公司股份原因何在?多位受訪業內人士向證券時報記者指出,私募基金積極參與上市公司股東協議轉讓並非近期才興起的現象,今年以來一直有此趨勢,上市公司透過向私募基金進行協議轉讓,一方面是私募本身需要投資增值並擴大自身規模,另一方面也有利於減少對二級市場的衝擊。
透鏡諮詢創始人況玉清分析,私募透過協議轉讓的方式買入股票的好處很多:一是可以談個較好的折價,以明顯低於二級市場的價格買入,因為受讓後的股份會受到減持限制;二是大幅縮短基金建倉的週期,因為完成一隻股票建倉可能需要較長,甚至數月的時間,不利於把握當前潛在的市場機會,協議轉讓可以一步到位完成建倉。
通常而言,私募往往會從上市公司股東處折價接手股份,近期披露協議轉讓公告的公司也均有明顯折價,多家公司轉讓價達七八折。
例如,10月23日,匯通能源股東西藏德錦向元素基金協議轉讓其持有的公司1135萬股股份,轉讓價格27元/股,與該公司當天收盤價34.54元相比,折扣約為78%。10月18日,博創科技股東擬向寧波寧聚轉讓公司5.04%股份,轉讓價格16.98元/股,該公司當日收盤價為22.97元/股,折扣約為74%。
減少對二級市場衝擊
目前來看,市場有一個共識,上市公司大股東透過簽訂協議轉讓股份大多數是為了減持變現。有資深投行人士指出,一方面是“減持新規”的影響,另一方面是企業自身發展的需要和市場發展的必然結果。
資深投行人士王驥躍分析,協議轉讓是減持的一種形式,也是法規允許的一種形式。“協議轉讓之前比較少用,一方面是因為協議轉讓的量比較大,另一方面是受讓方也還有繼續減持的時間限制。當然,所有的轉讓都是雙方利益平衡的結果,受讓方也是判斷風險收益可以匹配才會去接盤的。”
“減持問題確實是個大問題,一方面不能持股都減掉,完全減持市場不可能接得住;另一方面又不能太限制減持,減持是整個資金迴圈的一環,減持減不了,新的投資就缺資金。”王驥躍坦言,減持是股東回收投資資金的一種方式。
康德智庫專家、北京盈科(上海)律師事務所律師陳元指出,上市公司大股東透過協議轉讓股份是一種重要的資本運作方式,其目的多樣且對資本市場、受讓方及投資者均產生一定影響。目前來看,對於參與各方利大於弊,因此在當下市場中出現越來越多。在“減持新規”的背景下,協議轉讓可能會成為未來重要的減持渠道之一,協議轉讓可以減少對二級市場的直接衝擊,有助於股東平穩退出。
對於投資者應如何看待協議轉讓背後的減持目的,王驥躍認為,上市公司大股東減持和增持,都並不必然引起公司股價下跌或是上漲,更多還是要看公司自身情況和市場情況。“市場火爆的時候,減持也會被當成利好,會被解讀為接盤者花重金買入一定會拉昇;市場低迷或謹慎的時候,增持也可能會成為利空,會被解讀為要拉昇股票掩護其他股東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