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新加坡前領導人李顯龍訪華,這是他卸任總理後首次訪華,也是20年來第15次訪華。新加坡是一個以華人為主體的國家,華語和英語都是官方語言,由於語言的優勢,對中國和西方都非常瞭解,可以說是世界上同時最瞭解西方和中國的國家,正因為如此,新加坡也成為中西方交流的紐帶。
在我們中國內部也有一個類似於新加坡的地方,那就是香港,香港由於被英國統治了百年,從上到下英語說得都很溜,對西方的文化、法律和制度都很瞭解,同時又是中國人,地理上和大陸挨著,根子上是中國文化,對大陸也比較瞭解,所以,香港也長期成為大陸和西方交流的視窗。
新加坡和香港這兩個城市長期被拿來比較, 因為文化、種族、語言都非常相似,面積也非常相近,新加坡面積728平方公里,而香港是1110平方公里,人口規模也接近,新加坡人口是592萬,香港是754萬。
從經濟經濟總量上來說,香港曾經長期領先於新加坡,但是現在被反超了,這是什麼時候發生的事情?新加坡又為何能夠超越香港?有一個原因估計是很多人沒有想到的,本來就來聊聊這個事情。
1、新加坡的GDP什麼時候超越香港的?
下圖是新加坡和香港GDP從1960年以來的走勢,我們可以看到,香港GDP的那條線長期在新加坡之上,新加坡GDP長期落後於香港。1942年,新加坡被日本佔領,日本在1945年戰敗後,英國恢復了對新加坡的殖民統治,1959年新加坡實現自治,成為自治邦。
1960年,新加坡的GDP為7億美元,相當於香港的53%。1963年,新加坡和馬來西亞、沙巴、沙撈越共同組成馬來西亞聯邦。1965年,新加坡脫離馬來西亞,正式獨立建國,成立新加坡共和國,其GDP也在這一年達到9.75億美元,相當於香港的40%。
新加坡在正式建國前的五年,經濟發展速度是不如香港的,短短5年時間,其GDP從香港的53%下滑到40%,建國後,經濟發展速度就快些了,到了1969年,新加坡的GDP增長到16.6億美元,達到香港的52%,又回到了1960年的比例 ,說明新加坡建國後經濟發展更快。
新加坡和香港都曾經是“亞洲四小龍”的成員,他們在上世紀60年代末到90年代經濟發展迅猛,依靠的是發達國家向發展中國家轉移勞動密集型產業的機會,韓國和臺灣承接的更多是製造業,大力發展出口貿易,而新加坡和香港則是側重於金融、服務業以及航運,香港和新加坡曾經被評選為全球繼紐約和香港之後的第三大和第四大金融中心。
新加坡和香港的金融以及航運很大程度上是和大陸有關,是大陸的企業去那裡上市融資,是大陸需要一個對外的視窗,而新加坡和香港是中西文化最為融合的地方,所以才能成為大陸和西方交流的視窗,兩個城市也因此受益。
到了1979年,新加坡GDP猛增到93億美元,較10年前增長460%,經濟總量相當於香港的41%,較10年前下降了12個百分點,說明新加坡經濟發展雖然快,但是香港更快,10年增長了600%,超過新加坡的460%。
到了1989年,新加坡GDP增長到305億美元,相當於香港的44%,較10年前上升了3個百分點, 這期間,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速度比香港稍微快一些。
時間很快來到1999年,亞洲剛剛經歷了金融危機 ,新加坡的GDP從1000億美元萎縮到863億美元,相當於香港的52%,較10年前上升了8個點,過去10年新加坡的經濟發展速度明顯高於香港了。
到了2010年 ,新加坡的GDP增長到2398億美元 ,首次超過香港,香港此時只有2286,比新加坡少了112億美元。到了2011年,新加坡GDP增長到香港的112%,2016年再被香港反超,只有香港的99%,2017年GDP再次超越香港 ,為香港的101%。
在這之後雙方的差距越來越大,尤其是在新冠疫情發生後,雙方的差距迅速拉大,2023年,新加坡GDP增長到5014億美元,是香港的131%,比香港的3821億美元高出1193億美元。從只有香港的50%左右,到超出香港的30%,新加坡實現了對香港的超越。
二、新加坡GDP為什麼會超過香港?
既然被超越了,那麼我們總想知道答案,為什麼被超越,或者是為什麼能超越,下圖是新加坡GDP佔香港的比例,這個圖更加明瞭,炒股的朋友對這個圖肯定很熟悉,這是底部橫盤震盪幾十年後突然大漲拉昇,在第一波大漲後回調了幾年,如今又開啟了第二波上漲。
新加坡的GDP佔香港的比例曾經行情在40%到60%這個區間,這個時間長度從1960年到2003年,維持了43年的時間,2003年,新加坡GDP達到香港的61%,是歷史最高比例,此後繼續提升,為什麼是2003年?
