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來,隨著固態電池概念持續發酵,相關上市公司的市場關注度持續攀升。
11月20日,長陽科技釋出公告稱,近日,公司與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以下簡稱“中科院物理所”)簽署了《技術開發合同》,雙方就共同參與固態電池複合膜開發簽訂技術開發合同,合同履行期限為2024年11月15日至2026年12月30日。
太平洋釋出研報稱,此次長陽科技牽手中科院物理所,透過雙方技術與資金互補的優勢,有望深度參與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的探索,並在最終實現固態電池商業化落地時擁有提前卡位的先發優勢,前景十分廣闊。同時,上調長陽科技評級,評級由“增持”調整為“買入”。
據同花順iFind資料顯示,長陽科技11月20日獲融資買入2.47億元,連續2日融資買入額增長率超50%。11月21日,長陽科技獲融資買入1.46億元,佔當日買入金額的46.59%;多頭加速建倉。
十年欲“膜”十劍
長陽科技是一家擁有原創技術、核心專利、核心產品研發製造能力的全球領先高分子功能膜高新技術企業。
2010年底,公司成立於浙江寧波,以反射膜作為切入點,尋求技術突破;2012年,公司第一代光學反射膜面世,成功打破國外巨頭壟斷,填補國內技術空白;2017年,公司反射膜出貨量首次達到全球第一;2018年,開始向技術難度更高、市場空間更大的光學基膜領域進軍;2019年11月,成功在科創板上市,先後在寧波、合肥、舟山建立了生產基地。
上市以來,長陽科技前瞻性地橫向佈局TPX離型膜、CPI柔性膜、TPU車衣膜、膜鋰電隔膜等產品,實現產品多樣化;並且結合公司“進口替代,世界領先,數一數二”的發展戰略,提出了力爭實現“十年十膜”的發展目標。
即未來10年做10張跟光學反射膜一樣可以實現從“進口替代”到單項冠軍的產品。因為只有做到世界第一,市場份額才足夠高,定價權才足夠強,利潤空間才足夠大,“護城河”才足夠寬。
光學反射膜作為長陽的“王牌產品”,在國內被評為單項冠軍產品,2017年—2023年連續7年市場佔有率全球第一,2023年市佔率更是高達60%以上。
特種功能薄膜行業屬於典型的技術密集型行業,涉及技術領域眾多。長陽科技一直將研發能力作為核心競爭力持續構建。
一方面,建立並壯大公司內部科研團隊;同時,在產品開發過程中,與下游客戶進行緊密配合,協同研發。這些做法都是公司產品不斷迭代推陳出新的保障。
2020年以來,長陽科技研發費用率均達到4.5%以上。截至9月30日,長陽科技研發人員數量超過150人,佔比總人數近14%。手握自主研發專利242項,累計申請並已受理的專利共411項。
公司核心團隊成員大多數具有世界500強企業或外資企業的任職經歷。創始人金亞東博士為享受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國家重點人才計劃、浙江省海外高層次人才引進計劃專家。
目前,長陽科技已實現了多個產品的進口替代,包括反射膜、光學基膜、隔膜、無色透明聚醯亞胺薄膜(CPI薄膜)等。
近日,寧波市人民政府釋出《關於表彰2024年寧波市人民政府質量獎和質量創新獎獲獎組織的通報》,寧波長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榮獲“2024年寧波市人民政府質量創新獎”。據悉,“寧波市人民政府質量獎”是寧波市設立的政府質量獎勵最高榮譽。
站上固態電池新風口
長陽科技重點開發新型顯示、半導體、5G、新能源汽車及儲能四大應用場景中,嚴重依賴進口且急需實現進口替代的關鍵性功能膜產品。鋰離子電池隔膜專案是公司未來重要發力點和增長點,也是公司未來產能佈局的重點方向。
目前,全球隔膜市場形成以中日韓三國為主的競爭格局,海外鋰電隔膜企業多集中於日韓,主要有日本的旭化成、日本東麗、住友等,相較於中國企業,海外成本整體較高且產能擴張節奏較緩慢;國內隔膜以頭部企業恩捷股份、星源材質、中材科技為代表,且國內企業產能擴張速度加快。
據國盛證券預測,2025年全球固態電池需求量為17.3GWh,到2030年全球固態電池需求量有望超過200GWh的市場規模,2025年至2030年年複合增長率達65.8%。業內普遍認為,固態電池會在2027年左右實現量產。
目前,固態電池量產面臨的主要挑戰包括提高能量密度、降低成本、確保長期迴圈穩定性以及解決大規模生產工藝中的安全問題。
長陽科技獨家開發的具有超高孔隙率(≥85%)、超大孔徑(85~100nm)、可壓縮性高(≥50%)的隔膜產品可廣泛用於不同技術路線上。總體上講,該產品在改善固態和半固態電池的迴圈壽命,電池的容量、使用溫度、安全性和迴圈效能較傳統隔膜有突破性的提升。公司產品已取得該行業頭部客戶小批次訂單,以及腰部客戶的企業訂單。
根據公告,此次長陽科技與中科院物理所的合作,在2024年11月15日至2026年12月30日的履行期限內,由長陽科技出資研究開發經費和報酬共計400.00萬元,推進固態電池的產業化程序。
衛藍新能源作為國內領先的固態電池企業,同時也是中國科學院物理研究所清潔能源實驗室固態電池技術唯一產業化平臺。具有40餘年固態電池產業研究經驗,在多個固態鋰電技術領域實現“首次”突破。
此次長陽科技牽手中科院物理所,透過雙方技術與資金互補的優勢,有望深度參與固態電池技術路線的探索,並在最終實現固態電池商業化落地時擁有提前卡位的先發優勢,前景十分廣闊。
值得關注的是,近年來,由於新業務的加速佈局,且多個專案尚處於產能爬升及建設期間,對公司的淨利潤產生非常大的影響。後續隨著產能釋放,業績有望出現明顯轉機。近6個月二級市場表現看,長陽科技股價漲幅已超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