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2020年底,位於美國舊金山的OpenAI辦公室裡,一對義大利裔美籍兄妹決定辭職。
哥哥名叫·阿莫迪(Dario Amodei),時任公司研究副總裁,妹妹丹妮拉·阿莫迪(Daniela Amodei)則從工程經理一路做到安全政策副總裁。他們,都是OpenAI的早期員工。
兩個月後,他們帶隊創辦另一家AI公司Anthropic。後面的故事超出了所有人的想象:ChatGPT橫空出世,全球掀起了一場AI革命;OpenAI一躍崛起炙手可熱的超級獨角獸,而昔日默默無聞的Anthropic,也成為OpenAI最大的勁敵。
近日,Anthropic宣佈拿下亞馬遜40億美元的投資,估值已經飆升到400億美元(近2900億人民幣)。同一時間,孫正義掌舵的也投給OpenAI約15億美元。如此瘋狂的融資競賽,正在AI江湖裡不停上演。
離開OpenAI
兩兄妹,締造2900億估值
這是一群理想主義者的故事。
在從事人工智慧之前,達里奧·阿莫迪本科學的是物理學。畢業後,他想做一些對人類產生影響的事情。彼時人工智慧並不如當下火熱,達里奧想到一個突破口研究智慧的最好方法就是研究人腦。
於是,他選擇繼續攻讀研究生,學習神經科學和計算神經科學。這位學霸相繼在斯坦福、加州理工和普林斯頓完成學業,期間開始逐漸觸到人工智慧。博士後出站,達里奧進入百度和谷歌大腦團隊任職。
和哥哥相似,丹妮拉·阿莫迪最初也沒有在人工智慧領域深耕。機緣巧合下,她選擇轉行,進入一家叫Stripe的金融科技公司,開始接觸到人工智慧。
2015年,一場矽谷大佬們的談話誕生了一個新物種OpenAI。次年,OpenAI創始團隊邀請到還在谷歌做研究院的達里奧加盟,成為公司最早期的員工之一,兩年後丹妮拉也加入進來。
達里奧是一個技術天才,在OpenAI的5年間,他先後帶領團隊開發了OpenAI的早期產品GPT-2和GPT-3,成為首批記錄人工智慧規模定律和規模化的技術大牛。
正是這段經歷,達里奧逐漸意識到AI可能比想象中強大,它帶來的安全問題也比想象中更嚴峻,然而,OpenAI似乎並不能解決他的顧慮。2020年6月,GPT-3問世,半年後他與妹妹丹妮拉決定一同辭職。
跟隨他們的還有GPT-3的部分開發團隊,其中就包括GPT-3論文的第一作者Tom Brown。2021年2月,他們一起創立了新公司Anthropic,顧名思義,這是屬於人類的AI。
Anthropic曾在官網上釋出一篇長文,闡述團隊對AI的理解和AI未來的看法,開篇第一句就是:“我們創立Anthropic是因為我們相信人工智慧的影響可能與工業和科學革命的影響相當,但我們並不相信它會順利進行。”
這句話貫穿了整個Anthropic的運作路線,同樣也貫穿阿莫迪兄妹至今的AI生涯。
公司成立兩個月後,Anthropic在A輪融資中籌集了1.24億美元;一年後再次拿下5.8億美元的B輪融資,團隊隨之擴充套件到40多人。就在這一年(2022年),OpenAI正式釋出ChatGPT,全球掀起AI狂潮。
2023年3月,Anthropic釋出了類似ChatGPT的AI對話系統Claude,名字來源於資訊理論的創始人克勞德·夏農,Claude系列也是被業內公認安全性和可控性最強的大模型之一。
此後,Anthropic融資爆發:5月,4.5億美元的C輪融資到賬,投資方包括Spark Capital、谷歌、SalesforceVC、Sound Ventures、ZoomVentures;接下來的幾個月裡,SK Telecom、亞馬遜、谷歌等接連出手,融資金額也節節攀升,截至2023年10月,Anthropic的總融資額就超過了76億美元。
如今一年過去,Anthropic已有將近1000名員工,估值高達400億美元(近2900億人民幣),成為了OpenAI最大的勁敵。
沒有最瘋狂,只有更瘋狂
AI融資停不下來
AI融資競賽比想象中瘋狂。
這一次,Anthropic在官網宣佈亞馬遜新增40 億美元投資,並將AWS(亞馬遜雲)確立為Anthropic的主要雲和培訓合作伙伴。這將使亞馬遜對Anthropic的總投資達到驚人的80億美元,並保持其少數股東的地位。
