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此次四川證監局緣何未能讓宏明電子上市輔導順利過審?據叩叩財經瞭解或依舊與宏明電子部分房產存在瑕疵有關。不過,除了房屋產權的瑕疵讓宏明電子再度迴歸到漫長的上市輔導期中,在過去一年中,宏明電子隱隱下滑的業績,也成為了可能影響其上市推進的變數。
本文由叩叩財經(ID:koukouipo)獨家原創首發
作者:陳渝川@北京
編輯:翟 睿@北京
三個多月前,在歷經了近五年時間的上市輔導工作後,成都宏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下稱“宏明電子”)一度迎來了IPO的破冰時刻。
彼時,在的保駕護航之下,經過15輪次輔導工作的完善,宏明電子正式向四川證監局遞交了上市輔導驗收報告並申請監管層對其的驗收(詳見叩叩財經相關報道《獨家|暌違A股數載,曾遭“九鼎系”等野蠻資本爭搶,宏明電子IPO輔導五年後破冰在即:劍指創業板,前董事長輔導期內卸任半年後被查!》)。
原本不出意外的話,宏明電子在一兩個月內便會獲得其上市輔導的驗收結果。
然而,不出意外的意外又出現了。
據叩叩財經獲悉,宏明電子的該次驗收最終未能成功透過。
“此前,宏明電子已經向四川證監局撤回了此前的上市輔導驗收報告及相關申請,並繼續拉開了新一期的上市輔導工作安排。”日前,有接近於宏明電子的知情人士向叩叩財經證實道。
雖然上市一再受挫,但宏明電子並不會輕易放棄IPO的推進。
“宏明電子上市的大方向應不會受到影響,目前申報深交所創業板上市的目標暫未改變。”上述知情人士表示,目前,企業繼續仍就板塊定位、申報時機等事項與深圳證券交易所和四川監管局等監管機構進行溝通。
“此次撤回上市輔導驗收報告,對宏明電子IPO的進度影響並不算太大。”上述知情人士補充道,因為宏明電子的目標為創業板上市,自2023年底以來,創業板IPO的申報實際上已經叫停了,深交所創業板已有近一年時間未受理創業板IPO申請,所以,即便早前宏明電子的上市輔導順利透過,其也不一定能有機會在近期向深交所提交申報。
至於此次四川證監局緣何未能讓宏明電子上市輔導順利過審,據叩叩財經瞭解或依舊與宏明電子部分房產存在瑕疵有關。
原來,宏明電子及子公司部分房產因相關手續缺失等原因無法辦理產權證書,存在被認定為違章建築從而導致被主管部門行政處罰的風險。同時,宏明電子部分經營性租賃房產未辦理產權證書以及租賃房產未按規定向房產管理部門辦理登記備案,存在被當地主管部門拆除或拆遷,導致宏明電子被要求搬遷或遭受當地主管部門處罰或其他損失。
事實上,這並非宏明電子在上市輔導中最新發現的問題。
在過去多期上市輔導期內,相關中介機構便一直會同公司及相關部門試圖化解房屋產權瑕疵對宏明電子上市的影響。
為此,宏明電子稱已取得相關主管部門出具的合規證明,同時其控股股東川投信產已就宏明電子及子公司部分房產未辦理產權證及經營性租賃房產的瑕疵出具兜底承諾,確保發行人及子公司不會因上述事項遭受任何損失。
“有關主管部門已經出具了房屋產權的合規證明,但依然需要房屋產權證的落地,經營性租賃房產瑕疵問題,不僅涉及到公司是否因此遭受到損失,也涉及到擬IPO企業的資產完整性和獨立性等問題。”來自於滬上一家大型券商的資深保薦代表人告訴叩叩財經,雖然房屋瑕疵往往並不會對擬IPO企業造成實質性影響,但監管層都希望能在上市輔導之前將擬上市企業明顯的問題合規化。
除了房屋產權的瑕疵讓宏明電子再度迴歸到漫長的上市輔導期中,在過去一年中,宏明電子隱隱下滑的業績,也成為了可能影響其上市推進的變數。
據叩叩財經獲悉,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中,宏明電子營收和利潤持續多年增長的態勢卻突然被打破。
在申萬宏源最新向四川證監局報送的《關於成都宏明電子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上市輔導工作進展情況報告(第十六期)》中,其坦承,在過去一段時間中“持續關注發行人及其實際控制人、董事、監事、高階管理人員口碑聲 譽情況”;“關注發行人經營業績情況”,並表示,接下來的上市輔導工作中,“持續督促發行人跟進處理房屋產權證書辦理以及經營性租賃房產瑕疵問題。同時,積極與監管機構保持密切溝通,統籌研判擬定新的 IPO 申報時間表和工作計劃,在持續盡調的基礎上,透過諮詢答疑、專題會議等形式,推進發行人按照上市公司治理準則的要求進一步規範運作”。
宏明電子IPO未能如期“破冰”失望的還有來自兩家上市企業的投資者們。
