證券時報記者 梁謙剛
日前,全國首例“低空經濟特許經營權”成功轉出。
11月26日,濟南公共資源交易中心官網釋出了《平陰縣低空經濟特許經營權出讓專案中標公告》,招標資訊顯示,專案招標人為平陰縣發展和改革局,中標單位為山東金宇通用航空有限公司,專案為出讓平陰縣低空經濟30年特許經營權。特許經營者在特許經營期內負責低空經濟的運營和維護,提供飛行執照駕培等服務,合同履行期限為30年,中標金額為9.24億元。
國內低空經濟商業化程序不斷有新的進展。中國航空運輸協會通航業務部、無人機工作委員會主任孫衛國透露,中央空管委即將在6個城市開展eVTOL(電動垂直起降飛行器)試點,6個試點城市初步確定為合肥、杭州、深圳、蘇州、成都、重慶。
中信建投證券認為,隨著低空基礎設施逐步搭建和相關空域適航政策、保障標準完善,越來越多eVTOL型號將取得適航認證,低空經濟也將進入商業化執行期,明年低空經濟產業將得到快速發展。
資料顯示,2023年我國低空經濟規模已經超過5000億元,達到5059.5億元,增速高達33.8%,預計到2026年,這一規模有望突破萬億元,而到2030年市場規模更是有望達到2萬億元,行業發展空間廣闊。
鵬元資信指出,低空產業鏈發展過程來看,低空基建作為低空經濟的基石,在產業鏈發展過程中有望先行。低空飛行器上游與新能源車上游相似,但飛行器在各環節技術要求較新能源車難度更大;中游以eVTOL為代表的新能源航空器正加快推動低空產業轉型升級,或將成為我國繼新能源汽車之後另一個“換道超車”領域。
據證券時報·資料寶統計,A股市場涉及低空經濟的概念股已近300只。低空經濟的崛起吸引一眾機構關注,今年以來,相關概念股已獲得機構調研1592次。共47股年內累計獲得調研10次以上,其中廣汽集團、華測檢測、拓邦股份、雲天勵飛-U、愛科科技獲調研次數居前。
廣汽集團年內累計獲調研111次,是機構調研最頻繁的1只低空經濟概念股。廣汽飛行汽車工作站已完成上百項專利的申請,將依託汽車、無人機和通航領域深厚的技術積累,致力於成為全生態立體出行的引領者。公司計劃在2025年啟動示範執行工作,2027年在大灣區實現“多元站點—地面交通—空中交通”全鏈條立體智慧出行服務。
哪些概念股有望在未來幾年脫穎而出,機構研報或能提供一定參考。據資料寶統計,上述47只機構高頻調研的概念股當中,根據5家以上機構一致預測,2024年—2026年淨利潤增速均有望超20%的有10只。
淨利潤增速預測均值最高的是震裕科技,達到243.53%。公司近期接受調研時表示,佈局低空飛行器驅動電機鐵芯主要是針對專用型驅動電機,已經處於客戶驗證的階段。華鑫證券研報認為,震裕科技模具業務利潤豐厚,膠粘鐵芯產品力極強,鋰電結構件業務盈利能力回升,積極佈局人形機器人和低空飛行器,有望走入成長快通道。
從二級市場表現來看,上述10只高增長潛力股當中,11月27日收盤價與年內高點相比,平均回撤幅度為16.28%。納睿雷達回撤幅度21.14%,排在第一位。公司自主研發的“TDKFT0104型Ku波段雙極化有源相控陣雷達”,可應用於立體交通、邊界防護、空域管理等多個領域,是面向低空經濟發展應用場景的新產品。
(本版專題資料由證券時報中心資料庫提供 陳錦興/製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