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聲令下,供應商降價10%。網傳郵件中,這家新能源巨頭如同高高在上的指揮官,向供應鏈夥伴發出新年禮物:“從2025年1月1日起,降價10%。”這一訊息像扔進水池的大石頭,激起了行業熱議的浪花,也讓整個供應鏈上下游猛吸一口冷氣。
但這只是“價格戰內卷”大戲的最新一幕。在汽車行業,車企與供應商之間的年度議價是常見的商業慣例。比亞迪方面表示,基於規模化大量採購,對供應商提出降價目標並非強制要求,雙方可協商推進。然而,供應商們面臨的現實壓力不容忽視。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下,供應商的利潤空間已被大幅壓縮,再次降價可能影響其生存和發展。
有供應商直言:“中國汽車產業的崛起,不能以犧牲國內工人和供應商的生計為代價。”這反映了供應商在當前市場環境下的艱難處境。如果供應鏈的各個環節無法實現共贏,整個行業的健康發展將受到影響。
一邊是車企們玩命壓榨供應商、補貼消費者;另一邊,潤滑油行業也不甘落後,有賣家打出“價格低到地板”的營銷口號。乍一看,這好像是消費者的狂歡,但實際上卻是行業的悲劇。
第一幕:價格戰中的“比亞迪法則”
比亞迪為什麼要降價?一句話:撐不起這張臺子了。國內汽車市場競爭激烈,新能源車企面臨產能擴張、利潤壓力和市場份額搶奪的三重夾擊。為了吸引消費者,車企們使盡渾身解數,從補貼到大促銷,再到“降價殺手鐧”。
但問題是,羊毛出在羊身上。比亞迪的10%降價要求,實際上是讓供應商為它的價格戰埋單。這種“傳導式內卷”邏輯堪稱經典:“我們虧不起,那就讓你們虧吧!”
供應商們能怎麼辦?吞下去還是反抗?吞下去,利潤薄如刀片,甚至連維持生產都難;反抗,則可能被踢出供應鏈。兩難之下,比亞迪的供應商們,可能只能感嘆一句:“命苦啊,誰叫咱不做整車!”
第二幕:潤滑油行業的“內卷指南”
汽車行業卷得飛起,潤滑油行業也沒閒著。誰能想到,作為工業品的潤滑油,居然也成了價格戰的重災區。各品牌打折促銷的口號比比亞迪還狠:“買潤滑油送發動機清洗劑!”“再低五塊,全場全包!”彷彿潤滑油的價值全靠補貼堆起來。
這種拼價格的遊戲看似激烈,實際卻在消耗行業的創新能力和品牌價值。一桶賣200元的潤滑油,憑什麼打到150元?靠偷工減料嗎?還是用更低廉的基礎油?消費者可能買到了便宜貨,但用著用著,發動機拉缸了,誰來買單?
更荒誕的是,不少品牌在價格戰中迷失了方向,品牌價值早已被“低價標籤”所取代。從汽車4S店到獨立維修廠,價格戰讓渠道商也無所適從,利潤空間壓縮得像紙一樣薄,誰還有動力去推廣品牌?潤滑油行業,正在把自己捲到死衚衕。
第三幕:誰才是真正的贏家?
回頭看汽車與潤滑油行業的價格戰,真正的贏家是誰?消費者嗎?未必。雖然一時享受了低價福利,但長期來看,價格戰帶來的品質下滑、技術滯後和行業失衡,會讓消費者成為最大的受害者。
而車企和潤滑油廠商呢?更像是“兩敗俱傷”的結局。車企壓縮利潤,供應商破產倒閉,潤滑油品牌失去價值,行業競爭的本質變成了**“誰活得更久”**,而不是“誰做得更好”。
價格戰的背後,是一種短視的市場策略。與其靠降價拉動銷量,不如透過提升產品品質、最佳化使用者體驗,走出一條良性競爭之路。畢竟,“殺敵一千,自損八百”的戰術,終究只是飲鴆止渴。
尾聲:別再捲了,活下去才有未來
比亞迪要求降價10%的訊息傳出後,目前已有行業人士已提出異議,認為過度壓縮成本,會導致行業內出現“要麼卷死,要麼餓死”的局面。某使用者“供應商活的還不如4S”的評價,更是成為此次事件中的“情緒炸彈”。業內調侃道:“下一個降價物件,會是比亞迪的員工嗎?”當然,這只是玩笑話,但也道出了問題的核心:行業內卷的盡頭,是大家一起垮掉。
潤滑油行業同樣如此。與其拼價格,不如拼技術、拼服務、拼創新。畢竟,當所有人都沉迷於價格戰時,真正的贏家往往是那些堅持價值的品牌。
最後,送給還在價格戰泥潭中掙扎的車企和潤滑油廠商一句話:“卷死自己,不如卷出新路!”
線上調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