很多可能會聯想到1997年香港迴歸,其實這並不準確,從炒股的角度來看,這個比例值是在1987年見底的,當年新加坡GDP只有香港的41%,是1960年以來的最低值,然後就逐漸走高了,1995年的時候達到了61%,這個程序被亞洲金融危機打斷,由於中央政府對香港的鼎力支援,擊退索羅斯,香港的恢復比新加坡好。
但是亞洲金融危機也只是短暫打斷了新加坡超越香港的進度,這說明和1997年香港迴歸無關,從上世紀80年代末就到了一個轉折點。如果不是和迴歸有關,那麼是因為什麼原因?我們再看下圖,下圖是新加坡和香港人均GDP的走勢圖,在1998年之前 ,兩個城市的人均GDP是差不多的,非常接近,比如1997年,新加坡人均GDP是2.64萬美元,香港是2.73萬美元。
這說明兩個城市的經濟發展水平差不多,香港GDP總量長期是新加坡的兩倍,核心是因為人口多,香港的人口長期是新加坡的兩倍,在1979年和1980年的時候,新加坡人口占到香港的比例降低到48%,這是1960年有資料以來的最低值,此後新加坡的人口增速就快於香港了,這個趨勢直到最近2014年才見頂,達到了76%,從1979年的48%到2014年的76%,35年時間,這個比例提升了28個百分點,這是新加坡經濟總量開始超越香港的重要原因之一。
大多數人都是從制度上找原因,可能很多人沒有想到,新加坡GDP超過香港,竟然主要原因之一是人口,因為人口增加比香港快。這個人口原因也只是表象,還有更深層的原因,去過深圳的人一定要去福田的博物館看看,裡面記載了深圳的歷史,其中有一張圖片令外印象深刻 ,雙手拉在一起的骷髏手,這是改開前從大陸非法進入香港路途中意外死亡的一對伴侶,那個時候大陸窮,香港富裕,香港又有大量製造業和服務業,需要大量廉價人口,大陸的人口就洶湧而至。
廣東很多地方甚至會為家人逃到香港後而放鞭炮,1959年,香港人口是294萬,到了1979年,增加到493萬,20年時間增加了200萬人口,增幅高達68%,20年時間人口增加這麼多,不可能依靠生育,只能依靠外來人口流入,主要是大陸人口。同期新加坡人口從184萬增加到238萬,增加了54萬,增幅是29%,遠遠低於香港68%的人口增幅。
源源不斷的廉價勞動力從大陸湧入香港,再加上香港當時承接了西方的產業,在資金、技術和人口紅利的加持下,香港經濟騰飛了。但是從80年代開始,新加坡流入的人口更快,從1979年到1999年,新加坡人口從238萬增加到396萬,增加158萬,增幅高達66%,相當於香港在1959年到1979年之間的增幅。
香港在1979年到到1999年期間,人口從493萬增加到661萬,增加了168萬,比上一個20年少增加了32萬,這20年間人口增幅是34%,遠遠低於同期新加坡66%的增幅。
從1999年到2019年的20年間,香港人口從661萬增加到751萬,僅增加了90萬,增幅僅為13.6%,同期新加坡人口從396萬增加到570萬,增加174萬,這是人口增長最多的20年,增幅也達到44%。
三、香港GDP為何會被新加坡超越?
香港經濟為何會被新加坡超越?從大陸過去的人口少了,這是一個核心原因之一,在1959年到1079年的20年間,香港人口增加200萬,1979年到1999年也增加了168萬,但是1999年到2019年僅增加了90萬,而新加坡人口卻增加了174萬。
以前中國窮,往香港、新加坡,甚至日韓美國的人都很多,但是改開後,尤其是2000年往後,中國開始發展起來了,外出的人越來越少,但是新加坡從90年代開始採取一系列措施,引進先進人才,大量的中國人去了新加坡而且是越來越傾向於知識人才和富人群體,很多中國富人都喜歡移民新加坡或者生活新加坡,這為新加坡帶去了大量的資金和人才,為當地經濟增長提供了動力。
比如邁瑞醫療的創始人李西廷以及海底撈創辦人張勇夫婦,他們都移民新加坡,中國新晉首富某音創始人也經常居住在新加坡。
反觀香港,以前也有大量的大陸人喜歡去香港旅遊、工作甚至是生活 ,這原本是能夠為當地經濟貢獻巨大力量的,但是香港對此卻並不太歡迎,態度較差,慢慢的,去的人就少了,在2019年甚至爆發了動亂,導致經濟低迷。
香港並沒有很好的融合到大陸經濟體中,其中的深層次原因是去殖民化晚了,被西方植入了“特洛伊木馬”,社會內部總是存在一種對抗,民間表現出來的就是不太歡迎大陸,甚至直接透過暴亂搞亂香港,拖累了香港經濟。
一方面是英國走了,但是中央對香港又給予了比較大的自治權,導致香港政府缺乏權威,很多政策根本推行不下去,被少數資本集團把持,1997年香港特首看到了住房問題,高房價不利於經濟發展,於是推出了“八萬五”的計劃,每年增加8.5萬套住房,希望在10年內讓70%香港家庭自置居所,輪候租住公屋時間從6.5年縮短到3年。
這個計劃是可以平抑香港高房價的,也可以讓更多人能夠居者有其屋,可以吸引更多人才進入香港,但是最後終止了,香港房價越來越高,終於高到所有人都在為房東打工, 製造業根本生存不下去,只有金融業等利潤極高的產業才能生存,最後讓居民住劏房、棺材房,簡直是政府的恥辱。
香港經濟的唯一出路和機會就在大陸,只有和祖國深度融合,在文化和心理上完全去殖民化,擁抱祖國,粵港澳大灣區是一個巨大的機會,這裡未來會成為全球經濟規模最大的灣區,香港可不能再措施這個機會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