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對供應商出手了?!
今天,一封有關要求供應商降價的郵件流出。
信中稱,明年市場競爭將進入“大決戰”、“淘汰賽”。
因此,對供應商提出要求:
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
嗯,跟供應商每年重新議價,也算正常。
但,一來就要求降價10%,好像沒啥討價還價的餘地!
關鍵是,就看供應商們的報表,好像大多降不得起10%...(這個後面再詳說)
果不其然,隨後網路上又流傳出疑似供應商對比亞迪的回信。表達了強烈不滿和嚴正抗議。
”不僅違背商業倫理,更是在無底線地透支供應商的生存能力。“
”最終讓行業陷入低端競爭的死衚衕。“
這事也讓貓姐想起,今年7.30的ZZJ會議。
首次提出:要強化行業自律,防止“內卷式”惡性競爭。
但......這現實。
下午,比亞迪品牌及公關總經理回應:
與供應商的年度議價,是汽車行業的慣例。
比亞迪基於規模化大量採購,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非強制要求,大家可協商推進。
嗯,側面證實了,這事是真的。
關於這事,有人認為,這就是正常的經濟行為。
貴為全球新能源銷冠的比亞迪,量有多大?
去年全年,比亞迪就賣了302萬輛;
今年前10個月,比亞迪又賣了325萬輛。
比亞迪基於龐大的採購規模,跟供應商談降價,是不是也無可厚非?!
但也有人認為,有帶頭壓榨供應商的嫌疑。
還有網友擔心,供應商為了“留住”比亞迪不得不降價。
最終,會不會導致供應商偷工減料,影響到比亞迪未來車的質量?!
比如,之前長城汽車實名舉報比亞迪秦PLUS DM-i、宋PLUS DM-i採用常壓油箱、涉嫌整車蒸發汙染物排放不達標。
這事,好像到現在都沒有個結果…
當時,據業內人士爆料,比亞迪之所以採用常壓油箱而不是高壓油箱,目的就是為了降成本。
所以,網友的擔心,也並非全無道理?!
方正證券曾對比亞迪“自供+外供”核心供應商進行彙總研究。
比亞迪自稱全產業鏈佈局,動力電池啥的基本都是自研。
同時,至少有20家上市公司為比亞迪“外供”了從底盤、到熱管理系統供應商、智慧電子、和車身及內外飾產品,成為公司長期合作伙伴。
他們,能降得起10%嗎?
貓姐看了這28家公司最新發布的三季報:
淨利率能超過10%的,只有7家;
淨利率在1%-10%之間的,有16家;
還有3家,直接是虧損的。
假如,我們說假如哈。
比亞迪是他們主要客戶,然後再要TA們降價10%,是不是“要麼卷死,要麼餓死”?
要不就再壓一下再上一層原材料的價格。
供應商們利潤微薄,那麼,比亞迪自身呢?!
貓姐看了一下,去年全年,比亞迪汽車相關產品的毛利率,是23.02%。
相當於一輛10萬塊錢的車,成本7萬7。
位元斯拉(18.1%)高!
這當中當然有比亞迪全產業鏈佈局的功勞,但和供應商的談判壓價,應該也有一部分功勞。
毛利率不算低,那淨利率呢?!
比亞迪沒有公佈汽車業務的淨利率,但比亞迪整體的淨利率,並不算高。
近三年的淨利率,都只有4-5個百分點。
如果供應商降價10%,那確實可能會好很多。
賺得多了,花錢也多了。
錢都花到哪裡去了呢?!
營銷、研發,都要花錢。
所以三費(銷售費用、管理費用、研發費用)支出是大頭,2023年全年就高達782億。
淨利率只有5個點,明年市場競爭又可能更加激烈;
今年祭出了“降價”大殺器,明年還要接著降?!
所以,只能苦一苦供應商了?!
這事,你怎麼看?
關注我們,評論區聊聊吧!
掃下方二維碼,直接進群暢聊~
— 往期推薦閱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