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一年的汽車價格戰尚未開始,但在車廠供應商端,已開始體會到寒意。
昨日,上汽大通、比亞迪傳出要求供應商降價10%的訊息,引發市場爭議。對此,南方財經全媒體記者以投資人身份聯絡了萬順新材、禾川科技、納科諾爾、當升科技、星帥爾、中科電氣等比亞迪供應商。
對於網傳比亞迪要求供應商降價10%一事,萬順新材相關人士表示,目前沒有收到比亞迪降價通知。
禾川科技相關人士回覆稱,比亞迪要求降價針對的是汽車領域(汽車零部件)的供應商,但是公司不是直接供貨給比亞迪,相當於是裝置商,鋰電這塊的,下游是裝置商,提供的是伺服驅動、伺服電機、控制器,跟汽車領域不相關。對於後續是否可能涉及裝置領域,她表示目前沒有涉及,比亞迪郵件裡針對的是汽車零部件供應商,公司不直接對接汽車這塊的業務。
納科諾爾相關人士回覆稱,郵件裡寫的是(比亞迪汽車)針對汽車零部件,不涉及公司(電池生產企業的裝置供應商)。
若比亞迪要求降價,影響幾何?當升科技相關人士稱,公司和比亞迪業務合作不太多,比亞迪不是主要客戶。比亞迪此前是該公司的大客戶,最近一兩年(業務合作)不多了。
中科電氣相關人士稱,影響不大,之前比亞迪是公司(佔比)比較靠前的客戶,現在佔比下降一些。
納科諾爾相關人士稱,終端降價肯定有傳導,但是具體到公司是什麼樣的(不好說),但現在還沒有(變化)。其實每年汽車廠都會有年降、成本控制的要求,它的降價針對的是向它供貨的企業。
星帥爾相關人士回應稱,公司的子公司是比亞迪供應商,子公司不會這麼及時地向母公司反映降價情況,因為這是業務上面的事情,他們不會有這個報備的,所以公司不是很清楚。與比亞迪的業務只是該公司一個小板塊當中的一塊業務。
對於近年來汽車產業鏈呈降價趨勢,中科電氣相關人士稱,現在屬於產能結構性或階段性過剩問題,整個行業都處於增量不增收的情況。對於未來是否還會降價,該人士回應,具體要看市場情況。
“現在市場的供需可能錯配吧,供應多一些。下游終端車企降價,會向上遊傳導。”當升科技上述人士表示,從正常的商業邏輯來看,下游要求降價是很正常的,不可能希望買到更貴的供應商原材料,他們也會要求上游一樣的(降價)。最終會不會降價要看談的情況,不是它(比亞迪)要求公司就一定要降。如果自身產品技術好,客戶結構分散,又不是(只有)一個客戶。但是,如果是單一大客戶,依賴特別強的話,那就很難受,不做(的話)沒生意,做只有接受降價。每家情況不一樣。
萬順新材相關人士表示,這兩年電池行業都是下降的。同時,他稱,電池鋁箔這塊,公司頭部客戶佔比會大一點,大概佔比一半。對於與大客戶之間合作,公司議價能力會不會很弱,該人士稱,大客戶就是這樣的,不過公司也有小客戶。“(和大客戶合作)說白了也就是賺個加工費,大客戶肯定會壓價的。”上述人士稱。
光峰科技相關人士則表示,汽車行業是有年降的,但是這個東西它並不是說百分之百都會降,所有廠家不一樣,每個供應商也不一樣,不同品類也可能會不一樣,會有各種各樣的情況。
納科諾爾相關人士表示,降價是趨勢,因為汽車這塊成本各方面都會有比較大的壓力,終端市場都在拼價格,汽車廠商肯定會有動作,肯定要做一些降價,包括降低成本。
那麼,目前寧德時代是否要求供應商降價?萬順新材相關人士稱,具體不知道,但是最近一兩年加工費確實下降了。
當升科技相關人士稱,寧德時代也是公司下游客戶範疇,但是是否降價不好做揣測,需要寧德時代進行確認。
(宣告:文章內容僅供參考,不構成投資建議。投資者據此操作,風險自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