過去兩三年中,在深市上市公司富森美的投資者關係平臺上,已不止一次有投資者向其董秘問詢宏明電子IPO的具體進展。
富森美也僅在承認公司的確參股宏明電子同時,表示目前宏明電子IPO程序正常推進中。
富森美是2020年3月份透過川經基金持有宏明電子相關股份的。
公開資訊顯示,目前川經基金共持有宏明電子11.12%的股份,僅次於川投信產,為宏明電子第二大股東。而富森美則以2億元的投資額持有川經基金52.4659%的份額,按此測算,富森美則間接持有宏明電子5.97%的股份。
除了富森美外,鴻遠電子也持有宏明電子不菲的原始股。
據鴻遠電子2024年中報披露,鴻遠電子目前共持有宏明電子178.20萬股,評估公允價值約為5796萬元。
1)曾被多方資本染指
雖然多年來一直未能成功轉身成為上市企業,但在A股市場中,宏明電子的名字卻是並不陌生的,尤其是當年彼時還是資本新貴的“九鼎系”與老牌資本大鱷“中經開”舊部在宏明電子中的股權大戰,更是至今也讓人記憶猶新。
成立於1981年10月08日的宏明電子,前身即為國營七一五廠,系國家“一五”時期156項重點建設工程之一,是中國電子元器件產業的奠基者和搖籃。
回眸宏明電子的資本化之路,最早則可追溯到2000年,在當年便順利完成股份制改制的宏明電子,此後便開始尋求上市的可能。
由於歷史原因,早期的宏明電子股權關係一直比較複雜,在改制初期,公司股份全部為自然人持股,股東人數更是高達4526名,這無疑增加了資本運作的難度。直至2002年11月,透過自然人股東轉讓股權的方式,宏明電子迎來了改制後的第一位資本接盤者——在深市上市多年的深華新(000010.SZ)(即如今的美麗生態),市場也一度預期透過資本併購的方式,宏明電子能實現曲線透過深華新上市的目標。
但這場資本之旅在彼時宏明電子依舊複雜的股權結構和歷史沿革瑕疵的問題下,註定是短暫的。
2003年10月,深華新便將其持有的宏明電子股權悉數轉讓給了一家名為成都博宏實業有限責任公司。
上述股權轉讓後,宏明電子的控股權看似已從上市企業中剝離,但事實上,其依舊被曾被視為深華新幕後老闆的自然人、“中經開”國債期貨核心人物敬宏所把持。
作為資本市場老牌資本大鱷的舊部,敬宏透過多個資本平臺直接或間接控制著宏明電子長達十餘年,直到2015年時,“九鼎系”的入局。
2015年10月,“九鼎系”公司——蘇州恆辰九鼎投資中心(有限合夥)(以下簡稱恆辰九鼎)在四川本地報紙上刊載了一則關於收購宏明電子股東所持股權的公告,由此也拉開了一場在彼時的新老資本大鱷之間以宏明電子股權為目的的攻防之戰。
在相關股權之爭中,“九鼎系”獲得了當年宏明電子管理層的支援,敬宏等人也曾透過諸多資本平臺對此進行反擊。
但最後,這場資本大戰以“九鼎系”獲勝成為了宏明電子新的實控人告終。
在“九鼎系”入主後,宏明電子的上市計劃也曾再度提上議程。
不過與如今的IPO路線不同, 2016年,在恆辰九鼎獲得宏明電子的實質控制權後,據九鼎在其內部下發的一份檔案資料中稱, “鑑於宏明電子目前股權、治理、軍工資質及經營狀況,單獨上市/掛牌難度較大,不考慮將宏明電子單獨上市/掛牌”,將“積極利用九鼎平臺,或將九鼎持有的宏明電子股權單獨注入九鼎關聯上市公司”,“九鼎控股後,宏明電子將作為九鼎軍工平臺子公司進行發展”。
有一說一,其後,在“九鼎系”朝著資本併購為目的的運作下,宏明電子的經營發展的確獲得了較為長足的進步。
轉眼三年時間過去了。
宏明電子並未迎來“九鼎系”此前規劃好的曲線上市路徑,取而代之的卻是在2019年10月突然宣佈已與申萬宏源簽訂IPO的輔導協議,尋求透過IPO的方式登陸A股,並已同步向四川證監局提起上市輔導的備案。
在宏明電子正式宣佈IPO的前夜,曾在其中因股權紛爭鬥得“你死我活”的“九鼎系”和老牌資本大鱷“中經開”舊部敬宏突然紛紛選擇清盤離場。
其中,在宏明電子持股比例近55%的“九鼎系”將自己在宏明電子中所持的所有股權轉讓給了川投資訊產業集團有限公司(下稱“川投信產”)。
公開資訊顯示,川投信產成立於2017年12月,是四川省國資系統設立的首家大型資訊產業投資平臺,為四川國資委旗下的四川省投資集團有限責任公司(下稱“川投集團”)的全資子公司。
成都川經龍雛壹號股權投資基金合夥企業(有限合夥)(下稱“龍雛基金”)、成都川商貳號股權投資基金中心(有限合夥)(下稱“川商基金”)、方正證券等等投資機構則將敬宏等人手中約30%的宏明電子股權一併接受。
經過上述股權轉讓,宏明電子也再度迴歸國資的懷抱成為了一家國資控股企業。
從2019年10月正式開啟IPO輔導的大幕,如今已耗時長達近五年之久,宏明電子多舛的上市之路何時能迎來滿意的結果?
