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9·24”新政以後,滬指由2700多點一路飆升至10月8日的3674.40點。
假如你是在10月8日進的場,我們來看看你的收益情況。
從寬基指數的表現來看,漲幅最大的是北證50指數,漲幅高達40.63%,漲幅最小的是上證50指數,漲幅為-5.90%
小盤股和科技股表現比較好,權重和藍籌反而表現比較遜色。
這是不是可以理解為,牛市搞創收,優選選盤子小的,20cm密集區,盤子越小越能突。
從申萬一級行業指數來看,漲幅前5的行業分別是:綜合(15.76%)、計算機(12.76%)、商貿零售(9.44%)、電子(9.10%)、傳媒(8.01%)。
漲幅倒數前5的行業分別是:煤炭(-9.48)、食品飲料(-9.06%)、美容護理(-8.52%)、公用事業(-7.34%)、石油石化(-5.56%)。
外圍市場方面,納斯達克指數漲幅最大,漲幅6.31%,恒生科技指數漲幅最小,為-21.62%。
從上面的結果來看,港股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自10月8日以來的表現最慘。
根據中金策略《中金 | 港股:當前市場的三個“預期差”》中提到:短期看,外部壓力與地緣擾動似乎是港股市場“突然”下行的主要原因。部分地緣局勢緊張、美國出臺相關投資禁令都加劇了市場對外部環境不確定性的擔憂;與此同時,國內近期會議上對外部壓力的反應使部分投資者對下一步政策預期降溫。但本質上還是由於市場本身處於預期與政策兌現的某種“弱平衡”之中。
另外,近期美元上行壓力下外資加速流出港股,上週美元指數日內升破 108,創2023年10月以來新高,配置型外資淨流出規模創近5年的新高,港股網際網路沽空比例明顯上升,接近 21 年以來均值上方。
總體來看,港股短期向上動能不足,政策底需加碼鞏固,接下來市場可能將逐步築成對12月中央經濟工作會議的政策期待。
不過話又說回來,在近期大跌之後,相比A股來說,港股可以說是跌出了價效比,如果你近期不知道該怎麼辦的話,或許可以看看港股市場。
當然短時間內港股也不一定能漲,所以建議用閒錢投資。
從估值角度看,當前恒生指數和恒生科技指數的估值都比較低,定投或分批買入的價效比比較高。
再來看看紅利低波,從近5年的市盈率百分位來看,處於82.91分位。
不知該如何評價,可能逢跌買入,會更好。
今年來菜鳥穩飛組合表現也還可以,如果你想配置固收+,也可以考慮分批買入穩飛組合。
最後,我們來看下股債價效比指標和A股溫度計。
根據雪球股債價效比指標,目前股債價效比指數15.91%,建議適當增配偏股類基金。
根據集思錄A股溫度計,目前市場溫度19.64℃,處於較低位置。
參考倉位:100%-19.64%=80.36%
如果你還有什麼疑問,歡迎在留言區討論,碼字不易,喜歡請點【在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