同時,Anthropic也表示會進一步擴大與AWS的合作,提出將“從晶片到軟體的技術基礎,共同推動下一代人工智慧研究和開發。”其中就包括合作開發AI晶片,以及AWS業務的進一步滲透。
亞馬遜可謂是重磅押注,從27.5億美元追加C輪至今的每一次投資都超過10億美元。雙方的繫結性也進一步加強,不過達里奧曾公開表達過將會讓Anthropic保持獨立。
戲劇性的是,就在Anthropic官宣之前,馬斯克旗下的xAI剛剛宣佈在最新一輪融資中成功籌集50億美元,估值飆升至500億美元。投資方包括Sequoia Capital(紅杉)、Andreessen Horowitz-a16z、Valor Equity Partners、卡達投資局QIA,陣容強大。
xAI異常迅猛,2023年7月才宣佈成立,2024年5月就拿下60億美元的B輪融資,估值一度飆升至240億美元前後。
而稍早前,OpenAI在官網宣佈最新一輪融資籌集了66億美元(約460億人民幣),融資後估值達到1570億美元(超11000億人民幣)。
同時,投資人陣容被披露由美國風投公司Thrive Capital領投,微軟繼續參投,英偉達、軟銀都進行了首次跟投。此外,其他投資方還包括Khosla Ventures、Altimeter Capital、富達、Tiger Global(老虎全球基金)、阿聯酋投資公司MGX等。
這是全球創業公司近年來規模最大的融資,讓OpenAI一舉成為僅次於位元組跳動與SpaceX的全球第三大獨角獸。
瘋狂仍在繼續。最新訊息,OpenAI傳出獲軟銀15億美元新投資的訊息,允許員工在新要約收購中出售股票。至此,OpenAI估值達到1570億美元,再次重新整理了人們的認知。
他們身後,隱約可以看到網際網路巨頭的博弈:支援OpenAI的微軟;支援Anthropic的亞馬遜;xAI的兄弟公司特斯拉,此外還有收購Character.AI的谷歌……矽谷巨擘們透過砸下真金白銀,成為這場浪潮裡的參與者。
就像有人說,“上一代大佬們似乎正在挑選下一代人選”。如此瘋狂融資情景,即便在曾經叱吒風雲的網際網路歷史上也極為少見。
風投史上最大泡沫?
敲響警鐘
一時間,幾乎所有人都確信,AI塑造的下一個時代即將來臨,但與此同時,風險也在逼近。
“人工智慧泡沫,如今正在接近臨界點。”Sequoia Capital(紅杉資本)合夥人 David Cahn(大衛·卡恩)發出警告。
學術界曾有人提出當前AI存在的三大問題
1、泡沫太大,仍處於技術成熟度曲線(hype cycle)的高峰階段,喧囂埋沒理性,需要一個冷靜期;
2、以偏概全,對成功個案不顧前提地放大、泛化,過度承諾;
3、期望過高,使用者神化AI的預期效果,提出難以實現的需求。
其中,業界爭議最多的就是AI大模型如何覆蓋鉅額虧損。今年4月,達里奧給出一組資料,目前市場上人工智慧模型的培訓成本已高達約1億美元,預計到了2025年和2026年,這一成本將飆升至50億或100億美元。
然而,對應創造的收入卻相對慘淡。即便是行業老大OpenAI,預計今年虧損也將達到約50億美元,還沒有包涵員工薪酬、以及幾項還沒有充分解釋的鉅額支出。OpenAI曾預計2029年就能扭轉虧損困局,但有不少人提到一個前提它得先撐到2029年。
另一邊,AI開始出現收購潮。先是微軟以6.5億美元買下獨角獸Inflection AI;接著亞馬遜收購Adept AI,並一同將接近66%的員工納入麾下。最近則是谷歌以25億美元估值收購Character AI,這一數字相對這隻獨角獸的估值高點已是腰斬,即便如此,仍有不少人認為收購價高於Character AI本身的價值。
回到國內,歷史上“AI四小龍”的教訓猶在眼前,如今六家躋身獨角獸的大模型公司幾乎還沒有找到長期的盈利模式,卻在一年多的時間內迅速拿下鉅額融資,同時也不可避免陷入了算力與價格內卷之中。
上個月,來自杭州的AI明星公司波形智慧賣身OPPO,創始人收拾行裝入職手機大廠,這或許是國內大模型賽道一個不易察覺的轉折點。在此之前,金沙江創投朱嘯虎甚至提出一個更極端的看法:“AI大模型‘六小龍’最好的歸宿就是被大廠收購。”
最近,百度創始人李彥宏在一場論壇上公開談到了AI泡沫,他提到“在AI擠泡沫階段,那些無法滿足市場需求的偽創新將會被清洗掉,這之後,有1%的企業將脫穎而出。”
問題是,誰會是那剩下的1%?