依然還是未知數。
值得一提的是,在宏明電子IPO輔導期間,其董事長還曾“蹊蹺”換“主”。
在2019年川投集團旗下的川投信產入主宏明電子後,時任川投信產總經理王波順理成章地接受了宏明電子董事長一職。
2021年10月11日,宏明電子對董事會、監事會成員進行換屆選舉,王波再次當選宏明電子董事長。
但弔詭的是,就在王波連任宏明電子董事長一職僅僅半年之後,2022年5月30日,宏明電子便突然召開2022年第二次臨時股東大會,該次股東大會的主要議題便是《關於更換部分非獨立董事的議案》,透過該次更換董事的決議,肖長青取代王波履新出任宏明電子董事長。
在一定程度上說,前董事長的“任內”離職,對宏明電子是幸運的。
就在王波卸任宏明電子董事長一職僅僅5個月後,2022年11月9日,王波便因涉嫌職務違法犯罪被成都市監察委員會留置,與王波一道因涉嫌犯罪被留置的還有一位名為蔡昌銀的自然人。
公開資訊顯示,1971年出生的蔡昌銀,也還曾一度在宏明電子中擔任財務總監一職,不過其早在2020年中,在宏明電子的高管名單中,便已未見其名。
前董事長在辭任半年後因涉案被查,這是否會影響宏明電子此後IPO的推進,從目前勢態看,似乎干擾甚微。
2)2023年業績下滑
正如上述所言,在過去一年中,宏明電子隱隱下滑的業績,也是其要實現IPO有待解決的現實問題。
在如今IPO稽核政策的“強監管”之下,對於擬上市公司而言要想成功實現A股的“敲鐘”之夢,首當其衝的便是“打鐵還需自身硬”。
2023年11月,在《中國改革報》上,一篇名為《“科改示範”樹全國標杆 “ 四化協同”創輝煌宏明》的署名文章稱,近年來,宏明電子“聚焦IP0上市這一推進科改示範行動的重點和難點,公司不斷完善內控制度,確保生產經營符合上市公司規範,透過推動上市,推動解決軍口國撥資金權益變更、非經營性資產剝離、退休人員社會化移交等歷史遺留問題,推動實現公司治理能力和管理水平現代化”,並透露,2022年,川投集團合併實現營業收入近150億元,資產總額超100億元,利潤總額40億元,“其中,宏明電子綜合實力創歷史新高,資產總額、營業收入、利潤總額躍升至41億元、29億元、6.26億元,比2019年分別增長57.7%、61%、116.6%”。
正如上述文章所言,在2022年之前,宏明電子的營收和利潤增長的確是可喜的。
據叩叩財經獲得的一份宏明電子2021年和2022年經審計的財務資料顯示,在此兩年中,宏明電子的營業收入分別實際達到了29億和31.6億,對應的歸母淨利潤分別為3.9億和4.41億,其營收與淨利潤皆保持著同比增長。
但在剛剛過去的2023年中,宏明電子營收和利潤持續多年增長的態勢卻突然被打破。
據叩叩財經獲得的宏明電子2023年財務資料顯示,其2023年營業收入僅錄得27.26億,創下了其近三年的新低,同比2022年下滑近14%,對應的歸母淨利潤則約為4.18億,較2022年也出現了一定比例的回撤。
“2023年經營狀況的盤整,應還不足以對宏明電子IPO形成實質性障礙,但在看重擬上市企業發展的持續性和成長性指標的創業板中,宏明電子此後要想迅速推進IPO稽核,則需要提供更多的事實證據來向監管層證明其與創業板定位的相關性,所以接下來,宏明電子在2024年的經營表現對於其此次IPO來說便顯得尤其重要了。”上述資深保薦代表人認為。
宏明電子究竟何時才能完成上市輔導的漫漫長路,順利獲得向深交所遞交上市申請的機會?屆時,資本化命途多舛的它,又將以什麼樣的姿態迎接此後監管層對其IPO更為嚴苛和審慎的稽核?叩叩財經也將持續關注。
(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